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志《仙溪志》

莆仙歷史文化 發佈 2024-04-10T09:07:28.616633+00:00

仙溪是仙遊縣的雅稱,《仙溪志》即仙遊縣誌,是宋代現存的五種縣誌之一,非常珍貴。成書於宋寶佑五年,主修人是趙與泌,纂修人是黃岩孫。

《仙溪志》簡介

仙溪是仙遊縣的雅稱,《仙溪志》即仙遊縣誌,是宋代現存的五種縣誌之一,非常珍貴。成書於宋寶佑五年(1257),主修人是趙與泌,纂修人是黃岩孫。(元)田九嘉重修,黃真仲重訂。趙與泌是武陽人,宋太祖十世孫,奉儀郎,寶佑二年(1254),知仙遊縣事。黃岩孫,字景傳,泉州惠安人,迪功郎,寶佑二年,任仙遊縣尉。宋代邑人劉克莊特為此書作了序。刊年不詳,後原版厄於兵燹。九嘉,河東人,元至正(1341-1368)時,任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僉事。黃真仲,元至正時任仙遊縣提領。至正十一年(1351)二月,田九嘉偕副使朵兒只班按部蒞縣,邑士傅玉成以家藏本來贄,遂由黃真仲重訂付刊,刊本亦不存。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有清抄本殘卷,今歸北京圖書館,為是志僅存孤本,計二冊四卷。



《仙溪志》成書後,有過刊版,元代且有重訂過。是志分十門四十二目,約八萬字。書首有劉克莊、陳堯道、田九嘉三序,書末有黃岩孫跋。但今只剩下四卷舊抄本,內容包括卷一:敘縣門分十九目(星土面勢、道里、鄉里、官廨、倉庫(附稅務、教場)、縣郭、坊表、市鎮、宸瀚、學校、學田祀田、社稷、風俗、戶口、財賦夏稅、產鹽、夏秋二、料役錢、秋稅);物產門分十目(貨殖、果實、花、草、木、竹、禽、獸、水族、藥品)。卷二:令佐題名分四目(知縣、縣丞、主簿、尉);進士題名分二目(唐、宋)。卷三:衣冠盛事、仙釋、祠廟、祠堂、冢墓五門。卷四:人物門有唐及五代人物、宋人物二目。



其中,鄉里目記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定為四鄉、二十六里,一一列出名稱;縣郭目記南宋紹興十年(1140)知縣陳致一始築城浚壕,並記其後續有修建事;市鎮目列出宋時楓亭等五市鎮;學校目記咸平五年(1002)縣學遷徙及以後歷次修繕;社稷門記乾道六年(1170)知縣趙公綢修社稷壇;戶口目記紹熙三年(1192)、寶佑四年(1256)戶口統計;財賦目記紹興中版賦始定;貨殖目記熬監、製糖、製紙、染料、織蕉布等;木目記蔡襄為轉運使,命自大義渡直抵漳城夾通植松,作為道路建設設施的歷史,頗足稱述。令佐題名首記五代閩惠宗龍啟時縣令賈郁;進士題名首記唐乾寧元年(894)蘇檢榜進士陳乘,下迄南宋景炎元年(1276)太學推恩傅翹叔、傅騰輝,以後寶佑纂志二十年,當屬黃真仲續補;衣冠盛事門記封王、宰相、高官巍科等;仙釋門記何氏九仙等;祠廟門記何氏九仙及媽祖等;冢墓門記唐散騎常侍、宋蔡襄墓等;《人物》門記唐、五代鄭良士等九人,宋蔡襄等六十三人。

宋代現存的五種縣誌

1.《雲間志》:「雲間」宋時指江蘇華亭縣,今為上海市松江縣。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他與荀隱(字鳴鶴)相會時自我介紹說:「雲間陸士龍。」荀隱則自稱「日下荀鳴鶴」。後人以此典故把華亭(松江)別稱「雲間」。《雲間志》三卷,楊潛撰,預纂修者有朱端常、林至、胡林卿。該志於南宋「紹熙四年(1193)六月編次,十月書成」。

