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四氣和五味

王亞青 發佈 2024-04-10T19:13:06.359257+00:00

我們只有吃對了才會健康,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四氣。四氣又稱為四性,分別是寒、熱、溫、涼。在中華文化圈裡,大家應該對這個概念多少有些了解,平時一論及中藥時常常講到,甚至不用講中藥,涉及一般食物大家也大多知道它們的四氣。

(以下跟讀內容摘自《藥食心源》)


藥食同源,食物也具有四氣五味。我們只有吃對了才會健康,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四氣。


四氣又稱為四性,分別是寒、熱、溫、涼。在中華文化圈裡,大家應該對這個概念多少有些了解,平時一論及中藥時常常講到,甚至不用講中藥,涉及一般食物大家也大多知道它們的四氣。記得小時候,媽媽會說:「不要吃太多龍眼,不要吃太多荔枝,因為它們都比較熱;不要吃太多螃蟹,因為它比較涼。」身為中華文化圈的一份子,其實我們很幸運,我們從小對食物就有寒熱性味方面的認識。不像老外,寒熱不分,不管什麼體質,天天喝冰水、吃冷餐,一身病了還不知道改善生活方式。我們中國人大多都知道,如果是比較偏涼的食材,在烹飪的時候要放點姜;如果是比較偏熱的食材,我們吃完了以後要喝一點寒涼性的東西去調整,如綠茶。

《紅樓夢》的第三十八回裡面講到大家一面賞菊賦詩一面就吃起螃蟹來。寶玉提筆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兩句「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而寶釵的詩中寫到「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在其中就看出蟹性偏寒,必須要加上熱性的姜才可以,其實這已經是中華文化圈裡的常識了。大家都知道寒、熱、溫、涼,這個就叫四氣。

我們接下來就談談五味。什麼是五味呢?就是「辛、酸、甘、苦、咸」這五種味道。食物和藥物的這五種味道,就決定了它在調整我們身體的時候扮演的角色,所以五味相當重要。了解五味所代表的臨床治療意義,就可以讓我們很快地掌握一個單味藥或一種食物的使用方向。用五味來認定藥物或食物的功用,以現代學術觀點來看,還是相當得有道理。藥物或食物的味道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相關:

1. 味辛者多含揮髮油,所以我們在煎煮像肉桂、薄荷這類辛味藥時,我們要求不要久煮,就是希望能夠保留它的揮髮油成分。

2. 味酸者多含有機酸,自然會呈現酸味而產生作用。

3. 味甘者多含糖類,其中的葡萄糖是身體細胞所需的主要能量來源。

4. 味苦者則可能含生物鹼等。

5. 味咸者主要是含有氯化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