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水滸傳非108將武功分析5

琪開得勝 發佈 2024-04-09T19:50:48.768373+00:00

書接上文,我們繼續談「水滸傳非108將的武功分析第5期「, 如前所述, 我將按照整體的章回和人物的出場順序進行分析,也會適當在分析中加一點自己對於人物和情節的評判, 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溝通討論,權做消遣!

書接上文,我們繼續談「水滸傳非108將的武功分析第5期「, 如前所述, 我將按照整體的章回和人物的出場順序進行分析,也會適當在分析中加一點自己對於人物和情節的評判, 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溝通討論,權做消遣!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讚,也可以翻看前幾篇文章,小編在此不勝感激!

聚義篇(五)

13、曾頭市

自從宋江上了梁山,晁蓋就再也沒下過山,宋江出征一次功勞增加一次,而且還在不斷地收新的小弟,而自己這邊,吳用早已叛變、公孫勝閒雲野鶴,林沖是最有實力的老人,也擁立過自己,但是總有種隱隱的擔憂,這傢伙當年賣魯智深那叫一個快,火併王倫那叫一個狠,能不能有一天也賣了我,三阮在江州幫上山後,水軍話語權已經完全被壓制,白勝基本白給,王倫時代的幾個舊頭領能自保就不錯了,看到越來越多的頭領站到宋江一邊,心裡急又沒辦法。

曾頭市看似一紙戰書,對於晁蓋來說都要樂翻天了,幾句口號說明在曾頭市眼裡,自己還是梁山老大。但是好不容易強行下山一次,還得「啟請」二十個頭領下山,相對宋江下山時候的「願隨哥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這二十人仔細看,基本涵蓋了三個部分,一是奪泊舊部,如林沖、劉唐、三阮;二是新上山頭領和宋江尚未建立緊密關係的,如呼延灼、徐寧;三是和宋江有間隙的人,如孫立; 這部分合計就占據了至少12個人,當然也不能一點宋江的人都不帶,畢竟晁蓋手下也沒多少人,只是他堅持不帶吳用,心裡還是有所防備的,只是沒想到唯一的下山機會就遭到暗算,直接下黑手的人,晁蓋應該有懷疑對象但並不確定,可是他堅信無論是誰直接射殺他,宋江大概率是背後的主謀,不管是直接下令還是默許。就在宋江表面悲傷,內心暗喜,即位感言都準備好了,晁蓋來了一句「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做梁山泊主」,可沒說「若哪個捉住史文恭」, 第一次說捉住史文恭的話是從宋江口裡說出來的! 要是嚴格按照遺言,以宋江的武功,就算是曾頭市一個小兵,他也未必打得過,更別說史文恭,但是宋江的地位已經極其穩固, 未來更是輕鬆的推翻了晁蓋遺言,所以晁蓋最後的一絲念想也只能說一廂情願;

可是問題在於如果射死他的不是史文恭呢? 具體是誰很多人有過解讀,有說花榮,有說林沖,但是大部分人都相信不是史文恭,這個問題歡迎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我還是回歸本題,說說曾頭市的武功。

曾頭市累計出場7個人,曾家五虎,加兩位教師, 第一次和曾頭市作戰,只有一場單挑,就是林沖對老四曾魁,二十回合曾魁敗走,林衝出戰大部分時間比較穩妥,甚至有點慢熱,單獨這一場,不好判斷,預測曾魁是在中上等小彪將實力,還不足以到八驃騎

第二次打曾頭市則是隔了很長時間,中間還打了一場大名府,若不是馬匹被曾頭市所劫,宋江是不是都忘了報仇的事了,反正自己已經是梁山老大,晁蓋舊部要麼投靠,要麼隱忍,已經完全沒有對抗宋江的實力。

話說宋江出兵,這次雙方對戰就比較激烈了,第一場老大曾塗出戰,三十回合力挫呂方,郭盛助戰,曾塗面對二人夾攻依然不亂,三人兵器攪作一團,反而是曾塗率先抽出了兵器,要不是花榮一箭過來,呂方就可以提前領取盒飯了。呂郭二人是宋江馬軍護衛,每逢大戰,一般都是五虎將和八驃騎沖在前面,他們往往直接出戰不多,但是參考後來征方臘的戰鬥,其實力和排名基本匹配,小彪將的中等水平,曾塗能單人壓制呂方,還能在一打二情況下堅持一陣,其應該具備弱八驃騎的實力。

第二場是史文恭對陣秦明, 20回合讓秦明力怯,並且在秦明回陣前將其刺傷,這種正面交戰,如此之快的擊敗秦明放眼整部書絕無僅有,最後秦明死於方傑之手,也是因為被飛刀暗算,躲閃不及,和史文恭真的無法相提並論。那麼這場戰鬥為什麼是如此結局, 史文恭實力強是一方面,但是我覺得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一是秦明要搶頭功,可是不想對手如此強悍,心裡著急很難發揮出全部水平,換成林沖反而不會敗,因為林沖就是以穩見長。 二是秦明的受傷不是當場被刺傷,而是回陣路上,這就不得不說史文恭的那匹照夜玉獅子馬,很可能速度上有優勢,很像關羽斬顏良。

