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自白詩,是不是雷同的?

文學私祕 發佈 2024-04-09T03:29:39.981995+00:00

說來慚愧,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來沒有認真地讀過。這一次,終於決定把《西遊記》認真地讀過一遍,包括過去初讀的時候,略而不讀的詩詞,也儘量把它們掃視一遍,以便留下一個粗略的印象。



說來慚愧,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從來沒有認真地讀過。


我是指認真地讀、全面地讀、領悟地讀。


這樣的讀,一次沒有過。


這一次,終於決定把《西遊記》認真地讀過一遍,包括過去初讀的時候,略而不讀的詩詞,也儘量把它們掃視一遍,以便留下一個粗略的印象。


家裡有一部《西遊記》,是父親買的1980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這個版本,估計全家裡也只有我一個人之前讀過,讀的很破舊,但是仍然沒有完整地讀過。


這一次重讀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章節都曾經粗粗地讀過,上面還留下自己用鉛筆的批註,但是,之前的閱讀,總感到支離破碎,而這種之前的閱讀往往半途而廢的原因,就是書中的大量的詩詞夾雜在其中,讀也不好,沒有那個時間,讀的話,影響文本的閱讀。所以,最後給自己的感覺,就是覺得對《西遊記》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所以,這一次下決心把《西遊記》通讀一遍。


在之前閱讀的過程中,總是讀了一會,就會碰到孫悟空自吹自擂的光輝歷程的詩意陳述。


對這些部分,過去總是一跳而過,但心裡總有一個疑惑,這些孫悟空的自陳詩,是不是克隆複製來的?

這一次在認真地閱讀《西遊記》的過程中,我把這些過去總是忽略不計的孫悟空的自白詩給特別地留意了,但是仍然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前面的同樣內容的翻版。


所以,又找到了一個《西遊記》的文本版,把小說里的出自孫悟空之口的自我經歷介紹,給搜羅到一起,進行了一點重點的比對,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大同小異的孫悟空的自白詩,其實並不相同。


不得不佩服《西遊記》這樣的小說文本,作者在進行文字敘述的時候,還要停下來,創作出大量的詩詞,來充塞到文本之中,這完全是兩種不同風格的文風,寫作的時候,要不斷地進行風格切換,難度是何等之大。所以,於我而言,寫作時間長了,便會對任何文字都會平心靜氣地寬容對待,因為再爛的文字,寫作成書,都是相當的不容易。就像《西遊記》這樣的劃歸到通俗小說範疇的作品,我們當代人根本不可能寫出來。

下面,我把小說里有關孫悟空的來龍去脈的詩詞,給提取出來,比較一下,它們是否相同。


第一回,在孫悟空出世的時候,有一段客觀角度所寫的「有詩為證」: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第七回,孫悟空在如來面前,不知天高地厚,自誇自己的來歷,開啟了孫悟空自我誇耀的先河: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簾洞裡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

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

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

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這一段孫悟空的自白里,包含著瓜代皇帝的政治理想,可以說與陳勝、吳廣這類的起義英雄的口吻如出一轍。這也是孫悟空叛逆的思想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離經叛道的極巔的一個狀態。它已經生成、轉化成了「帝王思想」,究竟是出自本性還是心不在焉的脫口而出,不得而知。


而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孫悟空此時已經變成了陳勝、吳廣這類的人物,這也決定了孫悟空進入到大逆不道的一個禁區。


而這種口吻,在遭遇到如來之後,便折戟沉沙,開啟了滅頂之災。

同一回中,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上,眾佛十分開心,集體吟誦了一首詩:


當年卵化學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

萬劫無移居勝境,一朝有變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

惡貫滿盈今有報,不知何日得翻身。


這是站在高位的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孫悟空的,強調了孫悟空的最大的惡貫滿盈,就是「欺天罔上思高位」,道破了孫悟空為仙界不容的本質。


第十七回,孫悟空取經途中,在黑風山遇到了一個妖怪,自報家門,來了一段長篇詩意自白,系統地總結了自己曾有過的飛黃騰達。這裡孫悟空一點沒有顧及眾神對他的貶低,而是堅執地炫耀著自己的高光時刻:


