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簡譜」建議的背後:一味追隨狹隘「專業標準」的音樂教育 | 爭鳴

音樂週報 發佈 2024-04-10T16:06:48.655226+00:00

全國政協委員、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主席王黎光如此建議,三線城市的我在2023年的春天裡不寒而慄。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喜歡體育,這不由得我聯想:會不會也有體育專家在舉世矚目的兩會上建議「取消中小學體育課中跨越式跳高的使用」?

文 | 高東峰

「建議取消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簡譜的使用。」全國政協委員、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主席王黎光如此建議,三線城市的我在2023年的春天裡不寒而慄。

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喜歡體育,這不由得我聯想:會不會也有體育專家在舉世矚目的兩會上建議「取消中小學體育課中跨越式跳高的使用」?

在音樂文化領域,我不知道哪種記譜方式「更科學」或是否適合用「科學」來定義,但在專業運動領域,背越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更科學卻是顯而易見。但如果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取消跨越式跳高」,只能「背越式跳高」,那麼我只好費勁巴拉給他轉校。因為,我無法認同這樣學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使命並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發展學生。一百多年前杜威提出的這一觀點早已成為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在ChatGPT等人工智慧廣泛應用的今天更應澄清而不是混淆這一基本理念。就體育而言,我的孩子喜歡蹦蹦跳跳,跳高對他來說是一個有趣的可以強健體魄的遊戲,他願意嘗試背越式跳高我當然支持,但學校卻不能不顧所有孩子是不是適合、有沒有動力、要不要成為專業跳高運動員而決絕地「取消跨越必須背越」。畢竟,基礎教育中的體育乃素質教育,是為了支持孩子體、知、情、意、行的綜合發展,而不是拿到更高的「運動成績」。我的孩子又不要成為跳高運動員,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尚不知能否基本掌握的「背越式」跳高?用多出來的時間與小夥伴打打籃球、鬥鬥街舞、練練行進樂隊「不香嗎」?

王委員提出「讓音樂教育與世界同行」,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面對新形勢一直在推廣「教育生態」理念和「文化多樣性」活動。如果非要說「音樂是世界語」,那麼我們不妨看看「語義明確、富於邏輯、容易掌握」的「世界語」(Esperanto)本身的觀念和遭遇:世界語一開始就宣稱並不取代其他語言,世界語發明至今140年依然少人使用。

「參差多態,幸福之源」,我們的孩子面對的一個人群多元的世界,而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作用即是發展學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具體到音樂領域,音樂是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產物,世界並不是只有一種音樂。樂譜是對音樂的符號記錄,也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多樣性的音樂文化必然發展出多樣的記譜方式,這裡不應強調誰是「惟一正確」,而要看什麼樣的樂譜適宜什麼樣的人群需要和音樂類型,不可一種樂譜壟斷而應多元共存。

對西方古典音樂專業人士來說,五線譜或確是一個較好的記錄工具。但是對中國戲曲或曲藝來說,五線譜或不如簡譜。首先,五線譜方便轉調卻不方便移調,而戲曲、曲藝轉調少,移調卻是常規操作;其次,五線譜也不方便在上面標記多樣的唱法、潤腔、表演、走位等符號。對古琴音樂來說,則是減字譜或簡譜更為合適,因為古琴不像鋼琴以多聲部為能事,並極少與大型樂隊合作,對它來說標記演奏手法比標記音高更為重要。對中國民歌來說,還可以沒有譜,從而獲得更多的即興創造和發展可能,比如「《茉莉花》家族」「《孟姜女》家族」等就是如此形成的。對現代音樂和電子音樂來說,各種「加料譜」可能更為適合。

作曲家舒澤池指出,對於占人口99%以上的非專業人士來說,「在他們喜聞樂見的音樂範圍內,簡譜傳達的信息並不比五線譜少。」(數位音樂課程《簡譜學習二十課》前言)並且,簡譜乃基於相對音高的調式感,五線譜則基於絕對音高的固定音高感,前者更為契合普通人的天然音樂感知能力,為人們樂見喜用。「沒有『絕對音感』是個缺陷,而沒有『相對音感』則不僅僅是缺陷,而是帶有根本性質的缺失。」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不僅不應「取消簡譜」,還應該使用多樣的圖形譜、舞譜、唱腔譜等來豐富學生的感知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卡爾·奧爾夫用一系列著述和實際行動堅持,「音樂並不是目的,而只是激發兒童心靈力量的一個手段。」奧爾夫提出「原本性音樂」概念,為基礎音樂教育帶來一場脫胎換骨的革命。原本性音樂是「整體藝術」,除了音樂之外也包括舞蹈、美術、語言、動作、美術等。原本性音樂教育注重節奏、即興、迭加更甚於和聲、現成作品、固定成型,在中國更適合使用簡譜:簡譜更容易為學生掌握;簡譜留白更多,更方便添加其他圖示,比如潤腔圖示、舞蹈圖示、表演圖示、節奏圖示、游離於十二平均律之外的音圖標、歌詞字符、台詞字符……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圖譜更像一張生成的思維導圖,而不僅是一張規定音高的樂譜。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首先是「教育」,然後才是「音樂」,對於音樂教育,音樂專家並不見得比基層教師的見識更高明。樂聖貝多芬對侄子卡爾的音樂教育就是例證,何況基礎音樂教育還不屬於專業音樂教育。就像基礎教育應該避免專業運動家式的「體育」一樣,中小學也需避免專業音樂家式的音樂教育,從觀念上將「音樂中心」轉向「學生中心」,發展適宜學生全面成長的音樂教育,而不是一味追隨狹隘「專業標準」的音樂教育。如果專家真心關注基礎音樂教育,更應該關注如何通過音樂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緊抱專業主義目標以至於要來「取消簡譜」。

我害怕的,其實並非「取消簡譜」,而是其深層的「目中無人」的教育理念和伴隨的以知識為名實則反人文的教育管理、教育行為和教育評價體系。我在這裡闡述簡譜的好處更不是為了「取消五線譜」,無論哪種譜子,無論有沒有生命力,都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不可由行政指令來「一刀切」。

假如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取消跨越式跳高」我還可以費費事用轉學來回應。假如「取消跨越式跳高」成為國家政策,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爭鳴】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欄目歡迎讀者投稿參與討論:

yyzb1979@163.com

- THE END -

訂閱 音樂周報

訂閱 音樂周報(小程序電子刊)

連彈4個半小時,為什麼王羽佳能刷新鋼琴界「天花板」?

2023年音樂藝考:人數多、政策變,挑戰與機遇並存

音樂高校跨學科新專業火了

視唱練耳,規範學音樂的一把鑰匙

四十載軍旅藝程,五次天安門慶典,他以零失誤率指揮軍樂團為祖國獻禮 | 人物

新課標來了,音樂還是聽覺藝術嗎?| 爭鳴

金鐘獎鋼琴冠軍孫麒麟:舞台是檢驗作品演奏的最好標準

張國勇:談談職業病

歌劇導演陳蔚:歌唱的審美誤區、提高方法與三種境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