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皇親賜姓為何會演變?

史論 發佈 2024-04-10T12:53:47.026943+00:00

他們的君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都來自於一個家族,相傳統領這個國家2600年左右,傳承至今,沒有人知道君王姓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姓氏是一個家族的傳承和榮耀。中國的孩子出生後大多隨了父姓,傳承家族血脈 發揚家族榮耀。

發展至今,已經擁有100個姓氏。有一個國家比中國人的姓氏還要多,只有一億人口卻擁有14萬個姓氏。他們的君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都來自於一個家族,相傳統領這個國家2600年左右,傳承至今,沒有人知道君王姓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一、日本人姓氏的由來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如果你去問日本人:「你們的天皇姓什麼?」日本人一定會奇怪的看著你,日本天皇是天神轉世,天神是沒有姓的。

古代的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喜歡稱自己是神,更喜歡別人認為他們是神,所有皇權在神話故事的渲染下成為了神,神下凡拯救民眾,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民眾在日復一日的宣傳下對天神的傳說更加深信不疑,只有臣服在神的腳下,才能得到救贖。

傳說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從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至今已經第126代,從神武天皇建立大和王權開始,代代相傳的血脈,要保持正統且是唯一的神的傳人,神沒有姓只有宮號和稱號。

在日本代表著最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現在擁有最高權力的是首相,但天皇依然是日本尊貴身份的象徵。

天皇沒有姓,那皇親呢?

皇親和天皇一樣是沒有姓的,事實上日本平民最早也是沒有姓的。

古代的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后只有宮號和稱號沒有姓氏,日本人尊稱他們「陛下」,面見其他皇室成員時稱他們「殿下」,其餘旁系三代以內的皇子們稱為親王。

如果是女性就稱她們內親王,親王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後代,女性如果不想脫離皇籍,選擇嫁給皇室成員,如果嫁給了皇室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只能脫離皇籍,成為日本平民中的一員。

古代的日本平民沒有爵位也不擁有姓,很多日本人大多叫太郎、二郎、三郎、一男或二男這樣的名字。

1868年明漢維新,日本政府為了方便徵兵、徵稅和管理戶籍,開始允許平民給自己取姓, 1875年又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令》,日本平民對取姓重視起來,可是取什麼又很為難,想來想去,用家的方位取名更為方便,家住河邊就取姓河邊、河本、渡邊。

家住山下,就取姓山本、山上、山中、山下等,甚至有人姓「我孫子、八月一日、十兒女十四男、數十萬人」,日本姓氏現如今已經超過了14萬個。

日本人取名很是隨意,皇家人到底身份不同。天皇是神靈化身的說法從古至今沒有改變過,血脈正統而純粹,有沒有姓的皇室人員都屬於一個家族,當然脫離了皇籍的人不算做皇室 成員,沒有姓也是神這是日本人的信仰。

二、天皇賜姓皇親的由來

日本最早出現姓氏是在階級社會,日本統治階級有一種政治組織稱為氏,每個氏可以取自己的名稱,也就是「氏名」,氏名來自于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也可以是居住地和管轄地的名稱 ,日本古代的「姓」就是賜與氏的稱號,表示氏的階層和地位。

大化改姓以前,日本的姓有臣、連、君、別、公、直、等二十幾個姓。類似爵位,可以世襲,公元九、十世紀又出現了苗字,姓名中包含氏、姓和苗三個部分,象徵著家族地位和榮耀。

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年),天武天皇重新修改制度,將日本人的姓氏定為「八色姓」,即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八個姓。

「八色姓」都是賜予皇親之外的社會成員,但是因為一些特定的原因,有人會請求天皇賜姓,首次天皇賜姓是在天平八年(736年),從三位的葛城王和從四位的上佐王上表天皇請求賜姓宿彌姓。

在天平五年(733年),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等上表請求天皇賜姓,也是出人意外的請求天皇賜姓比宿彌生更低下的臣、邊二姓。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葛城王與佐為王的母親原名縣犬養三千代,是文武天皇的乳母,這位乳母忠心伺奉皇子,元明天皇表示嘉獎給她賜姓宿彌姓與橘氏。