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

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迴把命逃。

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採藥苗。

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

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

他說身內有丹藥,外邊採取枉徒勞。

得傳大品天仙訣,若無根本實難熬。

回光內照寧心坐,身中日月坎離交。

萬事不思全寡慾,六根清淨體堅牢。

返老還童容易得,超凡入聖路非遙。

三年無漏成仙體,不同俗輩受煎熬。

十洲三島還遊戲,海角天涯轉一遭。

活該三百多餘歲,不得飛升上九霄。

下海降龍真寶貝,才有金箍棒一條。

花果山前為帥首,水簾洞裡聚群妖。

玉皇大帝傳宣詔,封我齊天極品高。

幾番大鬧靈霄殿,數次曾偷王母桃。

天兵十萬來降我,層層密密布槍刀。

戰退天王歸上界,哪吒負痛領兵逃。

顯聖真君能變化,老孫硬賭跌平交。

道祖觀音同玉帝,南天門上看降妖。

卻被老君助一陣,二郎擒我到天曹。

將身綁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梟。

刀砍錘敲不得壞,又教雷打火來燒。

老孫其實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

送在老君爐里煉,六丁神火慢煎熬。

日滿開爐我跳出,手持鐵棒繞天跑。

縱橫到處無遮擋,三十三天鬧一遭。

我佛如來施法力,五行山壓老孫腰。

整整壓該五百載,幸逢三藏出唐朝。

吾今皈正西方去,轉上雷音見玉毫。

你去乾坤四海問一問,我是歷代馳名第一妖!


這首詩的代筆者,很能感同身受孫悟空的內心世界,詩中處處設身處地代替孫悟空想像、代言,矢口不提孫悟空大鬧天宮中背後隱伏著的推翻皇帝的政治理想,而是從有利於敘述者自己的角度,宣揚自己當初被玉皇大帝奉為座上賓的得瑟與驕傲。


詩中觸發孫悟空走向反對天庭之路的關鍵,是他向龍王求討金箍棒,這本質上反映了資源之爭,是衝突之源。孫悟空本來與世無爭,樂享天年,但是,一旦他需要有一個趁手的寶貝的時候,就必然要與權貴階層產生利益的衝突,從而開啟了愈演愈烈的與天庭的糾纏,直到一發不可收,被壓五行山,戴上緊箍咒。


從此,孫悟空再也不提近在咫尺的瓜代天上的大帝的打算,規規矩矩地標榜自己「皈正」了,也就是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了,他還是一個英雄。孫悟空的自白詩里耐人尋味,大有機心。

第三十五回,孫悟空一行,來到了平頂山段落,遇到了妖魔三兄弟,其中遇到二魔的時候,孫悟空又開始了一段自陳詠嘆調:


家居花果山,祖貫水簾洞。

只為鬧天宮,多時罷爭競。

如今幸脫災,棄道從僧用。

秉教上雷音,求經歸覺正。

相逢野潑魔,卻把神通弄。

還我大唐僧,上西參佛聖。

兩家罷戰爭,各守平安境。

休惹老孫焦,傷殘老性命!


這一段自白內容不長,也提到了他每次回顧往事時總要提到的大鬧天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把自己被如來制服,說成了「幸脫災」,走上了正路。他一邊炫耀大鬧天宮曾經有過的輝煌歲月,但同時,也大言不慚、毫無違和感地得瑟自己能夠走上取經的正路。


可以說大鬧天宮的冒犯,在孫悟空的內心裡,給了他一個機緣,就是能夠藉此改邪歸正。如果沒有大鬧天宮,那麼,他就不可能有一個走向正道的機會,那麼,他永遠是一個不名一文的山大王。


這樣看來,觸犯權勢,給了孫悟空一個權力,一個得到重用的權力。所以,孫悟空對他的前世的大鬧天宮,從來沒有貶低,因為這給了他日後能夠得道成佛的資歷。有了這個鬧,孫悟空證明了自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所以才有後來的神仙對他的平視與重視,最終也就得道成仙了。


