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荊軻是刺了個寂寞還是情懷

昴日星官 發佈 2024-04-10T01:39:47.775754+00:00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荊軻,原先是衛國人,和商鞅是一個國家的,但衛國太小了,就像一個小縣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詠荊軻》·陶淵明


壯士有出處

荊軻刺秦出自於《史記·刺客列傳》。

讀完《刺客列傳·荊軻》時我就在想啊,秦始皇這個人從質子到始皇帝,這一生經過的刺殺,簡直不要得太多。為什麼太史公偏偏要抓住這一次刺殺,贅述不已呢?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太史公居然把刺秦的場面描繪的繪聲繪色,好像親臨現場一樣。

  • 第一步,圖窮匕見→抓袖,袖絕→荊軻逐秦王;
  • 第二步,秦王繞柱→卒以手博荊軻→左右急曰:王負劍;
  • 第三步,荊軻斷左股,投匕不中→秦王復擊軻→秦王荊軻對話→荊軻身死,結束。

依我看來,荊軻是非常不願做刺殺這種事的,因為他的志向不在於做一個刺客。

照太史公的種種描述來看,荊軻是個士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很深的素養。即便蓋聶粗魯對待他,甚至說他懦弱,他都沒有生氣記仇;魯勾踐和他起了爭執,呵斥他,他都不予以計較。

但往往就是這種人,他們胸懷大志,眼中只有天下大勢。

在七國爭雄的過程當中,秦國的綜合實力甩了其餘的六國一條街都不止。沒有人能反抗得了天下一統的大勢,即便是後來的秦始皇,此時的嬴政,都無法將秦國這台機器緊急剎停,更何況是弱小的六國、悲催的荊軻呢。

在天下大勢的滾滾前進之下,凡是阻擋它前進的人都會被碾壓得粉碎,荊軻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刺秦前的思慮

從眼前短暫的利益看,荊軻要是能刺殺了嬴政,那也只是短暫時間免去了燕國的戰爭的痛苦,秦國出現短暫的權力真空,也許會有那麼一小階段的混亂時間,然而這個時候,即便六國同心合力,那也未必有那個實力去抗衡秦國這個龐然大物,更何況六國還各自心懷鬼胎呢。

從長遠看來,假如嬴政身死的話,秦國勢必有一個權利的交替過程。

這時,六國諸侯可能都會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萬一出現一個平庸的秦王,秦國自己內亂起來呢?萬一這個權力交替的時間有點長,那六國是不是都可以藉機積蓄力量不再被緊逼?

我們都十分的喜歡萬一,可惜現實不愛啊,現實較之於我們,比較酷愛給人一萬點暴擊傷害一點,實在不可愛得很,一點機會都不留給六國。

秦國這麼強悍也是有原因的

他有一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商鞅變法。

自變法之後,秦國君主就很少出現混蛋玩意兒,幾乎每一個宗室王子都很明白自己的使命,一旦登上王位,就要很努力地為統一打下一點基礎,鞏固一下國力。

當然咯,秦二世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個是後話,我們改日再說。

在沒有完成大一統這個任務前,一方面制度不允許秦國出現一個不利於統一的君主,秦國那麼多的老秦人急切地盼望著通過戰功來改變自身的身份,或者蔭蔽親族後世,他們不會由著皇室胡來;

一方面統一戰爭持續到了這一步了,已經不單單是你死我亡的貴族之間的遊戲了,全然變成了從肉體和精神上消除對方在這個時代的影響的全民搏命的大勢了,皇室在面臨自己最終命運也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荊軻,會不會知曉這些,我不知道,但荊軻對於自己的命運應該是很清楚的了。

他如果不接刺秦這個任務,那麼迎接的不是默默無聞地死在統一戰爭的路上,就要壯烈死在六國對抗秦國的戰場上,和長平之戰的士兵一樣變成黃土一捧。

對於一個有士族身份的荊軻,這樣的死法,我想荊軻這位壯士是很難以接受的。

荊軻明智此行必死,就在易水河畔,為自己舉行了一場千古流傳的活人葬禮——易水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迎來文人墨客的詠嘆。

荊軻就以這樣轟轟烈烈的方式,來向世人宣布他的赴死之行。

秦國的情報系統也不是吃飯的,像荊軻這種大張旗鼓的出使秦國行為,料想秦王是知曉的,多半也是知道荊軻此行的目的,只是不知道的荊軻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他的使命。

太史公的原文初稿我們是看不到了的,我們不曉得太史公對始皇帝的真實評價,即使是這樣,想來太史公對秦王的印象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不然後世的歷史都稱始皇帝為「暴君」,叫秦國為「暴秦」,也是延續了這一傳統罷了。

如果我們以文明史觀來看待始皇帝的話,無疑他是千古一帝,是偉光正的,他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罪在當代功蓋千秋的政績,也是值得後人大書特書的。

話有兩頭說,人分正反面。

站在我們這些苦哈哈的立場上,始皇帝就不那麼惹人愛了。

畢竟,誰也不願意遠離家門,跑到大老遠的塞外喝西北風,修長城。一修就是七八年,看不著爸媽摸不著老婆孩子;這還不算糟糕的,更糟糕的是發生這種可能時間,這邊自己在修皇陵,那邊自己年邁的父親、年幼的弟弟或者孩子被拉去戍邊。


荊軻,原先是衛國人,和商鞅是一個國家的,但衛國太小了,就像一個小縣城。

小縣城也有小縣城的好處,荊軻在小縣城裡面見識了平民百姓最真實的一面,每天不但要在田地裡面辛勤勞作,還要應付土皇帝的各種賦稅和徭役,在這種過勞的生存環境下人均不到30歲。

荊軻也明白自己是個小人物,像螞蟻一樣,秦王是個大人物,好比泰山,隨隨便便動下小指頭落下幾顆巨石就能碾壓死自己。

刺秦,雖然說是逼不得已,但也符合自己為百姓除暴的志向,只能說是湊合吧。

所以啊,到最後,也只有高漸離和狗屠這種市井出身的人才能與之交心,在荊軻死後還準備為荊軻復仇。

但這件事情給秦王嬴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發誓終身不再接觸六國的人,實屬難得。

刺秦後的餘光

思來想去,荊軻刺秦到底留下了什麼意義?無非是完成了燕太子丹的囑託,在秦國的宮殿上大庭廣眾之下,羞辱秦王了一頓,報復了太子丹在秦國受到的傷害。

到最後,荊軻反倒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美談,然而從秦一統至今,也沒有看到過文人墨客化身荊軻刺殺「暴秦」,我想要是我是荊軻,我屬實是不想要這份情懷的。

說實在的,荊軻刺秦,與我們這些苦哈哈們無益,要我說,荊軻刺秦終究是刺了個寂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