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生活散記之十一——結緣川漢鐵路 作者/劉時運

鐵道兵文化 發佈 2024-04-10T13:17:57.276931+00:00

漢宜鐵路與宜昌至萬州鐵路聯通,實現了辛亥革命以來中國人的百年川漢鐵路夢,漢宜和宜萬鐵路成為聯通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重要鐵路運輸大動脈,為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軍營生活散記之十一

結緣川漢鐵路

劉時運

二0一二年七月一日,武漢至宜昌鐵路開通運營。漢宜鐵路與宜昌至萬州鐵路聯通,實現了辛亥革命以來中國人的百年川漢鐵路夢,漢宜和宜萬鐵路成為聯通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重要鐵路運輸大動脈,為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每當看到漢宜和宜萬鐵路上奔馳的列車,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沒想到無論穿軍裝或不穿軍裝我這一生竟然都與川漢鐵路結緣!

話得從一九六五年說起,一次途經潛江城關鎮南門外馬家台,看到有人在搞鑽探,出於好奇上前詢問,人家說要在這裡修建川漢鐵路。那時我只見過書本上鐵路圖片,見到真實的鐵路則是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當時讀高二參加紅衛兵串聯,在應城至廣水途中看到漢丹鐵路上行駛的蒸汽火車。

歷史上的川漢鐵路是清末提出興建的一條重要鐵路,東起湖北廣水(後改為漢口埠),經宜昌府、夔州府(今奉節)、重慶府,西至四川成都府,是連接湖北、四川兩省,貫通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要鐵路動脈。「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被聘為川漢鐵路總工程師,親自到現場勘定線路。一九〇九年三月川漢鐵路總工程宜昌工程局成立,當年十二月十日川漢鐵路開工典禮在宜昌鐵路垻舉行。一九一一年四月,清政府與英、法、德、美四國簽訂借款築路合同,接著宣布收回商辦的粵漢、川漢兩條鐵路為國有,由此引發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川漢鐵路停工。

我後來才知道,潛江馬家台鑽探的是毛主席親自劃定的川漢鐵路。當時國家布局「三線建設」,西南鐵路建設大會戰全面展開。一九六五年初,毛主席向開國上將、時任鐵道兵政委兼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呂正操發出修建川漢鐵路的電報指示。電報指明川漢鐵路的走向徑路是:從重慶出發經酉、秀、黔、彭沿湘北穿江漢平原至武漢(註:酉為酉陽、秀為秀山、黔為黔江、彭為彭水)。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即刻下令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執行川漢鐵路勘測設計。鐵四院「下樓出院」,在武陵山腹地的重慶秀山設立川漢鐵路勘測設計總隊,展開三十五萬平方公里大面積勘測選線。勘察設計人員認真貫徹毛主席的指示,「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克服山高林密、溶洞峽谷等困難,提出多個比選方案。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五日,鐵四院將勘測設計成果做成立體模型放置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請中央領導審示。川漢鐵路途經長江南岸山嶽地段和江漢平原河湖軟土地帶,地質複雜,工程艱巨,造價極高。為實事求是地貫徹毛主席修建川漢鐵路的戰略決策,鐵道部研究將川豫鐵路西端接軌點由成都變為重慶,即將成達線改為渝達線,東端接軌襄樊,聯接漢丹線至武漢。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兼鐵道部副部長彭敏帶隊,沿川漢、襄渝兩線全程踏勘,以鐵道部名義向毛主席送上修建襄渝鐵路請示報告,毛主席很快批准修建襄渝鐵路。

一九六九年底,我當上鐵道兵到鐵道兵第十師服役。和戰友們一道開進秦巴大山,參加襄渝鐵路建設最艱巨的路段——陝西段工程施工。數十萬鐵道兵將士不懼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頑強奮戰至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九日,襄渝鐵路終於在陝西紫陽棕溪全線接軌通車。巍巍秦巴山、滔滔漢江水作證,鐵道兵不辱使命,踔厲奮鬥,勝利完成了最高統帥下達的任務。二〇一七年國慶節前夕,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國家記憶》在黃金時段播出系列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其中第四集《奮戰襄渝線》,再次向世人展現了英雄鐵道兵不朽的豐功偉績。沒料想,我這身軍裝還穿出了川漢鐵路情緣。