這就是孫悟空的自白詩的總體基調。


第五十二回,小說進入到了金兜洞段落,孫悟空遇到了洞主大王,又開始了一段長篇的自白詩:


自小生來手段強,乾坤萬里有名揚。

當時穎悟修仙道,昔日傳來不老方。

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參見聖人鄉。

學成變化無量法,宇宙長空任我狂。

閒在山前將虎伏,悶來海內把龍降。

祖居花果稱王位,水簾洞裡逞剛強。

幾番有意圖天界,數次無知奪上方。

御賜齊天名大聖,敕封又贈美猴王。

只因宴設蟠桃會,無簡相邀我性剛。

暗闖瑤池偷玉液,私行空閣飲瓊漿;

龍肝鳳髓曾偷吃,百味珍饈我竊嘗;

千載蟠桃隨受用,萬年丹藥任充腸。

天宮異物般般取,聖府奇珍件件藏。

玉帝訪我有手段,即發天兵擺戰場。

九曜惡星遭我貶,五方凶宿被吾傷。

普天神將皆無敵,十萬雄師不敢當。

威逼玉皇傳旨意,灌江小聖把兵揚。

相持七十單二變,各弄精神個個強。

南海觀音來助戰,淨瓶楊柳也相幫。

老君又使金剛套,把我擒拿到上方。

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

即差大力開刀斬,刀砍頭皮火焰光。

百計千方弄不死,將吾押赴老君堂。

六丁神火爐中煉,煉得渾身硬似鋼。

七七數完開鼎看,我身跳出又凶張。

諸神閉戶無遮擋,眾聖商量把佛央。

其實如來多法力,果然智慧廣無量。

手中賭賽翻筋斗,將山壓我不能強。

玉皇才設安天會,西域方稱極樂場。

壓困老孫五百載,一些茶飯不曾嘗。

金蟬長老臨凡世,東土差他拜佛鄉。

欲取真經回上國,大唐帝主度先亡。

觀音勸我皈依善,秉教迦持不放狂。

解脫高山根下難,如今西去取經章。

潑魔休弄獐狐智,還我唐僧拜法王!


這一段內容,對大鬧天宮部分敘述得相當的詳細,從不同的角度,再次將當年的挑戰天庭的事跡繪聲繪色地演繹了一遍。有意思的是,在炫耀大鬧天宮的輝煌時,並不諱言自己「幾番有意圖天界,數次無知奪上方」,把自己的曾經的侵犯現有秩序的動機,一點沒有加以掩飾。


對導致孫悟空的命運發生急轉的如來佛,孫悟空也沒有過多的仇恨,而是認為這是自己走上善路的一個導引人。


這個性格頗為符合小說中的整體基調,孫悟空總體上來說,並不記仇,在仇恨心上,總是少一根弦,一時性發,他可能大開殺戒,但是時過境遷,他又忘記了之前的所遭遇到的挫折與痛苦,這可能就是猴子的忘性吧。

第六十三回,孫悟空一行來到了祭賽國,遇到了一個偷了寶塔寶貝的妖怪,孫悟空又來了一段自我介紹:


老孫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間水簾洞。

自幼修成不壞身,玉皇封我齊天聖。

只因大鬧鬥牛宮,天上諸神難取勝。

當請如來展妙高,無邊智慧非凡用。

為翻筋斗賭神通,手化為山壓我重。

整到如今五百年,觀者勸解方逃命。

大唐三藏上西天,遠拜靈山求佛頌。

解脫吾身保護他,煉魔淨怪從修行。

路逢西域祭賽城,屈害僧人三代命。

我等慈悲問舊情,乃因塔上無光映。

吾師掃塔探分明,夜至三更天籟靜。

捉住魚精取實供,他言汝等偷寶珍。

合盤為盜有龍王,公主連名稱萬聖。

血雨澆淋塔上光,將他寶貝偷來用。

殿前供狀更無虛,我奉君言馳此境。

所以相尋索戰爭,不須再問孫爺姓。

快將寶貝獻還他,免汝老少全家命。

敢若無知騁勝強,教你水涸山頹都蹭蹬!


