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中的所謂的悲並不是個人的悲,而是整個世界的悲哀

利比達 發佈 2024-04-10T09:50:47.064378+00:00

撰文作者:觀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巨人的世界裡討論對錯,變成一件非常幼稚的事,大家在一起殺過來殺過去,沒有誰比誰更正義,不給人留時間懊悔和遺憾,轉而投入到另一場殺戮中。

撰文作者:觀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巨人的世界裡討論對錯,變成一件非常幼稚的事,大家在一起殺過來殺過去,沒有誰比誰更正義,不給人留時間懊悔和遺憾,轉而投入到另一場殺戮中。

現在想來,他們最幸福的時候,還真的是訓練兵時期,那就像我們的學生時代,有未來有目標有動力也有信念,那時候的日子很單純,就是為了消滅巨人而努力,誰也不知道後面的日子居然這麼苦。

在巨人的世界裡,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巨人的世界中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巨人的悲劇並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世界的悲劇每個人就像是大海中的一片樹葉,你可以呼喊反抗,但無論怎樣都會覆滅。

巨人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死局

諫山創是一個頂級的作家,但不是偉大的。他最厲害的一點在於他創造了巨人的世界,但不偉大是因為他沒辦法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但只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就足夠厲害了。

如果要把巨人當作一件藝術作品來看,就要深入巨人的世界,並且把他當成真正的世界。

一旦把自己代入進去就會發現,每個人在這個世界裡,都是弱小的,死亡就在一瞬間,你不去決定別人的生死,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就會被殺掉。因此,在巨人的世界中,唯一依靠的,是本能。

在巨人的世界中,依靠的也是本能,不同於死神的殺戮本能,巨人依靠的是對事物的本能判斷。

在巨人的世界中,有太多殺掉朋友的情節。明明是同期的訓練兵,或者是戰友,大家以個人的身份都沒有傷害過對方,卻僅僅因為自己的歷史背景殺得你死我活。

在巨人的世界中,死亡幾乎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唯一原因。劇中的角色要想達成什麼目的,就必須殺掉另一方,在決定對方生死的一瞬間,沒有太多思考,沒有斡旋的餘地,完全依靠應不應該殺掉他的本能。

那些同吃同住同睡的好兄弟,曾經一起對抗過巨人,好不容易沒有死在巨人的手裡,卻因為手軟死在好朋友手裡。誰的心更狠一些,誰就能活下去,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後期的巨人世界,僅此而已。

拯救世界是被逼的,毀滅世界也是

巨人的世界被宿命論這個東西牢牢控制著,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大家不是不想反抗,不是不想走出森林,可確實是沒辦法。不反抗,會被殺掉,反抗,就得去消滅好朋友。因此在巨人的世界中,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活著更煎熬。

如果我能在巨人的世界中,我想我會是被殺死的那一方,萊納說得很對:虐殺人類這種事,不是常人能承受的。

格里沙說自己還記得拍死雷斯家的孩子們時手上的感覺,黏糊糊一灘血。那時候的他近乎崩潰,他瘋狂質問艾倫:這樣就可以拯救大家了嗎。

但沒人回答他。

每個人都會在殺人後尋找一個意義,試圖為自己的行為在道德良心上進行辯護,但很可惜,就像我說的,巨人的世界是被宿命論牢牢控制的世界,每個人沒有任何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殺只是因為命運如此,每個人都反抗過命運,但最終全都失敗了。

巨人的結尾確實處理得不好,這個不能完全怪諫山創。我聽過一種說法,當一個角色足夠完滿,他就不再屬於他的創造者,角色就有了自己的思想,那時候創造者就不再是刻畫角色,只是闡述角色,艾倫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故事的最後,艾倫背負了太多,他已經從台前走到了幕後,不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艾倫了,觀眾包括作者在內,誰都不知道艾倫下一步想做什麼,為什麼?

但諫山創強行為故事書寫一個結局,所以才導致了艾倫人設的前後分裂。

其實我是能夠有一點理解艾倫的,我想艾倫最後讓救世小隊殺掉自己並不都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英雄,也是為了讓自己解脫。自殺是很難的,更難的是沒辦法自殺。艾倫在看過歷史以後,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他完全不想這麼做,但也只能這麼做。

在這種被迫之中,他肯定希望有人能終結自己的生命,這樣既拯救了自己,又沒有違背命運,所以救世小隊就是最好的人選。與其說是救世,不如說是救艾倫。

總結:

巨人的世界是極端宿命論的世界,幾乎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巨人的意義也不在於學到什麼,而是在每一次戰鬥的時候,審視質問自己,如果是我,會不會這麼做。或許這樣的質問永遠不會有答案,除非有一天,你把武器對準了另一個人,世界格局和朋友的安危只在你扣動扳機的一瞬間,你的選擇又是怎麼樣的。

(僅娛樂參考,請勿過度解讀,文中配圖來自相關動畫作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