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冰洋:顧炎武《郡縣論》的「本味」

rdcy人大重陽 發佈 2024-04-10T09:38:52.104002+00:00

作者呂冰洋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執行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摘自呂冰洋著《央地關係:寓活力於秩序》。

作者呂冰洋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執行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摘自呂冰洋著《央地關係:寓活力於秩序》。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國在央地關係安排上整體實行郡縣制架構,這種架構對保持國家的大一統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發揮出很好的治理效能。但是它先天存在著一些嚴重弊端。

本文字數約3000字,閱讀需要4 分鐘。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國在央地關係安排上整體實行郡縣制架構,這種架構對保持國家的大一統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發揮出很好的治理效能。但是它先天存在著一些嚴重弊端。為此,自秦之後,關於郡縣制改革的思考就常常流露在歷代文人的筆端。明末清初天下巨變之時,漢族知識分子的沉痛無以復加,鼎革不但意味著改朝換代,而且是異族入主華夏,剃髮易服暗示著中華文化根基有動搖的危險。同時,短暫的換代期也出現了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思想鉗制放鬆時期,學者們可以暢所欲言。顧炎武等在家國劇變之際,開始深入思考中國郡縣制度的利弊和未來改革方向。其情、其思、其悟,正如魯迅《墓碣文》所說的「抉心自食,欲知本味」,這為歷史留下了寶貴的思考結晶:「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這是一個具有歷史穿透力的央地關係解決方案,顧炎武十分自信地說,要是後世帝王想「厚民生,強國勢」,一定會採納他的建議的。然而,在當時情景下,仍如魯迅所說,「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寓封建於郡縣」的「本味」,需要隨著經濟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豐富和調整,顧炎武思想需籍當代社會科學知識予以闡發。

郡縣論一

「郡縣論一」提出改革央地關係的總體設想:「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論中指出郡縣制先天存在的三大問題:過度集權、過多監察、地方領導執政目標唯上不唯下。這些問題會導致地方治理的低效。

知封建之所以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敝而將復變。然則將復變而為封建乎?曰,不能,有聖人起,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蓋自漢以下之人,莫不謂秦以孤立[2]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廢,固自周衰之日[3]而不自於秦也。封建之廢,非一日之故也,雖聖人起,亦將變而為郡縣。方今郡縣之敝已極,而無聖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貧,中國之所以日弱而益趨於亂也。何則?封建之失,其專在下[4];郡縣之失,其專在上[5]。古之聖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6]之土而分之國;今之君人者[7],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條文簿[8]日多於一日,而又設之監司[9],設之督撫[10],以為如此,守令[11]不得以殘害其民矣。不知有司[12]之官,凜凜焉救過之不給,以得代為幸,而無肯為其民興一日之利者,民烏[13]得而不窮,國烏得而不弱?率[14]此不變,雖千百年,而吾知其與亂同事,日甚一日者矣。然則尊令長之秩[15],而予之以生財治人之權,罷監司之任,設世官[16]之獎,行辟屬[17]之法,所謂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而二千年以來之敝可以復振。後之君苟欲厚民生,強國勢,則必用吾言矣。

郡縣論二

「郡縣論二」設計改革方案:提高縣行政品級,縣令無任期限制,縣級行政自主,上級政府行使監察權,根據縣級治理效果決定縣級官員升遷或免職,縣以上政府機構大幅度消減。該方案在縣以上保留郡縣制特點,在縣以下體現自治特點,可以說是「寓分權於集權」式的方案

其說曰:改知縣為五品官,正其名曰縣令。任是職者,必用千里以內習其風土[18]之人。其初曰試令,三年,稱職,為真;又三年,稱職,封父母;又三年,稱職,璽書[19]勞問;又三年,稱職,進階[20]益祿,任之終身。其老疾乞休者,舉子若弟代;不舉子若弟,舉他人者聽;既代去,處其縣為祭酒[21],祿之終身。所舉之人復為試令。三年稱職為真,如上法。每三四縣若五六縣為郡,郡設一太守,太守三年一代。詔遣御史巡方[22],一年一代。其督撫司道悉罷。令以下設一丞[23],吏部[24]選授。丞任九年以上得補令。丞以下曰簿[25]、曰尉[26]、曰博士[27]、曰驛丞[28]、曰司倉[29]、曰游徼[30]、曰嗇夫[31]之屬,備設之,毋裁。其人聽令自擇,報名於吏部;簿以下得用本邑人為之。令有得罪於民者,小則流[32],大則殺;其稱職者,既家於縣,則除其本籍。夫使天下之為縣令者,不得遷又不得歸,其身與縣終,而子孫世世處焉。不職者流,貪以敗官者殺。夫居則為縣宰,去則為流人,賞則為世官,罰則為斬絞,豈有不勉而為良吏者哉!