孫悟空再此在這篇長篇告白中,威脅了妖怪,炫耀自己當年的輝煌戰績,毫不諱言自己難逃如來之掌的人生灰暗期。所以,孫悟空必須把如來佛捧起來,稱讚這個導致他的命運劇變的佛祖「無邊智慧非凡用」,這樣自己敗在如來之手,也不覺得是一件丟人的事。


這篇獨白如同之前的自白詩一樣,都是突出了大鬧天宮的戰果,而對自己受制於如來的轉折點,輕描淡寫,目的也是希望用曾經的導致天動地搖的名聲,嚇走妖魔。


第六十七回,孫悟空一行來到了駝羅莊,遇到了一個老者,因為對方不知道自己,於是孫悟空又吟起了自白詩:


我祖居東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

身拜靈台方寸祖,學成武藝甚全周。

也能攪海降龍母,善會擔山趕日頭;

縛怪擒魔稱第一,移星換斗鬼神愁。

偷天轉地英名大,我是變化無窮美石猴!


這一段沒有具體的戰績炫耀,而是高度提煉,突出了自己的所向無敵的精神實質,更沒有提到自己的被壓在五行山下的低谷期。因為他面前的聽眾是一個普通的老者,所以孫悟空在展示自己的過去的時候,沒有過分強調自己的神異性,而是用抽象的方式陳述自己的昔日排面,其實詩中的用語中,都有實指,但在一個普通人的眼中看來,這首詩不過是一首比喻詩而已。因此,這首詩針對性很強,可以看出,小說中的詩歌也是因人而易的,潛藏著人物的心理動機。

第七十回,孫悟空一行來到了朱紫國,向國王介紹自己的經歷:


我身雖是猿猴數,自幼打開生死路。

遍訪明師把道傳,山前修煉無朝暮。

倚天為頂地為爐,兩般藥物團烏兔。

採取陰陽水火交,時間頓把玄關悟。

全仗天罡搬運功,也憑斗柄遷移步。

退爐進火最依時,抽鉛添汞相交顧。

攢簇五行造化生,合和四象分時度。

二氣歸於黃道間,三家會在金丹路。

悟通法律歸四肢,本來筋斗如神助。

一縱縱過太行山,一打打過凌雲渡。

何愁峻岭幾千重,不怕長江百十數。

只因變化沒遮攔,一打十萬八千路!


朱紫國國王不相信孫悟空的神力,所以孫悟空在這一段獨白詩中,主要是強調了自己為何練就了飛檐走壁、騰雲駕霧的神力,是從技術層面上,介紹了自己的本領高強,而沒有從歷史的維度,介紹自己的輝煌「逆跡」,可以看出,孫悟空在介紹自己的身份時,也是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


第七十一回,孫悟空遇到了在朱紫國作亂的妖怪的時候,又來了一段自我介紹:


生身父母是天地,日月精華結聖胎。

仙石懷抱無歲數,靈根孕育甚奇哉。

當年產我三陽泰,今日歸真萬會諧。

曾聚眾妖稱帥首,能降眾怪拜丹崖。

玉皇大帝傳宣旨,太白金星捧詔來。

請我上天承職裔,官封弼馬不開懷。

初心造反謀山洞,大膽興兵鬧御階。

托塔天王並太子,交鋒一陣盡猥衰。

金星復奏玄穹帝,再降招安敕旨來。

封做齊天真大聖,那時方稱棟樑材。

又因攪亂蟠桃會,仗酒偷丹惹下災。

太上老君親奏駕,西池王母拜瑤台。

情知是我欺王法,即點天兵發火牌。

十萬凶星並惡曜,干戈劍戟密排排。

天羅地網漫山布,齊舉刀兵大會垓。

惡鬥一場無勝敗,觀音推薦二郎來。

兩家對敵分高下,他有梅山兄弟儕。

各逞英雄施變化,天門三聖撥雲開。

老君丟了金鋼套,眾神擒我到金階。

不須詳允書供狀,罪犯凌遲殺斬災。

斧剁錘敲難損命,刀輪劍砍怎傷懷!

