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三大目標美國對印出手,最大企業慘遭做空,莫迪能否逆風翻盤

趣史微視頻 發佈 2024-04-11T01:50:30.558807+00:00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2023年1月,一份來自美國的報告橫空出世,震撼世界。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2023年1月,一份來自美國的報告橫空出世,震撼世界。

這是一份言辭犀利的指控報告,而被指控的對象正是來自印度的商業巨鱷阿達尼。要知道,阿達尼不僅位列世界富豪榜前三,更對印度經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受指控報告的影響,阿達尼集團損失巨大,股價暴跌,資產縮水。而換個角度來看,做空了阿達尼,就等於做空了印度。

到底是誰在做空印度?這一切,不妨先從阿達尼的發家史說起。


一、悍然崛起:阿達尼集團的誕生

在印度,說起阿達尼三個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原因無他,印度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與阿達尼集團脫不開干係,從衣食住行,到水電能源,處處都能看見阿達尼集團的身影。

更令人感到驚嘆的是,這個連大學都沒有讀完的男人,竟然只花了短短34年的時間,就走上了亞洲首富的寶座。

其實,阿達尼的發跡並非在一夜之間,用他的話來說,自己一路走來共歷經了四個階段。最開始,輟學經商的阿達尼以開採鑽石起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他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希望自己能夠涉足更多行業,從而攫取更大的財富。

恰逢此時,印度的經濟改革開始,擁有商人敏銳嗅覺的阿達尼抓住了這次機會,徹底擴大了商業帝國的版圖。


時至今日,阿達尼集團已經從方方面面壟斷了印度的經濟,除了商品上的優勢外,阿達尼甚至還牢牢占據了兩條商品運輸的渠道:空運與海運。

在印度,阿達尼不但是最具規模的機場運營商,同時更掌控著印度最大的私人港口。即便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阿達尼集團也一路高歌猛進,譜寫了2022年的亞洲首富傳奇。就連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也成為了他的手下敗將。

而阿達尼的成功,總是離不開另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印度總理莫迪。

儘管阿達尼在接受採訪時,曾堅決否認自己的成功與莫迪有關,但群眾的眼睛往往是雪亮的,任憑誰都能看出這兩位關係匪淺。

有意思的是,他們最開始的緣分來自於共同的家鄉,即古吉拉特邦瓦德納加爾。在競選總理期間,莫迪就多次乘坐過阿達尼的私人飛機,而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阿達尼財富的真正暴漲,也是在莫迪執政之後。

無怪乎有印度議員諷刺莫迪,說他和阿達尼就像親兄弟。而莫迪與阿達尼的私交,便是令阿達尼集團與印度經濟緊密捆綁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迪上任後,便主張大力發展經濟,而且「先富帶動後富」也是莫迪政府的重要經濟戰略。莫迪不願意將國內市場過渡讓給外資,所以選擇扶持國內的大企業,本就有一定影響力的阿達尼集團自然被選中了。

但在扶持阿達尼集團的同時,莫迪也不忘扶持起它的競爭對手信實集團,由此可見,印度的確有著商業與政治緊密相連的傳統。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發展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現,阿達尼被做空便是最好的例子。而這場紛爭,由興登堡研究公司的一份報告拉開了序幕。

二、危機出現:興登堡VS阿達尼

這份報告的內容十分豐富,一共長達106頁,但內容概括起來只有一句話。興登堡指責阿達尼,身為印度數一數二的企業,阿達尼正在締造一場巨大的騙局!

所謂騙局,最核心的問題指向了阿達尼集團的財務造假。

對於阿達尼這樣規模的企業而言,這種指責最能直戳命門。興登堡認為,阿達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被嚴重高估了,而被高估的數字更是令人驚掉了下巴——85%!

如果這一指控成立,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在興登堡的報告中,看似光鮮亮麗的阿達尼集團,實際上早已負債纍纍。

然而,財務造假不過是興登堡針對阿達尼的眾多指控之一。除此之外,蓄意操縱股價也成為了阿達尼集團最重要的「罪行」。


按照興登堡的說法,阿達尼有一位名叫維諾亞的親生哥哥,這位哥哥名下經營著巨大的離岸空殼公司。除了哥哥之外,阿達尼家族的成員也熱衷於在避稅國家開設新公司,從而完成洗錢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阿達尼集團還涉嫌向國外轉移資產,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令人咋舌。

就連阿達尼集團的審計問題也受到了質疑,興登堡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弄來了集團內部的審計師名單。