郡縣論三

「郡縣論三」指出,縣級自治後,上級政府就毋須對縣級行政進行過多監察,只需考察縣級整體治理效果即可(註:當代政治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由當地人大由選票決定主政官員的去留)。就像是養馬,只需觀察馬養的好壞,而不須對養馬細節進行監督,這樣會大幅度削減監察隊伍。

何謂稱職?曰:土地辟,田野治,樹木蕃[33],溝洫修,城郭固,倉廩實,學校興,盜賊屏,戎器完,而其大者則人民樂業而已。夫養民者,如人家之畜五牸[34]然:司馬牛者一人,司芻豆[35]者復一人,又使紀綱之仆[36]監之,升斗之計必聞之於其主人,而馬牛之瘠也日甚。吾則不然。擇一圉人[37]之勤干者,委之以馬牛,給之以牧地,使其所出常浮[38]於所養,而視其肥息[39]者賞之,否則撻之。然則其為主人者,必烏氏[40]也,必橋[41]姚也。故天下之患,一圉人之足辦,而為是紛紛者也。不信其圉人,而用其監仆,甚者並監仆又不信焉,而主人之耳目亂矣。於是愛馬牛之心,常不勝其吝芻粟之計,而畜產耗矣。故馬以一圉人而肥,民以一令而樂。

郡縣論四

「郡縣論四」指出,改革會促使縣政府的執政以提高當地居民滿意度為標準,並且由於縣級單位較小,不用擔心縣的權力過大影響到政治穩定。

或曰:無監司,令不已重乎?子弟代,無乃專乎?千里以內之人,不私其親故[42]乎?夫吏職之所以多為親故撓[43]者,以其遠也。使並處一城之內,則雖欲撓之而有不可者。自漢以來,守鄉郡者多矣。曲阜之令鮮以貪酷敗者,非孔氏之子[44]獨賢,其勢然也。若以子弟得代而慮其專,蕞爾[45]之縣,其能稱兵以叛乎?上有太守,不能舉旁縣之兵以討之乎?太守欲反,其五六縣者肯舍其可傳子弟之官而從亂乎?不見播州[46]之楊傳八百年,而以叛受戮乎?若曰:無監司不可為治,南畿十四府四州何以自達於六部乎?且今之州縣,官無定守,民無定奉,是以常有盜賊戎[47]翟之禍,至一州則一州破,至一縣則一縣殘,不此之圖,而慮令長之擅,此之謂不知類[48]也。

郡縣論五

「郡縣論五」指出,擴大縣級自主權會激發縣級官員守護家園的責任感,這看似增強了當地官員的私心,但也正是這私心會達到天下大治的效果。

天下之人各懷[49]其家,各私[50]其子,其常情[51]也。為天子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聖人者因而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夫使縣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則縣之人民皆其子姓[52],縣之土地皆其田疇[53],縣之城郭[54]皆其藩垣[55],縣之倉廩[56]皆其囷窌[57]。為子姓,則必愛之而勿傷;為田疇,則必治之而勿棄;為藩垣囷窌,則必繕[58]之而勿損。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止矣。一旦有不虞之變[59],必不如劉淵、石勒、王仙芝、黃巢之輩,橫行千里,如入無人之境也。於是有效死[60]勿去之守,於是有合從締交[61]之拒,非為天子也,為其私也。為其私,所以為天子也。故天下之私,天子之公也。公則說,信則人任焉。此三代之治可以庶幾[62],而況乎漢、唐之盛,不難致也。

郡縣論六

「郡縣論六」指出,「寓封建於郡縣」的方案會大大降低行政運轉成本,並且激發縣級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今天下之患,莫大乎貧。用吾之說,則五年而小康[63],十年而大富。且以馬言之:天下驛遞[64]往來,以及州縣上計京師,白事司府,迎候上官,遞送文書[65],及庶人在官所用之馬,一歲無慮百萬匹,其行無慮萬萬里。今則十減六七,而西北之馬贏不可勝用矣。以文冊言之:一事必報數衙門,往復駁勘[66]必數次,以及迎候[67]、生辰、拜賀之用,其紙料之費率[68]諸民者,歲不下巨萬。今則十減七八,而東南之竹箭不可勝用矣。他物之稱是者,不可悉數。且使為令者得以省耕斂,教樹畜[69],而田功[70]之獲,果蓏[71]之收,六畜[72]之孳[73],材木之茂,五年之中必當倍益。從是而山澤[74]之利亦可開也。夫採礦之役,自元以前,歲以為常,先朝所以閉之而不發者,以其召亂也。譬之有窖金焉,發於五達之衢,則市人聚而爭之;發於堂室之內,則唯主人有之,門外者不得而爭也。今有礦焉,天子開之,是發金於五達之衢[75]也;縣令開之,是發金於堂室[76]之內也。利盡山澤而不取諸民,故曰此富國之筴[77]也。

