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統治下伊比利亞半島的宗教對抗

古凌 發佈 2024-04-25T18:01:09.669168+00:00

羅馬人不僅給西班牙帶來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還把拉丁語――法律與清晰思維的語言,教會神父用來宣揚基督教教義的語言――引入了西班牙,在精神方面完成了對西班牙的征服。

公元前 38 年,羅馬征服了西班牙,將四分五裂的西班牙統一到羅馬帝國的版圖之下,使西班牙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羅馬人不僅給西班牙帶來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還把拉丁語――法律與清晰思維的語言,教會神父用來宣揚基督教教義的語言――引入了西班牙,在精神方面完成了對西班牙的征服。

公元 4 世紀,羅馬帝國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在官方的支持下,皈依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境內的普遍現象。西班牙與基督教之間淵源極深,西班牙的歷史幾乎與基督教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公元初世紀,基督教已傳入西班牙,直到今天,西班牙仍是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在西班牙的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所發生的影響極為深刻。

  1. 精神對抗

阿拉伯人統治安達盧西亞期間,同以往征服其他地區一樣,對待當地的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都採取了寬容政策。猶太教因此而獲得了重生,並在後來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而對於基督教徒來說,阿拉伯人的迫害遠遠比不上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所施加的迫害,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從內心接受新的統治者,至於穆斯林推廣的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就更加遭到了他們的抵制。

當他們無法用武力反抗時,就採取了另一種更加瘋狂的方式――神聖死亡運動。所謂「神聖死亡」運動,就是基督教的神父或普通教徒公開辱罵伊斯蘭教及其創始人穆罕默德,而甘於被斬首。

這些人的死亡被認為是「神聖的」。同時,被宣布成為「聖徒」。這種運動開始於科爾多瓦,一些信仰堅定的基督教徒積極投入到了這種運動中,他們經常在公共場合或是直接跑到穆斯林法官面前咒罵穆罕默德,結果都遭到了斬首。

他們的這種殉教行為得到了廣大基督教平民的讚揚,教會也紛紛授予犧牲者以「聖徒」的稱號,宗教的狂熱讓他們對於穆斯林更加厭惡。阿拉伯統治者意識到基督教徒這種歇斯底里的自我犧牲對於自己的統治具有極大的威脅,會動搖整個社會安定的基礎,因此立即採取措施避免這種風潮的蔓延。

在阿卜杜·拉赫曼二世的敦促下,科爾多瓦的基督教會勉強舉行了一次會議,禁止基督教徒進行這種瘋狂的活動。但是在不斷的煽動與蠱惑下,基督教徒失去了理智。

基督教徒的這種運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宗教狂熱的表現,是基督教會為爭取自身的利益,利用基督教平民和教士的宗教熱情而發動的一場抵抗運動。

雖然這種瘋狂的運動帶有煽動的痕跡,但是它卻得到了西班牙的基督教徒的大力支持,堅定了他們的宗教信仰,對於西班牙的基督教事業影響深遠。同時,加深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的矛盾,使得阿拉伯人的統治一直處於動盪之中。

  1. 阿拉伯化的基督徒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在位的晚期,燦爛的阿拉伯文明之花在安達盧西亞慢慢盛開。當地的基督教徒,面對他們在藝術、詩歌、哲學、科學等方面聞所未聞的成就,爭先恐後地接納這種新的文明。

他們雖然仍舊保持著原有的宗教信仰,但是,他們很明顯在日常生活,穿著服飾以及在農業、手工業等方面迅速表現出他們與伊斯蘭世界的其他人不再有什麼不同。

這批人被稱為「穆扎賴卜人」,他們的人數眾多,在社會中獨自構成了一個階級。在大城市裡,這些阿拉伯化的基督教徒,生活在自己的市區里,通常有兩個名字:一個是阿拉伯語的而且通俗的名字,另一個是拉丁語的或西班牙語的而且比較正式的名字。