而這些審計師大多十分年輕,從資質與能力上看,根本不具備審核偌大集團財務的能力,這仿佛從側面印證了阿達尼集團的「外強中乾」。

而面對這場硬仗,興登堡明顯做足了準備,他們自稱為扳倒阿達尼而準備了兩年,可見其決心之大。

受到指控的阿達尼,自然也不願意坐以待斃,興登堡的報告發布於2023年1月24日,短短五天後,阿達尼就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報告。

這份用於回應的報告竟然有413頁,是興登堡指控報告的四倍長度,阿達尼完全否認了興登堡的全部說法,認為興登堡在誤導大眾。爭論愈演愈烈,阿達尼忍不住隔空喊話,高嚷著要起訴興登堡。

這一回應卻讓興登堡樂開了花,興登堡得意洋洋的宣告,歡迎阿達尼來提起訴訟。

實際上,從兩方回應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興登堡占了上風,興登堡的這份指責報告可以說直接給阿達尼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做空了阿達尼的股票!


僅僅一天,阿達尼就損失了將近90億美元,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縱然阿達尼給出了長篇回應,也依然不能挽回頹勢。

而集團的失利也給阿達尼本人帶來了頗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他亞洲首富的位子還沒焐熱,就直接興登堡的一記重拳揍了下去。

在事情發生的一周內,集團損失達到了數百億美元,就連子公司也受到牽連,股價暴跌,阿達尼原本用於救市的25億美元股票也由於種種原因宣告取消。

經濟上的失守甚至帶來了政治上的波動,一時之間,莫迪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在印度國內,最幸災樂禍的應當就是反對黨。莫迪是印度人民黨的黨魁,而印度同時還有國大黨,果不其然,阿達尼一出事,國大黨的高級領導人便在第一時間公開喊話莫迪。

他喊話的內容十分直白,那便是質問莫迪為何不敢成立委員來徹查阿達尼公司的情況。


在這一問題上,國大黨與興登堡倒是達成了某種一致。興登堡指責阿達尼集團奪走了印度的未來。他們指出,阿達尼的種種行為,是對普通人的無休止掠奪。

國大黨更是在《印度教徒報》上將莫迪政府與阿達尼的種種合作定義為「裙帶資本主義」。莫迪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境,更背負上了支持私人壟斷的嚴厲指責。

更尷尬的是,印度明年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選,按照莫迪原本的計劃,他自然希望可以連任。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印度議會卻又正巧休會。

莫迪對這個敏感的話題避而不談,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唯有政府出具了一份官方聲明,承諾會調查到底。

不過,國大黨顯然不樂意買莫迪的帳,國大黨黨魁更是毫不留情的指出,莫迪之所以停開議會,就是因為害怕在議會上辯論與阿達尼集團有關的事情。


在一片混亂之際,阿達尼集團在政治問題上的態度也同樣耐人尋味。

阿達尼公然將自己與印度的國家利益捆綁,並揚言只要攻擊阿達尼,就等同於攻擊印度。阿達尼指出,興登堡這是全面質疑了印度機構的質量、獨立與誠信,歸根結底,就是看不慣印度的實力不斷增強。

在類比時,阿達尼甚至將興登堡的報告與曾經屠殺過印度人的英國孟加拉軍軍官劃上等號。而這一切,都在訴說著一個相同的信息:在興登堡做空阿達尼的背後,恐怕還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妨先聊一聊興登堡的老底。


三、深層原因:美國的政治威脅 1

實際上,興登堡是一家專門做空的美國企業,雖然僅僅成立了五年,但在華爾街可謂是威名遠揚。

與眾人說想像的不同,興登堡是一個規模極小的企業,核心成員不到二十人,其中十人為員工,另外十人為資助方。

一直以來,興登堡都以「正義者」形象自居,他們被稱為激進的賣空方,致力於曝光上市公司醜聞,隨後利用股票差價牟利。

儘管做的是買賣,可興登堡更樂於將自己定位為監管者,被他們盯上的企業不在少數,而企業越大,一旦成功,興登堡從中獲利自然也就越多。因此,印度的阿達尼體量巨大,被興登堡看上也不足為奇。

而面對阿達尼的反擊,興登堡的回話也堪稱經典,反過來指責阿達尼大搞民族主義,企圖混淆視聽。


而作為一家美國企業,興登堡針對印度巨頭的行為並未被官方叫停,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美國的態度。簡單來說,這是借興登堡之手,實行了一次精彩的政治威脅。

美國是想藉此機會,敲打莫迪與印度政府,告訴他們只要美國願意,可以隨時針對他們的大型企業。從最直接的層面來說,這是在逼迫印度在俄烏衝突里儘快做出選擇。

去年年初,俄烏衝突爆發,這場衝突表面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糾紛,實際上是美國與俄羅斯的又一次對壘。