2.《剡錄》:「剡縣」本是漢代縣名,唐代置嵊州並分置剡城縣,宋初復設剡縣。宣和三年(1121)以「剡」字由「二火一刀」組成,有兵火之象,於是改名嵊縣,今屬浙江紹興嵊州市。《剡錄》是以古縣名命名,且稱「錄」而不稱「志」,但實際是一部縣誌。此書今為十卷,嘉定初年,史安之知嵊縣,命高似孫修纂,嘉定七年(1214)書成,次年刊行,清代被收入《四庫全書》。

3.《玉峰志》:「玉峰」為江蘇崑山縣代稱,因崑山縣西北部有名山馬鞍山,又名玉峰山而稱。《玉峰志》三卷,淳祐間項公澤任崑山知縣時,著凌萬頃、邊實二人於淳祐十一年(1251)修成。翌年二月在崑山縣學刊刻。  

4.《仙溪志》:「仙溪」代指仙遊縣,此志是寶祐五年(1257)由仙遊知縣趙與泌主修、縣尉黃岩孫主纂的,四卷,報刊介紹文章已甚多,不贅述。

5.《玉峰續志》:在《(淳祐)玉峰志》刊後20年,即咸淳八年(1272),時崑山知縣謝公應,派邊實續修前志一卷,並獨立刊行,成為另一種崑山縣誌。



仙遊縣歷史上的十次修志

第一次修志:宋寶祐五年(1257年)縣令趙與泌(武陽人)主修、縣尉黃岩孫(惠安人)主纂《仙溪志》,原稿15卷,有過刊行。

第二次修志: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黃真仲重訂刊印《仙溪志》4卷。這4卷舊抄本,現存北京圖書館;清代以後的重抄本存北京、北京大學、上海、福建、仙遊圖書館。1987年由仙遊縣文史學會點校,1989年由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三次修志:明弘治三年(1490年),由邑人陳遷主纂,亦名《仙溪志》,為16卷本。翌年由陳文重刻刊,現北京、上海、福建、福建師大等圖書館存有1~10卷殘本。

第四次修志:明正德九年(1514年),莆田縣彭甫主纂縣誌。已散失。

第五次修志:明嘉靖五年(1526年),莆田縣彭大治主纂縣誌。已散失。

第六次修志: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莆田縣林有年主纂縣誌,8卷本。刻本存日本尊經閣文庫,清代「天一閣」抄本存北京大學圖書館。

第七次修志:清康熙八年至十七年(1669~1678年)由縣令盧學 (臨江人)主修,邑人郭彥俊主纂縣誌,40卷本。現北京、福建和福建師大圖書館存有抄本或膠捲本。

第八次修志:清乾隆十三至十四年(1748~1749年),由知縣陳興祚(嘉善人)主修,聘請四川射洪縣原知縣莊大椿主纂《仙遊縣誌》,為36卷本。參加編纂的還有寧化修志名家李元仲的孫子李俅、山東滋陽縣原知縣林斯飛、湖北來鳳縣原知縣黃汝南、湖北竹山縣原知縣陳題橋以及南安縣教諭陳居祿和仙遊貢生嚴燦、柯占鰲等。現北京圖書館存有4~36卷殘本。

第九次修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縣令胡啟植(黟縣人)聘請江西西昌葉和侃任總纂,邑人林奮、吳岐、王楠、胡遵路4人為分纂,著手編纂《仙遊縣誌》。編纂開局不久,胡啟植因病去職,由先後繼任的王椿、任本仁兩位縣令主修,歷時6年修成,53卷本,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刻刊。民國19年(1930年)由縣長戴啟熊主持重刊。

第十次修志:民國34年5月,仙遊縣成立文獻委員會,著手編纂縣誌,因時局動亂,修志中輟。

第十一次修志:1959~1963年成立中共仙遊縣委史志編審委員會,著手編纂《仙遊縣誌》。此次編纂只搜集部份資料,但也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散失。

第十二次修志:1986年7月,成立仙遊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其辦公室,1995年3月,完成《仙遊縣誌》送審稿。1995年7月驗收定稿,由中國方志出版社出版發行5000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