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賦詞創曲牌,狀描人生苦別離|唐詞佳作欣賞①

三峽孬張 發佈 2024-04-10T21:04:56.517388+00:00

詩仙李白畫像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許多詩歌佳作,今人仍能背誦。而有關他的詞曲,則鮮為人知。李白所作詞賦,宋人文瑩《湘山野錄》有載,李白詞曲之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當尊為「開山之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許多詩歌佳作,今人仍能背誦。而有關他的詞曲,則鮮為人知。李白所作詞賦,宋人文瑩《湘山野錄》有載,李白詞曲之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當尊為「開山之祖」。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注】菩薩蠻,唐教坊曲牌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經·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毛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漠漠:迷濛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致,非常。此處是說暮山之青。暝色:夜色。玉階:玉砌的台階。這裡泛指華美潔淨的台階。佇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歸:一作「回」。長亭更短亭:古代設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連」。

此詞上下片,採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於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景物之渲染中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情與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也。

詞人描寫平林、寒山深秋景色,想像家人盼歸之形象,抒發遊子思婦的兩地相思:層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於景,情景相生。既有鮮明的形象描寫,又有細緻的心理刻畫。句子簡約而不晦澀,文字質樸而不平板,可謂上乘之佳作。

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注】簫:一種竹製的管樂器。咽:嗚咽,形容簫管吹出的曲調低沉而悲涼,嗚嗚咽咽如泣如訴。夢斷:夢被打斷,即夢醒。灞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是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當地有一座橋,為通往華北、東北和東南各地必經之處。傷別:為別離而傷心。樂遊原:又叫「樂遊園」,在長安東南郊,是漢宣帝樂游苑的故址,其地勢較高,可俯視長安城,在唐代是遊覽之地。

清秋節:指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是當時人們重陽登高的節日。咸陽古道:咸陽,秦都,在長安西北數百里,是漢唐時期由京城往西北從軍、經商的要道。古咸陽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東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陽代指長安,「咸陽古道」就是長安道。音塵:一般指消息,這裡是指車行走時發出的聲音和揚起的塵土。殘照:指落日的光輝。漢家:漢朝。陵闕:皇帝的墳墓和宮殿。

上片傷別,下片傷逝。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始稱之為李白之作。南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亦錄於李白名下。它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讀來淒婉動人。古人對它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此詞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句句自然,字字錘鍊,沉聲切響,擲地宛若金石聲。而抑揚頓挫,法度森然,無字荒率空泛,無一處逞才使氣。難怪宋代陸游嘆曰:「唐自大中以後,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花間集跋》)。

三五七言

秋風清,

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

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

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何如當初莫相識。

【注】落葉聚還散:寫落葉在風中時而聚集時而揚散的情景。寒鴉:《本草綱目》:「慈鳥,北人謂之寒鴉,以冬日尤盛」。絆:牽絆,牽扯,牽掛。

深秋夜晚,詞人望見了高懸的明月,棲息在枯樹上的寒鴉,不禁思念舊時的戀人, 心中充盈悲傷和無奈。此乃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詞境淒婉動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