俄烏戰爭如何改變中國?四大戰略機遇,讓我們扭轉亞洲格局!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4-04-06T13:38:28.291074+00:00

2022年年初,俄烏戰爭爆發,世界震動。從表面上看,這不過是地區衝突,影響力有限,但實際上,烏克蘭背後站立著以美國為首的眾多西方國家。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2022年年初,俄烏戰爭爆發,世界震動。

從表面上看,這不過是地區衝突,影響力有限,但實際上,烏克蘭背後站立著以美國為首的眾多西方國家。因此,俄烏戰爭已在不知不覺間塑造著嶄新的世界格局。

那麼,這場戰爭對於中國而言,又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年時間已經過去,戰爭仍未結束,而中國又因俄烏戰爭而發生了哪些改變?為何會有專家認為,俄烏間的衝突為身處戰爭之外的中國帶來了四大機遇,甚至足以扭轉亞洲格局?


一、直接機遇:貿易與能源

若說俄烏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最直接的兩項機遇,那麼一定是貿易與能源。

先說貿易,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概括,便是俄烏戰爭促使俄羅斯的貿易重心不得不向中國大幅度轉移。

這種轉移既是必然的結果,也是俄羅斯所面臨的無奈困局。

一方面,中俄兩國素來有著良好的貿易基礎,另一方面,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聯手對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的制裁,其中貿易制裁便是尤為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抵擋西方的制裁壓力,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倒也不足為奇。

正如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所說的那樣,俄羅斯的最終目標是希望由中國來取代歐洲,未來將從各個方面促成這種改變。

如此一來,中俄貿易合作必然登上新台階,倘若中國能夠抓住機會,便一定能從中獲利。

這種改變看似遙遠,但實際上已在悄然發生,從數據中便能得到最直觀的體現。

俄烏戰爭打響後,普京曾預測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度將同比增長25%,但實際上的數字比他想像的還要驚人。去年一年,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總額達到了將近2000億美元,相比過去增加了將近30%!


按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只會不斷增加。僅僅以信息技術產品為例,目前中國產品已經覆蓋了俄羅斯市場的65%,從計算機到5G通信網絡,甚至更高端的人工智慧。

不僅如此,中國製造也越發滲透入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手機與汽車便是兩個最典型的例子。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來自韓國的三星手機最受俄羅斯人青睞。但是,韓國向來都是美國的小弟,在重要的問題上一定會跟著美國走。

為了達到打壓俄羅斯的目的,三星有意削減了自己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可這一舉動反而給原本位列第二的小米提供了契機,小米看準了機會,迅速占領了俄羅斯手機市場的頭把交椅。

相同的情況還出現在汽車領域。受到戰爭的影響,日本與韓國的汽車在俄羅斯的使用率也直線下滑,與之相對的則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一路高歌猛進。以奇瑞星圖為例,光是2022年的品牌增長率就達到了264%!

而在可預見的將來里,這種迫切的貿易需求一定會持續深化。畢竟俄羅斯的人口與土地擺在這裡,市場規模可觀,縱觀整個歐亞大陸,恐怕也只有中國具備承載這一市場的貿易能力。


除了貿易之外,俄烏戰爭同時也給中國的能源領域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直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都在能源供應鏈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一場戰爭令它們徹底割裂,未來或許也將走上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對於俄羅斯而言,俄烏戰爭促使其不得不實行「向東看」的能源發展戰略,拋棄過往的歐洲市場,這種變動與貿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中國又一次成為了能源「向東看」戰略的核心。

所謂能源「向東看」,其實就是大力建設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同時開發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

過去,中國與俄羅斯在油氣的上游流域合作較少,大多仍停留在單純的買賣層面,但俄烏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除了油氣資源外,「向東看」還包括了礦產領域,而與之相關的中吉烏鐵路開發也象徵著中國在能源問題上迎來新機遇。


中吉烏鐵路橫貫中國、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由南疆的喀什出發,經過卡拉蘇,最終到達烏茲別克斯坦的安集延。

這條鐵路對於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一旦建成,那麼礦產資源流通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可在戰爭爆發前,俄羅斯一直是中吉烏鐵路最堅定的反對者。

俄羅斯反對修建鐵路的理由也十分簡單,它害怕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脫離自己的掌控,然而情勢不由人,現在就連俄羅斯自己也準備開放遠東區域。如此一來,普京便再也沒有理由阻撓鐵路修建。

