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塗山之會:考古發現反常現象,難怪大禹會禪位於伯益

歷史評談 發佈 2024-04-09T21:52:48.817181+00:00

大禹繼位之後,先是選擇皋陶接班,但皋陶去世的早,於是就選擇了伯益,《史記》雲「而後(向上天)舉益,任之政」。不過,伯益在與夏啟的政治鬥爭中失敗,上博簡《容成氏》記載「禹於是乎讓(禪讓)益,啟於是乎攻益自取」,最終由夏啟建立夏朝。問題在於:大禹為何選擇禪位皋陶、伯益?

大禹繼位之後,先是選擇皋陶接班,但皋陶去世的早,於是就選擇了伯益,《史記》雲「而後(向上天)舉益,任之政」。不過,伯益在與夏啟的政治鬥爭中失敗,上博簡《容成氏》記載「禹於是乎讓(禪讓)益,啟於是乎攻益自取」,最終由夏啟建立夏朝。

問題在於:大禹為何選擇禪位皋陶、伯益?在高度疑似「塗山之會」的會場,考古發現反常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大禹這麼做的原因。

神奇的禹會村:發現上古會盟遺址

大禹繼位之前,做了三件大事,即建都陽城、塗山之會、禹征三苗,三件事前後時間順序不清楚,其中塗山之會又名禹會諸侯,大禹召開諸侯大會,確立領導地位,猶如黃帝曾經召開釜山大會一樣,這是春秋爭霸諸侯會盟的源頭。

《左傳·哀公七年》:「 禹合諸侯於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根據唐代杜預注釋,塗山在壽春(今壽縣)東北,大概在今天的淮南、蚌埠一帶。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蚌埠境內有一座塗山,附近還有一個叫「禹會村」的村莊,村名在《漢書》中就有記載,一直延續至今。更匪夷所思的是,1981年,考古專家在禹會村還真發現了一座大禹時代的遺址——「禹會村遺址」(又名禹墟),屬於龍山文化,面積60萬平方米。

該遺址出土眾多,其中兩大發現讓人眼前一亮:首先是2000多平方米的極為罕見的大型祭祀台基,其次是長達50米且一字排開的35個柱坑(見上圖),應該是固定旗杆的坑洞(或許,來自不同部落之人,使用旗幟作為參會標識)。總之,經過多方論證,學者確認這是一處經過人工實施的具有專一性功能的大型盟會場所,屬於大禹時代的遺蹟。

因此,禹會村遺址應該就是塗山之會所在地。但禹會村遺址的所在區位,卻又顯得極為反常,因為史書記載夏族核心區域在今天的伊洛嵩山一帶,「禹會諸侯」如此重要的祭天大典,為何不在核心區域舉辦,而放到蚌埠塗山來舉辦?

塗山之會目的:禹征三苗前的誓師

對於塗山之會的目的,一般解釋為大禹確立天下共主之地位,夏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此後大禹建都陽城。但這麼解釋就會遇到上述問題,如此重要的諸侯大會,必然要在夏族區域而不是在塗山舉辦,哪怕塗山是大禹岳父的地盤也說不過去。其實,塗山之會的目的,猶如周武王孟津觀兵一樣,是禹征三苗之前的誓師大會。

根據《墨子》記載,堯舜禹時期最強大的敵人,是位於南方的三苗,從帝堯到大禹,三代帝王持續攻打數十年,其中帝舜還「南征三苗,道死蒼梧」,最終大禹在三苗遭遇地震、水災、內部矛盾激化等問題的情況下,率領諸侯一舉擊敗了三苗勢力。

《墨子·兼愛下》中的《禹誓》篇記載:「禹曰:『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辟)對諸群,以征有苗!』」也就是說,大禹征討三苗時,應該已經繼位(墨子中記載帝舜死於征伐三苗途中,之後大禹應當已經繼位),於是他召開諸侯大會,率領眾多諸侯一起攻打三苗,而不是只靠夏族的力量。

部落間的激烈戰爭,往往會造成文化面貌上的巨變現象。在史書記載的三苗區域,考古發現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但在距今4000年前時,該文化遺址20座城池毀於一旦,方圓千里的石家河文化突然覆亡,隨後該遺址附近出現洛陽澗西區的王灣三期文化(靠近二里頭),包括祭祀、墓葬都改變了。因此,王灣三期入侵石家河文化,無疑就是史書上的「禹征三苗」。

問題在於:在夏商周時期,從中原地區到達江漢平原的道路,一般通過南陽盆地、隨棗走廊進入江漢平原,按理說軍事集合與動員放在南陽附近更適合,那麼為何大禹卻將誓師大會放在了安徽蚌埠塗山?

大禹政治盟友:多數位於東部地區

根據史料記載,大禹的鐵桿盟友主要有四個,即后稷、塗山氏、皋陶、伯益。其中,后稷是周人始祖,大概是在如今山西,塗山氏是大禹岳父族群,伯益代表的是東夷勢力,皋陶身份不明。

關於皋陶,有說山東曲阜人(東夷勢力代表),有說是如今山西洪洞縣人,有說是塗山氏首領,但皋陶葬於安徽六安(距離塗山不遠),因此筆者認為皋陶更可能是塗山氏首領,大禹將他把封國擴大到了六安一帶。

關於伯益,早在大禹治水時,伯益就在一旁輔佐,因此伯益是大禹的盟友。塗山氏的實力如何,如今不是太清楚,但東夷實力極其強大,且又是大禹的政治盟友,禹征三苗時不可能不邀請東夷參加。

禹征三苗的大軍,不僅有來自中原華夏,還有極為重要的盟友——東夷、塗山氏等,因此大禹就塗山氏地盤,舉行了一場諸侯大會。換言之,禹會村遺址是會盟各路大軍的文化遺存,各路大軍抵達後,大禹便舉行「征伐三苗」的誓師大會,最終由於集合了大批力量,尤其還有強大的東夷、塗山氏等,所以才能一舉覆滅石家河文化。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伯益代表的東夷、皋陶代表的塗山氏實力不強,大禹大概也不會將誓師大會放在禹會村。

由於東夷、塗山氏實力強大,大禹策劃滅三苗之戰時的集合之地與誓師大會,就必須考慮到他們,於是才反常在塗山「禹會村」召開大會。

反過來說,五帝時是部落聯盟制,能成為盟主之人,背後必然有強大的武力支持,不可能像儒家所說的純粹「以德(道德)服人」,更多的可能是以武力服人,大禹能夠繼位的原因,應該與伯益、塗山氏等的武力支持密不可分,而大禹給予的政治回報,其中之一大概是支持他們在未來成為盟主,於是大禹先後計劃禪位於皋陶與伯益。

參考資料:《史記》、《墨子》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