因此,許多國家紛紛站隊,有著各自的立場,只有印度不走尋常路,搖搖晃晃的在兩個大國間「走鋼絲」,搞起了制衡外交。

歸根結底,也無外乎一個「利」字。

在俄烏衝突中,印度通過充當俄羅斯的白手套,幫助俄羅斯在歐洲販賣石油而賺得盆滿缽滿。不僅如此,印度常年依賴從俄羅斯進口武器,自然是不願意得罪俄羅斯。

可另一邊,美國也開除了價值不菲的籌碼,不僅直接砸錢,追加投資,甚至還轉移了在中國的部分產業,以促進印度的就業。

縱然如此,莫迪依舊氣定神閒的遊走於二者之間,儘可能令印度多多獲利。但這種行為,必然會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而莫迪之所以能這樣做,也是因為印度軍方現在由親俄派把持,他本人也想進一步奉行這種搖擺戰略。因此,對於美國來說,倘若能換上親美派的領導,那麼對自己必然有諸多益處。

想要打垮莫迪,不妨從他身邊的人入手,莫迪最輝煌的成就立足於經濟,而印度經濟的發展又與阿達尼集團密不可分。

做空阿達尼,本質上是敲山震虎,倘若這些指控成立,不光阿達尼倒霉,莫迪也會受到指責,從而影響明年的大選結果。

美國的弦外之音已昭然若揭,究竟是否要在俄烏衝突里站隊美國,成為了莫迪與印度政府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而從更深層次來看,這與美國長遠的印太發展戰略有關。

一直以來,印度也懷揣著大國夢想,自尼赫魯開始,便致力於令印度在國際上發聲,掌控話語權。

這些雄心壯志被美國看在眼裡,美國便以此為誘餌,承諾將印度拉入西方八國集團,這對印度來說既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可同樣也是赤裸裸的政治威脅。

印度想成為大國,那美國就讓它成為大國,可一旦印度以這樣的方式「崛起」,那勢必會永遠聽從美國的控制,除了當美國的小弟與盟友外別無選擇。透過做空阿達尼,美國就是在以興登堡的行動告訴印度:順者昌,逆者亡。


而美國的這個印太戰略,竟然與中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準確的說,印太戰略就是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手段。

原本,美國的拉攏對象只有日本、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三國。但隨著印度的不斷發展,美國也看到了印度的巨大潛力,從而向它伸出了橄欖枝。但美國的要求非常明白,需要印度成為美國強大的戰略與防務夥伴。

美國為這四個國家所構成的圈取了一個名字,即「亞洲民主安全菱形」。而這個所謂的菱形,最終將從印度洋擴展到西太平洋的公海區域,曾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也曾高呼過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太」口號。

至此,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徹底轉向,而印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可是,印度不僅在俄烏衝突中對美國東耳進西耳出,在美國的印太構架下也頗有「反骨」,令美國頭疼。


雖然渴望成為大國,但印度也有著自己的驕傲,不願意成為美國的傀儡。他們極力推行的多面結盟政策不是為了讓自己變成牆頭草,反而是希望印度能在保障自己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因此,印度想來排斥與某個國家在所有議題上達成高度統一。可是,美國想要的其實就是一個聽話的印度。

除了在俄烏衝突里,印度其實給美國吃過不少悶虧。比如,在2022年的印太經濟框架會議中,印度就毅然選擇了不簽署貿易談判協議,它也是唯一一個打了美國臉的四大支柱國。

印度的理由更是簡單,他們直白的告訴美國人,印度認為自己無利可圖,便絕對不會合作。

而在2019年的時候,印度也曾高調退出過以美國為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更是在大國林立的世界外交舞台上,展現了自己應有的風采。

由此看來,美國想要「敲打」印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這次放縱興登堡做空印度阿達尼,就是敲打的手段之一。

但是,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印度也絕對不是任憑美國揉搓的軟柿子,擺在莫迪與印度面前的,將是一道棘手的難題。

不可否認,縱然興登堡的指控有政治威脅意味,但倘若指控所言非虛,那麼證明印度內部的經濟發展也出現的巨大的問題。

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或許只有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參考文獻:

1、王世達.印度拒絕被美國硬拉上船[J].理論導報,2022,(第9期).

2、劉偉,王文主編. 「一帶一路」大百科[M]. 武漢:崇文書局, 2019.12.

3、左鳳榮,梁亞濱,趙柯著. 新時代的大國戰略[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8.06.

編輯:雪糕

責編: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