也就是這場戰鬥,讓很多讀水滸的人,認為史文恭戰勝了五虎將的秦明,應該具備超五虎實力,但是我依然把他歸類為強五虎,在這一範圍很強,但是沒有超出。因為在後來劫營失敗後,文中寫到「史文恭也有八分懼怯」,一個剛剛順利戰勝梁山大將的人,即使有折損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實力,但是他完全沒有這樣做,更沒把戰勝秦明這個事情在曾頭市宣揚。當曾頭市同意還給馬匹,包括那匹照夜玉獅子馬時,也沒有態度特別強硬,開始說不還,反覆幾次後又說宋江退兵就還;第二次劫營依然一無所獲,奪路而走,最後被盧俊義擒住,也沒什麼交鋒,晁蓋冤魂鎖定,隨後一刀拿下,所以我傾向於不能單看戰勝秦明這一場, 綜合實力史文恭還是強五虎水平。

其他的幾人,沒有戰場直接的交鋒記錄,曾索在第一次劫營失敗被解珍戳倒,曾參奔向西寨死於朱仝之手,曾升本就在宋江那裡當談判代表直接被咔嚓,蘇定被亂箭射死,但是考慮到其他幾個出場的人的實力,以及他們和梁山叫板的勇氣,下限應該都具備小彪將的實力,但是上限就不得而知了。

14、大名府

兩次攻打曾頭市中間,因為賺盧俊義上山, 來了一場大名府的好戲, 在我的文章中,大名府不是第一次出現,第一篇就提到過和楊志對戰的周瑾,而這次出場的人物中,主要是兩個兵馬都監——李成和聞達。很有意思的是,在整個梁山攻打大名府的戰鬥中,這兩人沒怎麼出場單挑,能證明他們實力的是一項獨特技能——兵敗之後的逃跑。

第一場是李逵作為先鋒碰上李成、索超的隊伍, 大名府這邊一個副將王定率領馬軍衝散了李逵,結果不想有人接應,反過來自己被殺退了,但是李成奪路而走,成功脫險。第二場聞達來了,可是小說中卻用了26句話描述這一戰,基本思想就是——梁山上應天意,軍隊揚鬼神泣,李索已經敗走,聞達自不量力! 果然,索超戰秦明20回合未分勝敗,但是中了韓滔一箭敗走,大名府又一次被殺退,聞達的逃跑功夫絲毫不弱於李成,成功突圍。 第三場聞達好不容易退至飛虎峪,正在商議怎麼辦,梁山大軍又殺到了,他再次突圍成功和李成匯合,一起回到了城內。

眼看打不過,那麼只能搬救兵,結果關勝沒贏下樑山,反而被梁山收服過來打大名府,第四場索超又出去戰關勝,真有點心疼索超,不知道上次的箭傷好沒好,這次又是他衝鋒在前,不愧為急先鋒,有事是真上啊!可惜十個回合不到,頂不住了,終於李成出場了,梁山這邊宣贊、郝思文一看大哥要被圍攻,也上來助戰,還沒等五人分出勝負,梁山已經發動了衝鋒,所以很難判斷李成的實戰功夫,但是逃跑技能依然還在,大敗虧輸還是能退回城內。只是索超過於激動中計被俘,未來就只能靠李成自己了。

第五場梁山在元宵節發動了總攻,大名府雖然有點準備但是基本無用,李成無心戀戰,護著梁中書走,撞見聞達帶著殘兵過來,合兵一處,又突破了兩次伏兵,硬是帶著梁中書逃出生天,這本事不服不行。雖然我的話有調侃的成分,但是其實我是想說,李成和聞達雖然沒有單挑出手的記錄,但是其實力並不弱,能這麼多次兵敗的情況下率軍突圍成功,最後保護不會武功的梁中書逃離,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而且兩人作為兵馬都監,更偏向於統帥一類的職位,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是索超打頭陣的原因,綜合推測兩人應該是在弱八驃騎,到上等小彪將的水平。

最後說一個大名府的龍套人物,就是上文提到衝散李逵軍的王定,在第一次大名府被圍,出去請救兵的也是他,宋江三面圍城,留一面對戰攻打,說明王定是突破了梁山的封鎖才到達東京,證明此人有一定實力,考慮他作為副將的身份,應該有中等小彪將的實力!

聚義篇部分至此結束,關於水滸傳非108將的武功,還有後面的招安篇、征遼篇、田虎篇、王慶篇、方臘篇,小編不才,也會盡力寫出一些精彩的文章,與大家一起溝通討論,感謝支持!

(未完待續)

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如果您也喜歡此文,歡迎關注、點讚、轉發、評論,小編不勝感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