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

風雨無阻之木劍先生 發佈 2024-04-10T16:21:06.816881+00:00

現在很少聽到吆喝了,如果能聽到,可能是那種小喇叭里不停地、反覆地、機械地播放的:大西瓜好甜、好甜、甜著都喉人,快來買啊!

吆喝是正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很少聽到吆喝了,如果能聽到,可能是那種小喇叭里不停地、反覆地、機械地播放的:大西瓜好甜、好甜、甜著都喉人,快來買啊!

雙休日在西門大菜市外,看到一位滿臉水鏽的大姐挑著兩盤魚,邊走邊吆喝:賣魚唵——賣魚唵——,嗓音悠長,倒也有幾分傳統吆喝的味道,一下子撈起了我記憶中的一些碎片。

小時候記憶中最深的是夏天時賣冰棒的吆喝,「啊!香蕉冰棒——啊!豆沙冰棒——」,每當聽到這樣的吆喝,就知道是賣冰棒的來了。那時候,物質條件不像現在這樣豐富,想吃冰棒,可以批發一抽屜的,慢慢吃。我記得香蕉冰棒5分一支,豆沙的6分一支。偶而買來了,也是慢慢舔著吃。豆沙冰棒的紅豆陷在冰中,不捨得咬出來,非得要慢慢舔出來再咬著吃。大多數時候是買不到冰棒的,只聽得「啊!香蕉冰棒——啊!豆沙冰棒——」的吆喝聲慢慢遠去而陷入無盡的悵惘中。

還有一種吆喝是來自桐城、貴池那邊的篾匠、箍桶匠的吆喝聲,他們用當地方言唱出的吆喝好似美妙的山歌,雖然一句聽不懂,但從其特定的聲調中能分辨出是從事什麼行業的。

除了賣東西的吆喝還有收購的吆喝。最常見的是平時收破爛的吆喝:「個有破銅爛鐵賣唵——」,「頭髮辮子賣唵——」。到了秋冬季節收購鵝毛、鴨毛的販子一邊用一個小撥弄鼓搖著,撥咚撥咚撥咚,一邊吆喝著:「個有物鵝毛絨、鴨毛絨賣唵——」

到了巢湖以後,我們所住的小區是開放式的,早在十多年前還能聽到吆喝聲,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會被吆喝聲驚醒,先是一位老大姐的「油條麻花賣唵——」,然後是一位胖胖的師傅挑著雞蛋「啊——星星star,啊——星星star」,迷糊中好似是在喊「星星star」。有一次實在熬不住了問愛人:「這人怎麼老是在喊英文星星star」?愛人沒好氣地說,他是在喊「新鮮雞蛋,還星星star!」

後來城市小區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檔,越來越森嚴壁壘,高牆電網把小商小販遠遠隔開,吆喝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漸漸從大家生活中淡出。只是在街頭巷尾偶爾看到大叔大嬸站在三輪車旁用小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刺耳的廣告音。

但我又常常想起,我們怎樣保存住老北京記憶中「冰糖葫蘆唉——」,電影《紅燈記》中「磨剪子嘞——搶菜刀——」,的吆喝聲?讓我們的後代在多少年後,也能感受到那時的生活味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