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海陵兩座龍王廟

泰州小叟 發佈 2024-04-08T08:41:28.548897+00:00

說到龍王廟,泰州海陵人們都知道城北招賢橋邊有座龍王廟。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海陵南門外寶帶橋西邊也曾有座龍王廟。網絡圖片兩座龍王廟前世今生一,招賢橋北龍王廟泰州海陵祭祀龍王起於北宋天聖年間,范仲淹官泰州西溪鹽場,倡修捍海堰,功成之後,亦於堰上修東海龍王廟。

說到龍王廟,泰州海陵人們都知道城北招賢橋邊有座龍王廟。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海陵南門外寶帶橋西邊也曾有座龍王廟。

兩座龍王廟前世今生

一,招賢橋北龍王廟

泰州海陵祭祀龍王起於北宋天聖年間,范仲淹官泰州西溪鹽場,倡修捍海堰,功成之後,亦於堰上修東海龍王廟。紹聖年間曾肇來任泰州知州,即有海上祀龍王,祭東海龍王廟文之載。

泰州城外因之建靈濟廟(即後來的招賢橋北龍王廟)。靈濟廟主祀之神是仇湖龍王。所謂仇湖,舊為泰州境內一湖,又名「虬湖」。虬者,龍也,即因龍而名之湖。

仇湖

《雍正泰州志》:「仇湖,州治東北一百里,周三十里,東入梁垛場。有仇姓者居其側,故名,又昔有龍居此湖,游之郭太保潭,州人祠之。」

郭太保潭

《雍正泰州志》中有此潭之記載:「郭太保潭,州治西北隅,廣袤數頃,深不可測,南唐刺史郭載鑿以御北兵。太保,其檢校官也。世傳嘗有游龍自仇湖來,居此潭,禱之即應,立廟祀之,今靈濟即其神。」

《崇禎泰州志》有載:「龍王廟,即靈濟廟,州治西北五里。相傳昔有游龍自仇湖東,居郭太保潭,祈禱輒應。又宋淳熙十二年,詔封敕澤侯,敕海陵建廟,春秋致祭。」這裡為後人提供了兩個信息,一是泰州靈濟廟的創建時間為南宋淳熙十二年,即1185年,距今亦有近千年;二是泰州龍王廟為敕建,由皇帝下詔建造,並命春秋致祭,更顯示其地位之尊崇。

郭太保潭緊鄰海陵溪,即後來所稱的鹵汀河,為泰州通往下河之鹽運要道,泰州靈濟廟居於斯自然是香火不斷,歷代對之也屢有修建,廟宇莊嚴蔚為壯觀。

清時趙瑜作《海陵竹枝詞》亦有「古廟龍神作雨能,殿前老樹繞枯藤」之詠。

清末至民國年間,海鹽生產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數百年的黃河奪淮,大量泥沙使海岸線東移一百多里,使得泰州之地得天獨厚的煮海之利和舟楫之便不復存在,航船漸稀,靈濟廟也日益衰敗。

解放後破除迷信,大部分廟宇廢圮,靈濟廟之地亦被闢為泰州火葬場,「上龍王廟」成為州人口中的諱語,這樣的收尾恐怕是那仇湖龍王也想不到的。

二,南門外寶帶橋西邊龍王廟

泰州的龍王廟,除靈濟廟(招賢橋北龍王廟)外,老泰州南門外寶帶橋西還有一座五龍王廟。

南門外寶帶橋邊龍王廟,原名西來庵,又名西來寺。《萬曆揚州府志》,《崇禎泰州志》,《道光泰州志》對之皆有所記。

相傳明時有人在南門外寶帶橋西建廟崇神,一隻五色蜥蜴經常出現在香爐屏風間。蜥蜴在民間俗稱的「小龍」,何況是罕見的五色蜥蜴,附近居民認為是龍王顯靈,就將廟改成專祀龍王的「五龍王廟」。舊時泰州有龍王會,久旱不雨或澇災嚴重時,人們就會從這座五龍王廟內請出龍王神像遊街祈靈,沿途居民焚香禱祝。五龍王廟在清中期毀圮。

由於五龍王廟的毀圮,鄉民在原址附近另修龍王廟,因在泰州城西故改稱西來寺,延續供奉龍王的傳統。民國初年,當時的政府曾借西來寺僧房設置船捐局,對過往寶帶橋的船隻徵稅。

解放初,西來寺還存有正屋18間、廂屋5間,住持為悟亭法師。

「文革」期間,佛像被毀,住持被迫還俗,廟宇也改為民居。寺內的一株古銀杏樹,三人合抱,也遭砍伐。2010年,西來寺仍殘存房屋五六間,還有一些經幢、碑刻等遺物,散落在周邊居民家中。

前幾年因城建改造,上述兩座龍王廟均已拆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