甚至在不遠的將來,或許俄羅斯還會開放出海口,促成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對於中國東北地區而言,這無疑是十足的好消息。

而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的新機遇實際上遠不止於此,除了眼前的直接影響外,還有著更加長遠的改變。

二、長遠機遇:政治與金融

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的長期機遇也主要分為兩點,即政治與金融。

首先,在政治層面,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副院長金燦榮所言,俄烏戰爭很有可能為中國提供政治上的喘息。

眾所周知,對於中國這些年來的飛速發展,美國一直虎視眈眈,試圖以各種手段來壓制中國。前有荒謬的「中國威脅論」,後有野心勃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印太戰略,可謂是花招百出。

然而,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不得不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針對俄羅斯上,中國的壓力自然而然也就相對變小了。

其實,追溯俄烏戰爭的起因,便能發現這是一場由美國蓄意挑動的戰爭,同樣也是美國在歐洲戰略布局的一部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通過煽動烏克蘭,來達到威脅俄羅斯的目的,從而加速了東歐的分裂。

當然,俄羅斯也不是吃素的,身為大國的它不可能任憑美國擺布。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作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回擊,不管是戰場層面的直接軍事行動,還是以核武器為籌碼的高調喊話,都令美國頭疼。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分身乏術,很難再同時對中國施壓。

就連美國政府內部也注意到了這種傾向,他們害怕中國趁此機會獲得發展,於是要求拜登政府必須將部分精力轉移到台海問題上。

根據金燦榮教授的預測,美國甚至有計劃要將日本塑造成亞洲的「烏克蘭」,挑動中日矛盾,自己從中獲利。

但是,至少現階段美國對中國的制約有所減弱。

除了令中國獲得政治喘息的機會外,俄烏戰爭還帶來了另一個重要的政治機遇,這場戰爭牽連甚廣,很有可能衝擊現有的國際秩序。

而一旦國際秩序重新洗牌,那麼中國必然會登上更廣闊的舞台。

蘇聯解體後,美國帶領西方國家主導世界,建立了一套完全傾向於自己的國際秩序。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下,中國的利益時常得不到保障。有時,就連和平崛起也要受到造謠與非議。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俄烏戰爭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預期。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西歐各國重要的能源供應方,戰火一起,能源自然被切斷。加上西歐要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便更要堅定的「劃清界限」。

於是,歐洲去年便出現了能源危機,寒冷的冬天無法取暖,人民怨聲載道。不僅如此,俄烏戰爭還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糧食危機,而這所有的連鎖反應本質上都是在衝擊現有的國際秩序。


美國身為主導俄烏戰爭的幕後黑手,更是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國內矛盾加劇,不利於本國的長遠發展。

與政治體系一同受到戰爭衝擊的還有金融體系,其中貨幣體系的表現尤為明顯,去美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從側面促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美國不僅全面凍結了俄羅斯央行的海外資產,還將俄羅斯踢出了眾多國際金融機構,甚至降低了俄羅斯在國際金融領域的信用評級。

無怪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的首席研究員張茉楠評價,地緣之爭,其實也是「幣緣」之爭。

但是,美國的壓制並未擊垮俄羅斯,原來俄羅斯早在2014年便試圖建設去美元化的國際新金融體系,此次的戰爭不過是加快了這一進程。

在俄羅斯的新金融體系中,人民幣的地位獲得了極為明顯的提升。


到目前為止,中俄兩國的雙邊貿易中已經有將近20%的貿易金額使用人民幣結算,這一比例正在持續上升中。

俄羅斯的雄心壯志也得到了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響應,沙烏地阿拉伯也正與中國積極商議,未來以人民幣來結算石油。

在與印度的貿易中,俄羅斯也大力構建了「盧比-盧布」金融體系,這些貨幣的崛起,無疑衝擊了美元持續數年的主導地位。

由此可見,俄烏戰爭對中國在政治與金融上的利好具有一定的共性,都在「兩步走」的框架下有條不紊的進行。

第一,戰爭打破了現有的政治與金融體制,撼動了美國的既得利益,第二,中國迎浪而上,勇立潮頭,搶占新的先機。

既然俄烏戰爭為中國提供了這麼多機遇,那麼我們是否該盼望著這場戰爭越打越久呢?

