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大運河璀璨文明之舟船文化——古舟之韻②

浙江社科 發佈 2024-04-10T08:08:10.097969+00:00

中國大運河曲水流觴 來源:「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中國大運河,數千年至今,依然靜靜流淌著,從古至今,大運河上舟楫穿梭來往,溝通中國南北。大運河文化又稱「京杭大運河文化」,但不同於「運河文化」。因為運河文化,可泛指世界範圍內的人工運河文化。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中國大運河,數千年至今,依然靜靜流淌著,從古至今,大運河上舟楫穿梭來往,溝通中國南北。大運河文化又稱「京杭大運河文化」,但不同於「運河文化」。因為運河文化,可泛指世界範圍內的人工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大運河自開鑿以來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運河流域社會歷史的積澱物。囊括了中國若干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國家因素,又創造出大運河流域多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非國家因素。一言以蔽之:大運河文化,是以黃河流域文化為核心,與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共同融合出的獨特的江河文化,並緊密與中原文化相承。

運河上的傳統小木船

中國已經有了五千年的運河航道發展歷史,對中國政治進步、社會文明、文化傳揚和經濟發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至今運河航運在全社會的交通運輸中仍然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文化傳承一部分的傳統手工藝小型木船曾經在歷史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古人造船的精湛技術,使這些木船在功能、安全、外觀上都具備了優良的設計特點值得探索。出於對傳統小型木船製作工藝和文化的重視,相關政府有著力保護傳統手工藝木船打造技藝的舉措,如在江蘇興化等地的木船製造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以中竹泓木船為代表的中小造船企業被廣泛的應用於農業、漁業、觀光旅遊和交通運輸燈行業:同樣在浙江紹興地方政府在東湖景區建造了烏篷船製作工藝展示基地;浙江明錫的岑氏木船作坊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運河上傳統小木船的類型和功能

從構造和功能的角度分析內河木船的類型,可分為遊船、畫舫船、客船、漁船、商用船、打撈船以及比較簡易的竹筏和獨木舟。

(一)竹筏和獨木舟

人類的祖先經過多次實踐,將兩三根或更多的樹幹用藤或繩捆綁起來,就成了人類早期的一種渡水工具——筏。史料上使用筏的記載很多,眾說紛紜。

例如,我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令2800多人伐松柏做筏,自會稽(今浙江紹興)沿海北上,遷都琅琊(今山東諸城),這是一次大規模使用木筏的海上運輸活動;《詩經》中說:「誰為河廣,一葦杭之」意思是說,誰說黃河寬啊,一個葦筏就可以渡過去。我國南方盛產竹子的地方,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使用竹子編成的竹筏渡水。

繼編木為筏之後,《周易•繫辭》中說「刳木為舟」。「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周易•繫辭》中說「剡木為楫」,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

1977年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表明至遲在大約7000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我國古代獨木舟的形制,大致有3種:一種頭尾均呈方形,不起翹,接近平底;一種呈頭尖尾方形,舟頭起翹;一種頭尾均呈尖形,兩頭起翹。獨木舟的優點就在於一個「獨」字,舟身渾然一體,嚴整無縫,不易漏水,不會鬆散,而且製作工藝簡單,所以沿用的歷史很長。直至今日,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獨木舟還被用作渡河工具。筏子與獨木舟的相繼出現,是人類開拓水域交通邁出的第一步。有了它們,人類的活動範圍便從陸地擴大到水上,人類從此可以跨江渡河,大大縮短了地域上的阻隔。

先有獨木舟還是先有竹筏?也是有爭論的話題。木筏,即用長木材綑紮成的木排,是一種簡易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是用木簡單製造的。中國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的歷史。考古證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國已能製造竹筏、木筏和獨木舟。最早的竹筏是由多根竹竿綑紮而成的竹排,沿江河順流而下,也可以用槳、櫓、篙來推進,考古學家也認為中國人最早使用的是獨木舟。據考古發掘,2002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經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作為簡易的水上承載工具,也是最早的水運工具,竹筏具有取材成本低,製作方便,負荷大的特點,至今,在一些淺水湖區域仍被使用,並作為旅遊開發的項目。獨木舟已有七千年的歷史,具有結實耐用安全性和穩定性好的特點。

(二)畫舫

畫舫即裝飾華麗的小型木船。一般用於休閒娛樂、觀景作用。比較有名的南京秦淮河畫舫、杭州西湖畫舫、江蘇揚州瘦西湖畫舫、無錫的太湖畫舫,多在一些景色繚繞的旅遊勝地。

裝飾華麗的遊船.舫是船的意思,而且常用來泛指小船,畫舫就是裝飾華麗的小船,一般用於在水面上蕩漾遊玩、方便觀賞水中及兩岸的景觀,有時也用來宴飲.有時候畫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園林水面上的建築物,做法與真正的畫舫較為相似,但是下部船體採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動,一般固定在比較開闊的岸邊,也稱不繫舟。唐 劉希夷 《江南曲》之二:「畫舫煙中淺,青陽日際微。」郭沫若 《南京印象·秦淮河畔》:「河上也有一些遊艇,和玄武湖的艇子差不多,但有些很明顯地是所謂畫舫,飄浮著李香君、葛嫩娘們的瘦影.」

主要用於短途接送客人的船隻,比較典型的有紹興烏篷船、蘇州快船、太湖的吳江船、廣州花船(「行花街」是廣州人過年的傳統習俗。)、蘇南的燒香船、建德茭白船、長興的班唐船。遊船即沿江、河、湖地帶的水上觀光使用的傳統船隻,有固定的停靠點。

(三)漁船

主要是指用作捕撈、打漁的船隻,我國漁船遍布江南、撒網密布、漁業發達的地區,漁船的形態可分為平頭、尖頭、平底、敞口的造型,具有航行速度快、船身狹窄,方便在淺水河道里航行,傳統的地方特色。如:江浙一帶的絲網船,輕鉤船。

(四)農用船

主要是指農用船隻,用於秧苗、肥料等農業運輸,也可作農家閒時的消遣娛樂。具有製作簡單、吃水淺、船型狹長窄小,如柳葉,長約4至5米,可承載5至6人。如:比較有地方特色的菱桶,用於采菱時的使用。扒草灰用的「田裝船」或者「河泥船」。

(五)內河貨船

豐要用於內河河道里運輸貨物的船隻,如傳統船隻舢板船,又稱「三板船」,製作簡單,只有是那塊木板組成,兩頭翹起。船體常被船家畫上一些吉祥的圖案。

這句話描述的正是運河水系的發達,自古以來即為水網地帶,這其實在運河開鑿之前就已大致成形,蕭山跨湖橋一帶出土的獨木舟,就充分運河水系的先民,早在一萬多年前就已經學會行舟於水中。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名稱:大運河璀璨文明之舟船文化

負責人:陳煒

推薦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