火燒雷打只如此,無計摧殘長壽胎。

押赴太清兜率院,爐中煅煉盡安排。

日期滿足才開鼎,我向當中跳出來。

手挺這條如意棒,翻身打上玉龍台。

各星各象皆潛躲,大鬧天宮任我歪。

巡視靈官忙請佛,釋伽與我逞英才。

手心之內翻筋斗,游遍周天去復來。

佛使先知賺哄法,被他壓住在天崖。

到今五百餘年矣,解脫微軀又弄乖。

特保唐僧西域去,悟空行者甚明白。

西方路上降妖怪,那個妖邪不懼哉!


此詩寫得直白如話,像往常一樣,孫悟空只要遇到妖怪,就會把自己大鬧天宮的輝煌戰績給搬出來,炫耀一番,然後輕描淡寫地提到自己如何臣服於如來巨掌,強調的是自己把征服天宮的能力,用於正道,所以保留了之前的能力,穿透轉折點的低谷期,今天再次出手,除妖降怪。


但在孫悟空的語境中,他沒有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自設的圈套,就是他也是一個失敗者,受制於如來的手下,但是,這一個失敗,被他幻化成走向正道的起點,那麼,之前自己的逆跡也就是大鬧天宮所造就的輝煌,便拋開了方向性的站位錯誤,依然是他能夠威嚇對手的成功招數。


這也是孫悟空的話語技巧吧。


第七十五回,孫悟空在一怪面前,吟誦起了可以稱之為「金箍棒頌」的自白詩,可以折射出孫悟空對自己大鬧天宮戰績的再次炫耀: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

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

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

成形變化要飛騰,飄颻五色霞光現。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

時間要大瓮來粗,或小些微如鐵線。

粗如南嶽細如針,長短隨吾心意變。

輕輕舉動彩雲生,亮亮飛騰如閃電。

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空中現。

降龍伏虎謹隨身,天涯海角都游遍。

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打散蟠桃宴。

天王賭鬥未曾贏,哪吒對敵難交戰。

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

雷霆眾將護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盡皆驚,護駕仙卿俱攪亂。

舉棒掀翻北斗宮,回首振開南極院。

金闕天皇見棍凶,特請如來與我見。

兵家勝負自如然,困苦災危無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虧了南海菩薩勸。

大唐有個出家僧,對天發下洪誓願。

枉死城中度鬼魂,靈山會上求經卷。

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

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

邪魔湯著赴幽冥,肉化紅塵骨化面。

處處妖精棒下亡,論萬成千無打算。

上方擊壞鬥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

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

半空丟下振山川,勝如太歲新華劍。

全憑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金箍棒最得瑟的地方,是大鬧天宮,所以孫悟空再次詳細地描寫了鬧天宮的經歷,不厭其詳,然後在如來降服自己的段落,悄無聲息地轉了一個彎,為自己的失敗開脫,「兵家勝負自如然,困苦災危無可辨」,很順利地度過了一個難堪的轉折點,接下來取經路上開山劈路、降妖除魔,再次彰顯了金箍棒的神力。


從這一段獨白詩中可以看出,孫悟空強調了金箍棒相伴自己一起去創造的輝煌,但對灰暗的低谷段落卻巧妙地作了一次遮掩,接下來,又續寫了繼續打殺妖怪的棍棒神力。



第八十八回,在玉華縣,孫悟空遇到了三個小王子的時候,再次介紹了金箍棒的傳奇經歷,與上面的「金箍棒傳奇」有異曲同工之妙:


鴻蒙初判陶鎔鐵,大禹神人親所設。

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開

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海闕。

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

老孫有分取將來,變化無方隨口訣。

要大彌於宇宙間,要小卻似針兒節。

棒名如意號金箍,天上人間稱一絕。

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

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隨我攻地闕。

伏虎降龍處處通,煉魔盪怪方方徹。

舉頭一指太陽昏,天地鬼神皆膽怯。

混沌仙傳到至今,原來不是凡間鐵。


這一段,較上面對妖怪炫耀金箍棒的口風完全不同,多了幾分知識性介紹,而少了神跡的擺脫,因為對孩子來說,過多地介紹自己的猴性與叛逆性,總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況且如果把這一套傳授給孩子,也會給孩子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所以孫悟空在這一段詩中,多從正義的角度,介紹金箍棒,而不是在向妖精炫耀時突出金箍棒挑戰秩序的巨大威力與神力。


第八十一回,孫悟空來到鎮海寺中,向僧人介紹自己: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龍,我也曾上天堂大鬧天宮。

飢時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兩三顆;

渴時把玉帝的酒,輕輕呼了六七鍾。

睜著一雙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慘澹,月朦朧;

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說甚麼大精小怪,那怕他憊懶膭膿!

一趕趕上去,跑的跑,顫的顫,躲的躲,慌的慌;

一捉捉將來,銼的銼,燒的燒,磨的磨,舂的舂。

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眾和尚,我拿這妖精與你看看,你才認得我老孫!


這一段自白中,可以看出與上面的同類詩之間的敘述方式是不同的,帶著幽默的色彩,注重細節的形象性,迴避了曾經的落寞的人生灰暗期。


第八十六回,孫悟空遇到豹子精,也有一段自我介紹的自白詩:


祖居東勝大神洲,天地包含幾萬秋。

花果山頭仙石卵,卵開產化我根苗。

生來不比凡胎類,聖體原從日月儔。

本性自修非小可,天姿穎悟大丹頭。

官封大聖居雲府,倚勢行兇鬥鬥牛。

十萬神兵難近我,滿天星宿易為收。

名揚宇宙方方曉;智貫乾坤處處留。

今幸皈依從釋教,扶持長老向西遊。

逢山開路無人阻,遇水支橋有怪愁。

林內施威擒虎豹,崖前復手捉貔貅。

東方果正來西域,那個妖邪敢出頭!

孽畜傷師真可恨,管教時下命將休!


與絕大多數的悟空自白一樣,必提大鬧天宮段落,而對被制服,則一律歸之於「今幸皈依」,一句話,就是以前大鬧天宮積賺了名聲,而被套上緊箍咒後,則積賺了「幸運」,這構成了孫悟空的自白詩的一成不變的自洽邏輯。



第九十四回,孫悟空一行來到了大天竺國,他向國王介紹了自己的經歷:


老孫祖居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學成大道。復轉仙鄉,嘯聚在洞天福地。下海降龍,登山擒獸。消死名,上生籍,官拜齊天大聖。玩賞瓊樓,喜游寶閣。會天仙,日日歌歡;居聖境,朝朝快樂。只因亂卻蟠桃宴,大反天宮,被佛擒伏。困壓在五行山下,飢餐鐵彈,渴飲銅汁,五百年未嘗茶飯。幸我師出東土,拜西方,觀音教令脫天災,離大難,皈正在瑜伽門下。舊諱悟空,稱名行者。


這一段如實交代,很是寫實、平實與樸實,沒有強調自己的「反」的狂態,可能在國王的面前,他沒有必要展現出自己的反秩序所造成的危險勢態。

把《西遊記》中的具有內在肌理相似的孫悟空的自白詩合併在一處,我們可以看到如下幾點規律:


一是看似大同小異的自白詩,其實各有側重,在敘述的手法與語詞上並不相同。


二是這些自白詩可以說是有的放矢,針對不同的接受者,進行了巧妙的設計與話語的取捨,以達到這些詩表達所欲達到的目的。


三是孫悟空的自白詩的鍊字造句中,暗含著人物的心理,詩歌服務於人物的內心秘境,正如《紅樓夢》裡的詩詞,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樣。


因此,《西遊記》中的詩歌,值得我們在閱讀文字內容的時候,也多加體味、體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