郡縣論七

「郡縣論七」指出,改革可以考慮擴大縣級財政自主權,不要使得縣財政出現困難。如果縣財政收入不足支出需要,可以通過轉移支付予以解決。

法之敝也,莫甚乎以東州之餉,而給西邊之兵,以南郡之糧,而濟北方之驛。今則一切歸於其縣,量其沖僻[78],衡其繁簡,使一縣之用,常寬然有餘。又留一縣之官之祿,亦必使之溢於常數,而其餘者然後定為解京之類。其先必則壤定賦[79],取田之上中下,列為三等或五等,其所入悉委縣令收之。其解京曰貢、曰賦:其非時之辦,則於額賦[80]支銷,若盡一縣之入用之而猶不足,然後以他縣之賦益之,名為協濟。此則天子之財,不可以為常額。然而行此十年,必無盡一縣之入用之而猶不足者也。

郡縣論八

「郡縣論八」指出,郡縣制下流官制度設計,容易產生官吏分途、「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局面,「寓封建於郡縣」改革將使得這個局面不復存在。

善乎葉正則[81]之言曰:「今天下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州縣之敝,吏胥[82]窟穴[83]其中,父以是傳之子,兄以是傳之弟。而其尤桀黠[84]者,則進而為院司之書吏,以掣州縣之權,上之人明知其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也。使官皆千里以內之人,習其民事,而又終其身任之,則上下辨而民志定矣,文法除而吏事簡矣。官之力足以御吏而有餘,吏無所以把持其官而自循其法。昔人所謂養百萬虎狼於民間者,將一旦而盡去,治天下之愉快,孰過於此!

郡縣論九

「郡縣論九」指出,「寓封建於郡縣」的方案會激發讀書人報效鄉梓的責任感,讀書人不再眼光一味盯著向上爬,官本位意識也隨之大大降低,最終達到人盡其材,材盡其用效果。

取士之制,其薦之也,略用古人鄉舉里選[ 85]之意;其試之也,略用唐人身言書判[86]之法。縣舉賢能之士,間歲[87]一人試於部。上者為郎,無定員,郎之高第[88],得出而補令;次者為丞,於其近郡用之;又次者歸其本縣,署為簿尉之屬。而學校之設,聽令與其邑之士自聘之,謂之師不謂之官,不隸名於吏部。而在京,則公卿以上仿漢人三府[89]辟召之法,參而用之。夫天下之士,有道德而不願仕者,則為人師;有學術才能而思自見於世者,其縣令得而舉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無失士矣。或曰:間歲一人,功名之路無乃狹乎?化天下之士使之不競於功名,王治之大者也。且顏淵不仕,閔子辭官,漆雕未能,曾皙異撰,亦何必於功名哉!

