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賞析

嘿瓜子殼 發佈 2024-04-09T12:59:11.019656+00:00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一】  女子小人唯難養,論語陽貨十七章;  近則不遜遠則怨,強調執政相關亡。  誤解並列瞧不起,不同理解意思祥;  女子小人不泛指,臣妾寵幸繞君王。  【二】  頗具爭議智者詳,各有見解謙稱枉;  古代小人亦稱鄙,大人老爺禮儀框。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一】

  女子小人唯難養,論語陽貨十七章;

  近則不遜遠則怨,強調執政相關亡。

  誤解並列瞧不起,不同理解意思祥;

  女子小人不泛指,臣妾寵幸繞君王。

  【二】

  頗具爭議智者詳,各有見解謙稱枉;

  古代小人亦稱鄙,大人老爺禮儀框。

  境界目光短淺小,並無歧視辱責揚;

  學識淵博孝悌究,仁者愛人胸懷曠。

  賞析;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一則諺語,是孔子所說。孔子這全句原話出自於《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孔子借這句話來強調,執政者要管理好國家,就首先要防範處理好自己身邊的「女子與小人」的關係,否則就會誤大事。

  有人對孔子這句話不理解,說孔子把女子與小人並列在一起說,是看不起女子。孔子所說的女子與小人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應放在當時來看,就會發現和現在我們理解的意思是有所不同的。這句諺語中的「女子與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人主」身邊的「臣妾」,亦即為「人主」所寵幸的身邊人。在孔子時代,女子、小人就是指圍繞著君王身邊的,被寵愛的人,包括一些世家望祖中的侍妾,這一部分女人和小人,又被稱為「幸人」。知道了女子、小人的指向,就明白了孔子的重點不是指女子和小人,而是說如何與這兩種人相處,孔子是在感嘆,要想找到與這些「幸人」,打交道合適的方法不容易,要與他們很好地相處則,更是難上加難。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享譽海內外,是華夏的靈魂人物,他的一些言論至今仍被奉為圭臬[guī niè準則]。但是孔子有一句話卻頗有爭議,就是這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原文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遜,遠之則怨。」解讀可以說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很多人把這句話解讀為孔子歧視女性,把女子與小人並談,甚至認為孔子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真正的意思是古人的謙稱、謙詞,小人在古代亦稱「鄙人」,稱呼對方為「大人」,「老爺」,「掌柜」。如「小人這裡給您見禮了」等等。

  一、「小人」指;境界底線目光短淺的人,對「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小人的解讀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認為是道德敗壞、人格卑下的人,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小孩子之意。 《論語》中還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懷刑,小人懷土」等語,這裡的「君子」與「小人」都是注重從人的對象、心理、從政等方面的分類,並沒有辱責歧視為「小人」之意。由此可見,孔子所說的「小人」是指思想境界不高、目光短淺之人,並非現在所指的卑劣齷齪之意。

  二、把女子與小人並談,並非歧視女性之意。首先孔子的一貫主張是「仁者愛人」,一個胸懷高曠、學識淵博、以仁愛為主導思想的聖人,怎麼會歧視近社會一半人口的女子呢?

  其次,孔子非常講究孝道,他的「仁」的核心就是「孝悌」。孔子三歲喪父,是他的母親把他辛苦養大的,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所以孔子對母親感情很深,也很尊重母親,而且孔子還有九個姐姐,有妻子和女兒,因此他怎麼可能歧視鄙視女性呢?

  再次,孔子深為推崇《詩經》,在修訂時把《關雎》放在第一篇,「關關雌鳩,在河之洲。竊寬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中很多篇章,歌頌女子的青春美麗、大方善良,歌頌當時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浪漫氛圍,由此可知,孔子對女性是非常尊重的,他若歧視女性,就不會選那麼多讚美女子的詩篇了。

  孔子把「女子」與「小人」並談,是因為當時社會女子普遍文化不高,所以思想、眼界、為人處世等,各方面受到限制,境界、格局不可能太高。

  綜上所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遜,遠之則怨」,並非歧視女子,鄙視「小人」之意,而是說古代「那些目光短淺、境界不高、思想狹隘的人和女子都比較難於相處,過於親近被認為不夠尊重,太疏遠又怨恨你。」

  個人理解,如有不同,請勿拍磚,謝謝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