更名為橘宿彌千三代,她過世的時侯只是「正三位」之位,天皇追封她「從一位」之職,到了天平寶字四年(760)年又再次追封「正一位」和「大夫人」的稱號 。

後來她與掌握實權的藤原育有一女,安宿媛,即後來的光明皇后,如果被天皇賜了宿彌姓,就要繼承巨額的財產,在權力上還能依附藤原氏的關係 。在權力和金錢的驅使下,當然選擇了宿彌姓氏。

有利益就有誘惑,皇親在利益的誘惑下選擇賜什麼樣的姓氏,天皇賜姓就是一種重新選擇利益的方式。

家族繁衍,生生不息,家庭成員越來越龐大,天皇的親族也在不斷的調整變化著,皇親雖不是天皇,在國家內部也享受著皇家貴族的待遇,這部分人口越來越龐大,分到每個皇親手中的利益不過是極小的一部分,國家財政要供養這些皇親,是一個龐大的財政數字。

日本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不斷緊縮,君主立憲的中央集權國家,在幾千年裡屹立不倒,在皇族內分化各方力量,這些皇親成員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亦或是犯下錯誤,被天皇賜姓就可以從皇籍中分離出來,減少日漸沉重的皇族經濟負擔,所以賜姓從無到有,日漸興盛起來。

三、天皇賜姓皇親衰落的由來

天皇給皇親賜姓昭示著獨一無二的皇權,無論是因為皇親人口的增加,還是政府為了減縮財政的需要,都是當時歷史政治現狀的需要。

世事總有變化,如果天皇按照舊時規制發展下去,皇親人口數量會不斷增加,所封的爵位也在不斷增加,發展到後來,會危及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

但是有一種情況會成為例外,那就是後宮的女人們在不斷減少,那天皇的皇子女們同樣在減少,這種可能會出現嗎?

日本平安時代中期,有一個家族通過聯姻成為天皇外戚,改變了天皇權力集中的局面,藤原氏不斷打壓其他貴族,不僅控制了朝政,同時也掌控了後宮,天皇有多少女人和什麼樣的女人,他們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從此天皇后宮裡不能出現其他家族姓氏的女子,天皇只能迎娶藤原氏和原氏家族的女兒,那些卑姓出身的女子更加不可能進入後宮。

藤原氏進入權力中心,日本進入了攝關時代,開始了以藤原氏掌權的攝政時代,攝政時間長達百餘年,不僅僅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也在皇族子嗣方面影響了皇族人口的興衰。

從光孝天皇開始,皇子女是45人,宇多天皇時期是20個子女,雖然醍醐天皇統治時是36個子女,在朱雀天皇時期只有皇子1人、接下來的村上天皇日期有19個皇子女。冷泉天皇時期是7個皇子女、後來的円融天皇只有皇子1人、花山天皇有皇子女4人、一條天皇有5個皇子女、三條天皇的皇子女有6人、後一條天皇有皇子女3人、後朱雀天皇有皇子女7人、後冷泉天皇甚至沒有皇子。

皇族興盛時的45個皇子女,到後來的零星的幾個皇子女,甚至還有天皇沒有皇子女,皇親的急劇減少,天皇已經不需要賜姓,位份卑微女子所生的皇子更加不需要賜姓。

天皇不再賜姓還有一層原因,是日本寺院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許多寺院利用自身的權勢,圈占公田,擁有莊園 ,以保護莊園的名義組織下層僧人武裝力量,也就是僧兵,天皇勢力日漸衰落。

如果皇親不願意被降為臣籍,出家為僧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有優渥的生活,也有名譽和地位,就算上表請示賜姓,也旺不過三代,第一代和第二代還有世襲的權威,到了第三代不再享有世襲的權力,只能成為地方武士或豪族。

天皇勢力漸微,從個人利益角度考慮的皇親選擇放棄天皇賜姓,如此天皇賜姓漸漸在日本沒落了。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國家的權力中心都是統治者的政治舞台,無論是天皇賜姓還是更多的政治事件,都隨著統治權力的更迭在不斷演變。

從鼎盛時期的天皇權力集中時期,到藤原勢力控制的攝關時代,還有後來為了壓制藤原勢力而扶植的武士集團核心時代 ,天皇賜姓也從無到有,從有到無,漸漸走向衰落,這其中各方政治勢力不斷交替產生,從興盛到衰落,天皇賜姓也將成為歷史。

統治了日本國2600年的日本天皇,在維護和加強自身的權益時,做出了各種各樣的選擇,無論是賜姓還是不賜姓,受益的永遠是那些身處權力中心的統治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