一九八三年我被批准轉業,一九八四年二月從鐵道兵第十師轉業到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工作,巧合的是,當年勘設川漢鐵路、後來參加勘設襄渝鐵路的就是這家設計院。早在一九五二年底,共和國首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將軍就下令,在蘭州、成都、天津、武漢組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家大型鐵路綜合勘測設計院,分別負責西北、西南、華北和東北、以及中南和華東這四大片區的鐵路網規劃研究編制和鐵路工程勘測設計。

二00一年我到鐵四院一處任職,當時我們處承擔的一批鐵路設計項目中,就包括了宜昌至萬州鐵路可行性研究設計。二〇〇二年初,我奉調參加組建鐵四院線站處。我們線站處除承擔鐵路網規劃研究和鐵路工程項目總體設計之外,還肩負著鐵四院參加鐵路建設項目設計方案競標的重任。當年,全處借全國鐵路六次大提速之勢,加速推進武漢至廣州鐵路客運專線和滬漢蓉鐵路通道(包括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漢、以及武漢至安康增建二線等路段)等一批鐵路建設工程設計。同時,集中力量積極開展宜萬鐵路定測。

時隔近百年,川漢鐵路建設再次重啟。早在一九九七年,鐵四院就開始宜萬鐵路前期工作,起初提出清江方案,東端接軌點在枝江;二00一年九月研究確定將東端接軌點改為宜昌花艷站。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我們線站處召開宜萬鐵路定測動員大會,號召打一場共圓川漢鐵路百年夢的攻堅仗,加速推進設計工作。鐵四院組織一千二百餘勘測設計人員、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先後於二00二年四月和九月在宜萬鐵路開展定測和補充定測。我於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以及九月五日至十日,兩次赴宜萬鐵路沿線看望執行勘察設計任務的設計人員。在高家堰鎮第一項目部駐地大門上方,懸掛著一條紅底白字大橫幅標語:「為山區人民繪好宜萬鐵路,向偉大祖國奉獻長江通道」,豪氣干雲,振人心扉。崇山峻岭之中,設計人員和勘測人員沐雨櫛風、披荊斬棘,冷饅頭裹腹、山泉水解渴。與我在鐵道兵修建成昆鐵路、襄渝鐵路和青藏鐵路相比,又是另一番艱辛。宜萬鐵路穿越喀斯特地區,沿線高山河谷深切、溶腔溶洞密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極其複雜。線路全長三百七十六點九九公里,其中橋隧總長二百七十八點八二公里,設計最高時速一百六十公里,是我國地質條件最複雜技術標準最高的山區鐵路。二00三年十二月一日,在恩施舉行宜萬鐵路建設開工奠基儀式。設計和施工隊伍協同作戰,合力攻關。宜萬鐵路成功穿越二十餘條暗河、三十餘處高壓富水大斷裂層、一百餘處大型溶洞,岩溶處理一千零八十八處,戰勝一百餘次突水突泥等地質災害。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宜萬鐵路全線投入運營。

前文說了宜昌以西的宜萬鐵路,再說宜昌以東的漢宜鐵路。漢宜鐵路穿越江漢平原,全長二百九十三點一公里,國家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兩百公里,正線軟土地基和膨脹(岩)土地基分別占線路全長百分之四十五和百分之十八。工程設計採用先進的地基加固技術及科學的邊坡防護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和鐵路運輸安全。

有人認為,漢宜鐵路能夠提前上馬,得益於鐵道部二00三年六月二十八日「鐵路跨越式發展研討會」確立的跨越式發展戰略部署。實際上,在此之前我們線站處已經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二00二年初,線站處即適應全國鐵路建設設計方案競標新形勢,藉助鐵路大提速的東風,前瞻性地開展了包括沿海鐵路、沿江鐵路在內的中南華東鐵路路網規劃研究和大型鐵路樞紐總圖研究。當時武漢樞紐已構成「米」字形鐵路客運網:從東至西穿過湖北區域的滬漢蓉鐵路通道東段的合寧鐵路和合武鐵路、以及武漢至九江鐵路建設如火如荼,九江至景德鎮至衢州鐵路的前期工作亦同步開展;西面的宜萬鐵路進入施工圖設計;南面我國首條千公里級高鐵、全長一千零六十八點六公里、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已展開初步設計;北面武漢至鄭州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鐵設計前期工作也已開啟。這些,為漢宜鐵路列入國家鐵路網規劃提供了有利條件,鐵道部「鐵路跨越式發展研討會」則為漢宜鐵路提前上馬增添了強勁助推力。

