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罹難,兄弟鬩牆,太平天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天京事變

左都御史 發佈 2024-04-09T12:13:42.541378+00:00

咸豐六年九月至十月間,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以及數萬廣西老兵在這次事變中罹難。

咸豐六年(1856)九月至十月間,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以及數萬廣西老兵在這次事變中罹難。天京事變的發生,無疑是太平天國運動最終覆亡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那麼天京事變的經過到底如何?御史梳理了相關文獻,來重新回顧這段歷史慘劇。

不安分的老二要稱王

金田起義之前,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六人結義為兄弟,此六人即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層。

咸豐元年(1851)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後,先後確立了各項制度,並出台了最新的官制,封楊秀清為東王(九千歲)、蕭朝貴為西王(八九歲)、馮雲山為南王(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五千歲)。此即史料中所說的「永安建制」

咸豐六年上半年,武昌以下至鎮江的長江流域已經安穩地處在太平天國的統治之下。而且這年夏天,太平軍在江西和湖北重創了曾國藩與胡林翼的軍隊,太平軍的軍事實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時,作為實際的當家人楊秀清開始不滿於現狀。楊秀清本人不識字,但生來便有領導天賦,關鍵是此人的野心極大。

從金田起義那時起,楊秀清就利用大眾的迷信心理,充當上帝的代言人,博取信徒的信任。可以說,在某些宗教問題上,楊秀清的權威甚至要高於天王洪秀全。

永安建制時,楊秀清被封為五王之首,洪秀全還特別指示,令諸王盡歸楊秀清節制。從這以後,楊秀清利用自己的權力、地位開始積攢宗教、軍事和政治上的勢力。

定都天京後,楊秀清的野心不斷膨脹,在攫取最高權力的同時,將洪秀全架空使之成為傀儡。甚至還時常借上帝附身的理由,公開指責、批評洪秀全。

洪秀全忍讓、遷就,讓楊秀清迸發了取而代之的念頭。然而,要想取代洪秀全也非易事,僅憑上帝的名義是難以實現的。擺在他面前的有兩道阻礙:

一是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三王不會輕易就範(咸豐六年六王中馮雲山、蕭朝貴已去世,太平天國的高層中補充了燕王秦日綱),他們對洪秀全死心塌地,必須設法將三王調離天京;

二是名不正言不順,不管是心甘情願還是被逼的,楊秀清必須要得到洪秀全的點頭認可。

第一條不難辦,楊秀清採取了調虎離山之計,令韋昌輝受封江西宣慰使,率部進入江西;令石達開率部前往武昌與漢陽,以解除胡林翼的包圍;令秦日綱追擊清軍駐守在丹陽的向榮殘部。

調離了三王后,楊秀清又假借上帝的名義,召洪秀全至東王府聆聽聖訓,公開提出要封自己為「萬歲」。

洪秀全倍感震驚,便問楊秀清,「天王如何稱呼?」楊秀清笑著說「萬萬歲」。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十分明朗了,洪秀全意識到自己中了楊秀清的圈套。

洪秀全也非泛泛之輩,隨即想到了一個脫身之計,他沒有馬上答應楊秀清,而是採取了迂迴戰術,表示願意在楊秀清的生日那天(一個月後),正式頒布詔書。

楊秀清對洪秀全的承諾似乎並不放心,他召集心腹胡以晄、陳承瑢、楊元清(楊秀清長兄)等商議,決定在生日那天舉行正式登基大典。如果洪秀全反抗,那麼在必要的時候予以誅殺。

三王被調走後,天京城內的部隊主要隸屬楊秀清,其中就有三萬名精銳的廣西老兵。此外在各大戰區,還有不少是楊秀清的部隊。

胡以晄聽聞楊秀清要誅殺洪秀全,良心受到了極大的譴責,權衡之下決定向洪秀全告密。

洪秀全完全沒有想到,楊秀清已到了如此喪心病狂的程度,他馬上採取措施,派出親信人員,火速向三王求助,令他們帶兵勤王護駕。

北、燕二王本是護駕,不料也是狼子野心

燕王秦日綱的任務是要端掉清軍的江南大營,繼而占領蘇州、常州。但事出緊急,接到洪秀全密詔後,他帶領了數千親兵趕回了天京。

秦日綱與楊秀清素有嫌隙,他的岳父曾遭受楊秀清的羞辱和毒打。就是他本人也因戰事不利被楊秀清下令奪了王爵,換了一個「頂天燕」的頭銜。

第二個趕到天京的是北王韋昌輝,江西一路戰事焦灼,按照既定目標,韋昌輝是要拿下南昌,然後回軍滅了曾國藩的祁門大營。

按照當時的形勢來看,如果沒有這一變故,蘇南、江西等地不出意外,將很快納入太平天國的統治範圍,曾國藩的湘軍也不可能在生死存亡關頭得以喘息。

韋昌輝接到密詔後不敢耽誤,親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趕至天京。翼王石達開由於路途遙遠,尚未趕至。