《郡縣論》注釋

[1] 《郡縣論》注釋選自唐敬杲選注、司馬朝軍校訂的《顧炎武文》。參見:《顧炎武文》,唐敬杲選注、司馬朝軍校訂,中國文史出版社,2020年。

郡縣論一

[2] 孤立:孤立無援,指秦行郡縣而不分封。

[3] 周衰之日:春秋戰國之時,諸侯互相兼併,天子不能制,故已無封建之實。

[4] 專:專斷、專橫。在下:指諸侯。

[5] 在上:指中央政府。

[6] 胙[zuò]:賜與。

[7] 君人者:即為人君者。

[8] 科條文簿:即各種規章制度。

[9] 監司:也成為「憲司」,為監察州郡之官。

[10] 督:即總督,明清為統轄外省文武的最高之官;撫:即巡撫,為外省行政長官。

[11] 守:即太守,為一府之行政長官。令:邑令,也成為縣令,為一縣的行政長官。

[12] 有司:古代設官職,事各有其專司,故稱為「有司」。

[13] 烏:怎麼。

[14] 率:沿襲,遵循。

[15] 秩:官職的品級。

[16] 世官:古代官職由一族一姓世代相襲,故稱世官。

[17] 辟屬:辟,任用;屬,屬吏。直接委任屬吏。

郡縣論二

[18] 風土:猶雲風俗。

[19] 璽:天子之章曰璽;璽書,詔敕之別稱。

[20] 階:官級。進階益祿:即俗稱升官發財。

[21] 祭酒:古時會同鄉宴,必尊長先用祭酒以祭,故凡同列中以齒德相推者為祭酒。漢以後,又因以為官名。

[22] 巡方:巡查四方。

[23] 丞:佐貳官之稱。

[24] 吏部:舊官制六部之一。

[25] 簿:即主簿,掌管簿目。

[26] 尉:典獄及補盜之官。

[27] 博士:教授之官。

[28] 驛丞:司驛站之官。

[29] 倉:主管倉庫之官。

[30] 游徼[jiǎo]:秦漢時的鄉官,掌巡禁盜賊。

[31] 嗇夫:秦制,鄉設嗇夫,職聽訟,收賦稅。

[32] 流:古代五刑之一,安置遠方,終身不返。

郡縣論三

[33] 蕃[fán](草木)茂盛:~茂。~昌;繁殖:~息。~孳。

[34] 牸[zì]:畜類野獸的雌性。例如:牸馬;牸犀。

[35] 芻豆[chú dòu]:意思是草和豆。指牛馬的飼料。

[36] 紀綱之仆:為總管之僕人。

[37] 圉[yǔ]人:一般指圉官。圉官,古代官名,指掌管養馬放牧等事的官員。

[38] 浮:溢也,過也。

[39] 息:繁殖。

[40] 烏氏:名倮[luǒ],秦人,以畜牧為業,至用谷量牛馬。始皇令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

[41] 橋姓,姚名,亦畜牧家。《史記•貨殖傳》記載:「唯橋姚已致馬千匹,牛倍之,羊萬頭,粟以萬鍾計。」

郡縣論四

[42] 親故:親戚故舊。

[43] 撓:擾。

[44] 曲阜令由孔子的子孫世襲。

[45] 蕞爾:小貌。

[46] 播州:唐朝設置的,今貴州遵義。

[47] 戎:西方的外族,與「狄」通,北方外族,此處通指外寇。

[48] 類:猶事也。

郡縣論五

[49] 懷:《說文解字》「念思也。」這裡指:心裡存有;懷藏。

[50] 私:偏愛。

[51] 常情:指普通的情理;一般的心情。語出《莊子·人間世》:「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

[52] 子姓:泛指子孫、後輩。《禮記·喪大記》:「既正屍,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

[53] 田疇:田地。《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54] 城郭: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內城和外城,泛指城或城市。

[55] 藩垣:藩籬和垣牆。

[56] 倉廩:廩:米藏曰廩。貯藏米谷的倉庫。

[57] 囷窌[qūn jiào]:穀倉與地窖,泛指糧倉。

[58] 繕:《說文解字》「繕,補也。」修補。

[59] 不虞之變:虞:意料。不虞:不及預料。「不虞之變」,意料不到的事變。

[60] 效死:出自《公羊傳·昭公十三年》。賣力而不顧生命。

[61] 合從締交:從:通「縱」,採用合縱的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援助。

[62] 庶幾:差不多,近似。

郡縣論六

[63] 小康:《中國歷史大辭典》:儒家描述的一種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

[64] 驛遞:1.用驛馬傳遞;2.驛站。

[65] 文書:文書一詞早在漢代即已使用,如《史記·匈奴傳》:「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公文;案牘。

[66] 駁勘:駁回原判,重行審勘。

[67] 迎候:謂先期出迎,等候到來。

[68] 率:聚斂;徵收。

[69] 樹畜:栽種畜牧。

[70] 田功:農事。

[71] 果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實。

[72] 六畜:六種家畜的合稱,即:馬、牛、羊、豬、狗、雞。

[73] 孳[zī]:《說文解字》「孳,汲汲生也。」繁殖,生息之意。

[74] 山澤:山林與川澤。泛指山野。

[75] 衢[qú]:《說文解字》「衢,四達謂之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76] 堂室:廳堂和內室。

[77] 筴[cè]:釋義:同「策。

郡縣論七

[78] 沖僻[chōng pì]:意思是衝要或偏僻。

[79] 則:等也;則壤定賦:謂分地之等差以定租賦之多少。

[80] 額賦:有定額之經常賦稅。

郡縣論八

[81] 葉適,字正則,號水心居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世稱水心先生。

[82] 吏胥,解釋為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小吏。

[83] 窟穴,指壞人、匪類盤踞的地方。

[84] 桀黠[jié xiá]:解釋為兇悍狡黠。也指兇悍狡黠的人。

郡縣論九

[85] 鄉舉里選:是古代官吏選拔制度。漢代察舉秀才、孝廉等承周制,由郡國守相就鄉里考察選舉,亦稱鄉舉里選。

[86] 身言書判:是唐選官時考核的內容,《新唐書.選舉志》下:「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證;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唐士子通過禮部試,進士及第後,不直接授官,須再通過吏部選官一關。

[87] 間歲:隔一年。

[88] 高第:凡舉官,選士,成績優異者皆曰「高第」。

[89] 三府:1. 漢制,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三公為「三府」。後世因之。亦用以泛稱國家最高行政長官;2.通判的別稱。官品低於知府、同知,故稱。

//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