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首部兒童劇《甪端》來滬,演繹文物傳承故事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4-11T03:46:51.250617+00:00

澎湃新聞獲悉,3月4日晚,故宮博物院首部兒童音樂劇《甪端》登陸上海,在美琪大戲院首演。

澎湃新聞獲悉,3月4日晚,故宮博物院首部兒童音樂劇《甪端》登陸上海,在美琪大戲院首演。《甪端》是故宮博物院與藝瑞奇國際文化聯合出品的首部原創兒童劇,以故宮瑞獸「甪(lù)端」為原型,圍繞如何創新文物傳承方式,講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員以及故宮宮廷歷史部老高、孫子高小端之間的一系列有趣又感人的故事。「這是將文物文化傳承和兒童劇表達形式進行深度融合的一次跨界探索。」《甪端》劇目總策劃閆宏斌(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故宮學校理事長)說。

在疫情期間的中央歌劇院、2023年央視總台春晚、元宵佳節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上,以故宮瑞獸「甪端」為原型的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戲劇藝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創新闡釋的饕餮「盛宴」。近日,這股風潮也延續了下來,《甪端》全國巡演已正式開啟,3月4日、5日登陸時尚魔都的上海美琪大戲院。

明萬曆掐絲琺瑯甪端香薰

作為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該劇從故宮186萬餘件/套藏品中選取出明萬曆掐絲琺瑯甪端香薰、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草隸書法作品平復帖、南宋沈子蕃緙絲梅鵲圖、清乾隆金甌永固杯等數件珍貴文物作為角色原型,以兒童視角講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員之間,圍繞如何創新文物文化傳承方式而展開的一系列有趣感人的故事。其中既有由專業演員扮演的童言童語、天真爛漫的文物角色,也有時間與生命、文物的傳承與保護、新媒介與文物傳承的關係等深刻話題,更有擇一事終一生的故宮典守者匠心,演繹了不同年齡段的情感,適合不同年齡的觀眾觀賞品味。

清乾隆金甌永固杯

南宋沈子蕃緙絲梅鵲圖

《甪端》上海巡演選擇開票時間為2月27日,這是為了紀念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的90周年的上海之旅。90年前的2月5號開始,故宮的典守者們,歷盡千辛萬苦,層層磨難,不屈不撓地守護著我們的珍貴歷史文物,2月27號文物抵滬後,在上海法租界 亞爾培路(今陝西南路 )的故宮博物院駐滬辦事處存放。《甪端》劇目中,也呈現了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現場觀看到這段演出時,觀眾們都不自覺地熱血沸騰。即將開啟的巡演城市也是沿著文物南遷路線,即將開啟重慶國泰藝術中心、河南8號演播廳、中國國家話劇院、安徽大劇院、陝西大劇院等。

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草隸書法作品平復帖(局部)

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草隸書法作品平復帖(局部)

「子子孫孫永寶用」合家歡傳承故宮家風

劇照

劇照

當原本生活在故宮裡的歷史悠遠、古樸雅致的文物們,經過演員的用心演繹,在舞台上「活起來」的時候,立刻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無論是孩子,還是中老年人,全年齡段觀眾不僅能在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貼近生活的劇情,更能在幾代人之間引發共鳴和話題。小觀眾們在觀劇後紛紛表示:「第一次在舞台上看見「活」的文物,甪端又萌又聰明,一定要去漂亮的故宮裡尋找甪端和他的夥伴們」;家長們則表示,「在舞台上感受到從沒見過的故宮之美,孩子在歡樂中學到了校園裡難以學到的知識,家長也被一代代『典守者』的故事深深打動,一部劇讓全家人都收穫滿滿。」

《甪端》劇目總策劃閆宏斌(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故宮學校理事長)表示「戲劇具有直擊心靈的巨大力量,讓這個屬於中國的獨角神獸的故事以最親近現代孩子的方式呈現,這是將文物文化傳承和兒童劇表達形式進行深度融合的一次跨界探索。希望這部集品味趣味、教育傳播和文化傳承功能於一身的合家歡兒童劇,能成為經得起觀眾檢驗的高品質作品,激發孩子們認識更多文物,去主動了解其背後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充分吸收這份文化瑰寶的寶貴養分,融會貫通,守正創新,更好地傳承下去,這也正契合了劇中傳達的美好主題『子子孫孫永寶用』」。

劇照

劇照

這部音樂劇也傳遞了一代代故宮人傳承故宮文脈,守護文物的故事。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多少位故宮人,為了文物保護和研究,文物文化傳承而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工作,幾十年如一日。正如《甪端》劇中,以老高為代表的故宮人一直秉持著對職業的堅守、對文物的尊重、對文化的敬仰。這部音樂劇也喚起了老中青故宮人深深的共鳴。

科技感演繹古典建築

走獸又稱小獸,是屋頂檐角的一種裝飾構件。其數量根據建築物的體量大小而定,通常為單數。而太和殿檐角則有10隻小獸,屬於特例。《甪端》劇中提到的脊獸兄妹們,就是它們啦——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suān ní)、獬豸(xiè zhì)、鬥牛、行什。

故宮建築上的走獸

《甪端》中的重要場景壽康宮,歷史上曾是乾隆皇帝生母——孝聖憲皇后所居住的宮殿。大到舞台上的古建布景,小到服裝造型上的一針一線,從讓人「一秒入境」的音樂,到意蘊雋永的歌詞,兒童劇《甪端》的舞台充滿了知識和講究。該劇總導演薛森宇表示,「這是一個講述科技與文化傳承的故事,舞台上如3D裸眼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讓故宮煥發出帶有科技感的美,同時,每個數字、每句台詞、每個人物都是在很多專家的幫助下以最嚴謹的標準完成的,還原真實的歷史就是對下一代孩子的最大負責」。觀演的孩子和大人們也都被3D裸眼技術、視覺增強等多媒體技術所深深震撼,堅持守正創新,不斷開拓進取,這一份精神也深深鼓舞了現場的所有人。

劇照

劇照

美輪美奐的舞台之外,劇目中的服裝造型也讓現場觀眾和專家們很是喜愛。精美絕倫的服飾,在中國傳統美學的基礎上,增加獨特創意,尤其是神獸甪端、蛇爬爬、小蝴蝶、梅鵲圖、故宮小御貓們等現場收穫了諸多粉絲。作曲家為孩子們創作的一首中國風的童謠《故宮謠》,旋律悠揚讓人「一秒入境」,孩子們在觀劇之後,也都要學唱這朗朗上口的童謠。此外,劇中的小貓角色均由兒童演員扮演,孩子們天生的表演力,為該劇增添一抹濃重的童真色彩,現場的孩子都想和小貓們一起嬉鬧,父母們也嘖嘖稱嘆不已。

劇照

情節細膩引人深省

該劇演出中,出生十幾天的翩翩起舞的仙女般的小蝴蝶說「年┄,歲┈,是什麼意思啊」,引發了大家人生短暫的思考,而這一幕一下子就觸動了所有的觀眾們,觀劇的小朋友們都緊緊握住了父母們正在握緊的手,似乎要珍惜這世間萬物和一切。這樣能夠觸動心靈的細膩的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即將退休的故宮典守者老高和孫子的對話,既有對職業的堅守,也有對工作、對文物和對故宮的深厚感情,這也對激起了我們對退休後的生活的一些思考。

劇照

海報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故宮博物院官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