漢宜鐵路前期可行性研究於二00二年啟動。一天,漢宜鐵路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來到我的辦公室,介紹了包括潛江設站在內的幾個預可研線路走向比選方案,其中提到,如果線路走漢江以北從天門岳口跨江經潛江澤口到荊州行不行?我看了平面草圖之後,覺得潛江設站方案作為第一推薦方案比較合適。其理由是:第一,從路網布局看漢江以北已經有滬漢蓉鐵路通道(武漢至安康段複線)和長江埠至荊門鐵路,漢宜鐵路應儘可能擺在漢江以南;第二,漢宜鐵路靠近漢宜高速公路,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充分發揮鐵路客運運能運量潛能,促進江漢平原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漢宜鐵路設計時速兩百公里,按照設站區間距離最大不超過五十公里特殊路段不小於三十公里的要求,潛江與歷史名城荊州的距離適合設站;第四,鐵路穿過天門仙桃和潛江三市轄區,如果站位布置一個市的主城區都不靠,對當地政府和群眾不好交代。漢宜鐵路項目總體設計組反覆研究論證,最後決定將潛江設站方案作為第一推薦方案連同其它比選方案一併上報。鐵道部和湖北省批准了鐵四院的第一推薦方案。修建漢宜鐵路的消息傳開後,潛江市鐵辦的同志來找我,我請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向他們介紹了設計方案。當地父老鄉親對修建漢宜鐵路充滿熱情與期待,但也存在支持不夠的問題。二00三年一天晚上十一點多鐘,執行勘測任務的鐵四院第三綜合勘測隊隊長打電話給我,說老鄉提出的青苗補償費太高,簽不了合同,地質鑽探受阻停工。我請分管副處長連夜與潛江鐵辦聯繫,請鐵辦出面協調。二00四年一月,國務院批准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其中就包含鐵四院線站處編制的包括漢宜鐵路在內的路網規劃研究成果,漢宜鐵路工程設計得以加快推進。二00五年十一月,我到北京參加鐵道部《中國鐵路旅客車站設計指南》編寫工作,與到鐵道部鑑定中心匯報漢宜鐵路施工圖設計的漢宜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同住鐵四院北京分院,他告訴我施工圖設計仍為第一推薦方案。

後來與潛江市相鄰的天門和仙桃兩市要求「家門口設站」的呼聲漸高,工程開工延宕。二00七年一月,我作為列席代表有幸參加湖北省人大和政協一年一度的「兩會」。在政協界別小組會上,我介紹了鐵四院積極為湖北實施中部崛起發展戰略提供鐵路運輸技術支撐的情況,以及漢宜鐵路面臨的問題,籲請參加界別小組會的省市領導重視,協調解決各方訴求,加快推進湖北境內各項鐵路工程建設。經過鐵道部、湖北省和當地政府多方協調,二00八年九月十七日,漢宜鐵路開工建設,二0一二年七月一日,全線投入運營。至此,漢宜鐵路和宜萬鐵路聯通,中國人百年川漢鐵路終於圓夢!

能結緣百年川漢鐵路工程,實乃人生幸事。

後記:十四年的軍營生活,豈是這十一篇短文能夠承載。我只是粗線條地描繪了我們為之奮鬥的鐵路工程、為之奮鬥的鐵兵隊伍和為之奮鬥的那面軍旗。歲月崢嶸,要寫的人和事車載斗量,包括廣大官兵、工程師、醫生、隨軍職工、隨軍家屬,等等。可惜歲月不居,儘管心有不甘,也只能就此打住。

作者簡介:劉時運,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應徵入伍,在鐵道兵第十師服役,先後參加成昆鐵路、襄渝鐵路、青藏鐵路建設。一九八三年確定轉業,一九八四年二月到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工作。曾參加鐵道部《中國鐵路旅客車站設計指南》(二00六年出版)和《中國鐵路志·建設管理卷》的編纂工作。工作之餘筆耕不輟,著有《厚德集》。

編輯:樂在其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