事態緊急,韋昌輝決定先發制人。八月初三日晚上,韋昌輝、秦日綱、胡以晄、賴漢英(洪秀全妻弟)決定,乘楊秀清不備,立即採取行動。

此時的楊秀清還沉浸在「新王登基」的喜悅中,完全放鬆了戒備。是日子夜,韋昌輝率眾衝進了東王府,當場殺死了楊秀清。

按照原定計劃,韋昌輝、秦日綱二王不想擴大事態,只斬殺楊秀清及其親信追隨者,不禍及他人。

但在東王府中,韋昌輝遭到了楊秀清親兵的頑強反抗,二王情急之下,不得不採取雷霆手段,將東王府一眾老幼盡數誅除。

行動一直持續到第二日清晨,通往東王府的路上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後來經過統計,有數千太平兄弟死於這次屠殺。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韋昌輝、秦日綱理應收手,可他們害怕被報復,決心斬草除根,凡是與楊秀清有關聯的人,必須要清除乾淨。

洪秀全認為二王在行動中過於殘暴,同時楊秀清的舊部也舉旗反抗。接下來的十餘日中,天京城中兄弟反目、禍起蕭牆,就連胡以晄本人,也在血戰中喪生。

韋昌輝、秦日綱最終控制了天京城,而此時的洪秀全也察覺到了一絲不祥。他認為二王勤王未必是真,或許奪權才是其真實目的。

石達開請誅二王

八月中旬,石達開只帶了兩名親信趕至天京,眼前的景象讓他觸目驚心,昔日一起並肩戰鬥的兄弟慘遭屠戮,而且勢頭仍在朝著不利的趨勢蔓延。

洪秀全召見石達開後,希望他能夠出面調停。石達開找到韋昌輝、秦日綱後,平心靜氣地勸說他們收手,不能讓悲劇進一步擴大。

韋昌輝已經迷失了心智,他以石達開年齡、爵位都不及自己為由,責備他冒犯上司,甚至還暗示石達開,說他可能是楊秀清的餘黨。

石達開驚得一身冷汗,意識到這次只身前來是個失誤,為了不重蹈楊秀清的覆轍,他與當日夜裡便離開了天京。這一次前來,石達開只停留了不到半天的時間。

石達開到了寧國後,馬上傳來了家人被殺的噩耗,對於韋昌輝拋棄結義兄弟的不恥行為,石達開決定為死去的家人、兄弟報仇。

事不宜遲,石達開召集精銳部隊在蕪湖、寧國集結,準備討伐韋昌輝。十月初,石達開親率十餘萬大軍渡過長江向天京開進。

天京由於內訌,人心渙散,能戰之兵不及二萬。石達開下了最後通牒,楊言要不就交出韋昌輝、秦日綱二王的人頭,要不就下令攻城。

韋昌輝被逼入絕路,而且在這關鍵時刻,他居然也想取洪秀全而代之。相比與楊秀清,韋昌輝的暴虐、野心更為露骨。他率人圍住天王府,決心誅殺洪秀全。

儘管韋昌輝在人數上占有優勢,但士兵們並不想反叛天王,加上天王府衛隊誓死抵抗,韋昌輝的圖謀宣告失敗。

韋昌輝在混亂中喬裝出城,但被守城兵丁認出,隨即被投入大獄,隨即梟首示眾。燕王秦日綱於此前出天京阻擊石達開,洪秀全發出聖命,令其回京,回京之日也被斬首。

二王的首級被送至石達開軍前,儘管石達開心中還是難以釋懷,但他還是以大局為重,沒有採取過激的行為。洪秀全還下令,讓石達開回天京主持政務。

以上便是天京事變的基本過程,在此事變中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以及數萬太平軍精銳罹難。至此,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也埋下了日後滅亡的種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