事實上,中國的態度與之完全相反,從戰爭開始的那一刻起,中國就一直在呼喚和平,希望美國與俄羅斯能夠進行和平談判,早日結束戰爭。

這一舉動看似「愚蠢」,實際上蘊含著真正的大智慧。


三、禍福相依:俄烏戰爭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這句話告訴我們禍福往往相伴相隨,所有的事情也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用這句話來形容俄烏戰爭與中國的關係可謂是再合適不過。

實際上,俄烏戰爭除了為中國創造了四重機遇外,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

比如,就貿易問題來說,儘管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加強了,但從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受到了戰爭的消極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帶一路」戰略。

許多「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都被戰爭干擾,這也與俄羅斯受到制裁密不可分。能源價格攀升,企業成本增加,就連中國與美歐等國的貿易體系也因戰爭受到打擊。

俄烏戰爭開始後,美國就總是鼓吹「脫鉤」,並且指責中國提前知曉俄羅斯的戰爭計劃,變相打壓中國的貿易市場。


不僅如此,隨著戰爭的推進,印度也成為了極大的變數。

印度一直在俄烏戰爭中充當「中立者」的角色,左右逢源,兩邊賺錢。印度一邊幫俄羅斯賣石油,一邊又在接受著美國的拉攏,而美國在拉攏印度的過程中,則會損傷中國的貿易利益。

美國為了獲得印度的支持,直接將部分產業從中國轉移去了印度,長此以往,不利於我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

而且一旦衝突持續,美歐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難免也會波及我國,這將大大降低我國的投資動力。

不僅如此,以全球視野來看,俄烏戰爭也進一步強化了地緣政治對抗,中國身處其中,自然也不能避免,而美國也勢必會繼續在台灣問題上大做文章,妨礙我國的統一大業。

現在,美國已經開始試圖將台海問題烏克蘭化,只要戰爭一天不結束,那麼這種無休止的爭論便會持續下去。

儘管現在美國分不出精力來壓制中國,但美國更有種「放長線,釣大魚」的思維,這場俄烏戰爭恰好給美國人提供了最好的藉口。


自由民主向來是美國最愛揮舞的兩面大旗,他們試圖發揮俄烏戰爭的最大作用,混淆視聽,在國際社會上將烏克蘭與台灣並列,只要這種嘗試獲得成功,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歐盟的各成員國已經開始試圖以俄烏關係來對標台海問題,這顯然就是美國所埋下的惡果。

原本,在干涉台灣問題時,他們還要千方百計的找理由,將台海問題和本國的利益聯繫起來,現在倒好,只要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這些國家似乎就能堂而皇之地插手中國內政。

儘管世界格局已醞釀著改變,但這場戰爭惡化了中國的戰略安全環境,北約似乎被提到了一個更為關鍵的位置,中國所面臨的軍事威脅也越發嚴峻。

戰爭給了美國與歐洲國家擴軍的藉口,那些原本秉持著中立立場的國家也不得不加入北約,用於自保。

而擴軍這種事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歐洲一個國家有動作,那麼其他國家必然也要給出相應的反應。


俄烏戰爭若再沒有結果,到最後很有可能發展成一場全球性的站隊,北約東擴的腳步也很有可能向中國蔓延。

與此同時,就連部分東協國家也會開始軍備競賽,到時候中國被環繞在最中心,國防勢必要受到極大的挑戰。

而一旦美俄以核武器為籌碼相互威脅,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核武器在東亞擴散風險指數升高,更不利於中國的發展。

因此,正如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所說的那樣,俄烏戰爭讓中國陷入了兩難的處境,因為中國本就沒有要在俄羅斯與烏克蘭這兩個朋友之間選邊站的想法。

中國明白,唯有和平才能促成發展,戰火只會給人民帶來痛苦。

傅聰更是堅定的表示,中國絕不希望這場衝突延長,我們更願意為解決這場衝突貢獻自己的力量。

儘管從客觀上來說,俄烏戰爭為中國提供了四個層面的新機遇,而這些機遇或許會令中國獲得短時間的好處,進一步確立我們在亞洲的大國地位。

但是,風險同時也與機遇並存,中國人從不貪圖眼前的利益,而是更渴望長久的發展。


俄烏戰爭究竟何時結束,又最終將以何種姿態結束,或許現在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相信無論如何,中國都會在這場衝突里,維護好自身利益,承擔起大國責任。

編輯:雪糕

責編: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