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洋落」是什麼意思?最大規模的撿洋落是在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

十三哥喂 發佈 2024-04-08T17:00:56.346329+00:00

小時候住在北京豐臺,有個本地俚語叫「洋落(lao四聲)」或者「撿洋落」。這個詞的含義很廣泛,但大抵是去撿點什麼東西,或者撿點什麼便宜回來。而撿洋落這個詞卻不算新,裡面有個「洋」字,其實就是有了外國人(洋人)之後才有的。而所謂洋落,其實掰開就是:洋人落下的東西。


小時候住在北京豐臺,有個本地俚語叫「洋落(lao四聲)」或者「撿洋落」。

這個詞的含義很廣泛,但大抵是去撿點什麼東西,或者撿點什麼便宜回來。

而撿洋落這個詞卻不算新,裡面有個「洋」字,其實就是有了外國人(洋人)之後才有的。

而所謂洋落,其實掰開就是:洋人落下的東西。

這個「落」字,既可以是拋棄的意思,也可以是遺忘遺失的東西。

但不管怎麼說,都是洋人落下的,我們去撿回來,因為對於當時貧窮的中國人來說,即便是洋人落下的東西,也都是能用的東西。

隨後新中國建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是洋落或者撿洋落這個詞卻作為民間俚語留下來了。

其實和「洋」有關的詞彙,在建國幾十年之後,還有老人在使用。

比如「洋火」,其實就是火柴的別稱。

一般的說,撿洋落這個詞在剛出現的時候是帶著屈辱的成分的,但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撿洋落卻讓大家喜氣洋洋,揚眉吐氣,那就是日本投降後的撿洋落。

日本人當年來到中國,以為能永遠的霸占這塊土地,所以很多日本移民都是帶著長久在此定居的覺悟來的,正所謂這裡以後就是日本。

既然是打算長期定居,自然就要置辦各種家什,但誰知道前後打了十四年,最終還是無條件投降了。

於是這幫打算在中國定居的日本人,也只得打道回府,雖然中國人很寬容,但是好多粗苯的東西都帶不走,於是只得瘋狂變現。

據我小學時的自然常識老師,付老師講:當時北京就住了不少日本人,把家具都搬到門口來賣,標準的給錢就賣,三五塊不嫌多,七八分也不嫌少,有人隨便甩倆錢兒就抄走一堆東西,日本人也不敢多嘴,甚至連連鞠躬說:給您添麻煩了。

同樣的,我的祖父母當時住在上海,日本人投降後也去撿洋落,但是去晚了,其他人連買帶拿已經差不多搬空了,我祖父倒是撿回不少蠟塊來。

於是我小時候聽到祖母總是把撿洋落和撿洋蠟混在一起說。

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時候,發電量也不足,又要先保證生產,所以家屬區經常停電,每到此時,當年撿洋蠟派上了用場,祖母會將蠟塊化開,裹上棉線自製蠟燭。

當然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出生,這些是父親講給我的,這些蠟塊一直用到父親上地質學校時才用完。

我童年時撿洋落這個詞還在用,有一次有幾個小夥伴約我去撿洋落,由於我當時很愚笨,怎麼也翻不過去那堵牆,於是小夥伴們就把我給丟下了。

但也因禍得福,因為那幾個小夥伴為了弄廢鐵賣,跑到工廠車間裡面去撿洋落,把半成品偷出來好幾塊,偏偏收廢品的老頭就是那個車間的退休工人,一眼識破,把這幾個小夥伴兒當場扭送派出所兒去了。

不過這個時候撿洋落這個詞的內涵,已經比當初誕生的時候擴展了許多。

我是十三哥,謝謝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