穆扎賴卜人大多會說兩種語言:一種是阿拉伯語,另一種是本地語,這種語言是從拉丁語派生的羅曼斯方言,後來發展成為現代的西班牙語。

穆扎賴卜人逐漸發展成為在西班牙穆斯林統治下的一股重要的反抗力量。他們常常見機行事,煽風點火,激化西班牙平民和阿拉伯統治階級的矛盾,並從中獲利。在「城壕畔大慘案」和「科爾多瓦城郊大屠殺」中,他們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雖然他們是受制約的社會階層,但阿拉伯統治者對他們的約束仍相對寬鬆,他們常常與北方的基督教反抗勢力相勾結,或通風報信,或提供軍事援助,給阿拉伯人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他們的基督教信仰從未發生過改變,他們與穆斯林之間也從未有過真誠的持久和平,他們反抗伊斯蘭教的決心一直持續到阿拉伯人退出了伊比利亞的舞台才真正結束。

  1. 大清洗

格拉納達被攻克後,整個西班牙回到了基督教徒的手中。但使他們不安的是,逃亡北非的阿拉伯人並不甘心失敗,時刻準備反擊,同時國內屈服於武力的穆斯林也不 能原諒把十字架插在他們的清真寺上的基督徒。

因此,費迪南德和伊薩培拉夫婦並沒有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中,而是很快便開始著手統一西班牙的宗教信仰,想讓西班牙所有的穆斯林都改變宗教信仰,成為基督教王國的忠實臣民。

當他們看到基督教士的宣傳勸告無效後,就改為採用強有力的措施。1499 年,一場強迫改教的運動開始了。

起初,他們採用焚書的辦法,取締關於伊斯蘭教的阿拉伯語書籍的流通,禁止穆斯林學習阿拉伯語和關於伊斯蘭教的書籍;婦女不准戴面紗,關閉了所有的公共浴室。格拉納達就變成了把阿拉伯語手寫本當作燃料的大篝火的場所。

後來,基督教會勸告基督教王室,為了剷除禍根,必須將穆斯林從伊比利亞半島驅逐出去。托萊多大主教主張,將 7 歲以上的穆斯林男女,全部驅逐出西班牙,如有不信奉基督教的穆斯林留下,便立刻處死。

其實早在 1501 年,一道類似的命令就曾頒布,要求卡斯提爾和萊昂的全體穆斯林,要麼放棄伊斯蘭教,要麼離開西班牙,但是,這道敕令顯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1526 年,阿拉貢的穆斯林,又面臨了這樣的抉擇。

1556 年,菲利普二世頒布了一條法律,要求留下來的穆斯林立即放棄自己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最後時刻來臨了。1609 年,菲利普三世簽署了驅逐令。

結果,所有的穆斯林實際上都被強迫離開了西班牙的領土。據說有五十萬人遭到這種厄運,在非洲登陸,或坐船到更遠的伊斯蘭教的海島上去了。

由於穆罕默德把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同樣看作信仰天經的人,因此在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地區,宗教信仰較為自由,阿拉伯人並不強迫當地人改教,只是做出了一些限制條件加以約束。

阿拉伯在安達盧西亞所推行的寬容政策,雖然一時緩解了國內矛盾,穩定了國內局勢,保證阿拉伯人的統治地位,但是並不利於伊斯蘭教的傳播,乃至深入人心。

由於基督教反抗勢力強大,西班牙的穆斯林一方面要面對伊比利亞半島北部殘存的基督教勢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與整個基督教世界對抗。因此,在國內實行宗教寬容政策,無疑會為將來的不穩定埋下伏筆。

穆扎賴卜人也因此保持著蓬勃發展的勢頭,他們並沒有遭到多少迫害,仍舊保留著教堂、修道院,和一些特別的宗教權利,因而成為西班牙穆斯林王朝的不安定因素。

當外部的基督教反抗勢力越來越強大時,他們就與穆斯林劃清了界線,與他們的援救者裡應外合,最終實現了基督教的「再征服」運動。

參考文獻

希提著、馬堅譯:《阿拉伯通史》,商務印書館,1995 年 1 月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