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種「謎」樣的明目囊,至今無實物出土,它留下一個千古謎團

歷史解密坊 發佈 2024-04-25T21:37:45.378106+00:00

在唐代時期,曾出現一種特殊的明目囊,它被古人視作珍寶,但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明目囊也尚未能真實出土,更是存在一個尤為難以解釋的謎團。

在唐代時期,曾出現一種特殊的明目囊,它被古人視作珍寶,但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明目囊也尚未能真實出土,更是存在一個尤為難以解釋的謎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唐代典籍 《封氏聞見記降誕》中,曾經存在這樣的記載,稱:「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丞相張說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誕日為千秋節,百官有獻承露囊者」。意思就是說,在唐玄宗開元十七年的時候,丞相上奏祈求將八月五日視作降誕日,稱作是千秋節,並要求百官紛紛前來呈獻承露囊。

承露囊究竟是什麼東西?他就是明目囊,其實就是承接露水的袋囊。可是一個問題出現了,古人為何要專門製作一種袋囊用於承接露水呢?其實箇中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古人的意識之中,露水是好東西,是天神賜予的仙水,一旦人服用露水,就會得到仙氣,從而得道升天,成為真正的神仙。

故此而言,古人視露水為聖水,將其視作比黃金還要貴重的東西。至於承露囊究竟是什麼東西?不少考古專家都認為,承露囊實則就是一種荷葉製成的小型盛水器。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其實承露囊絕非是簡單的荷包。

在提到承露囊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談到露水的療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稱,露水「甘、平、無毒」,可以用於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更是可以混合其他的藥物,製成各類外敷藥治療疥癬,是一味很常用的藥引子,不少中醫也都會在用藥時,叮囑病人一定要用露水作為藥引子服用,以此增強治病的效果。

關於不同植物上採集下來的露水,其實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妙用,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談談:

白花露的功效可以生津止渴,而百花露卻能起到潤膚淨白的功效,相比之下,用柏葉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就可以讓眼睛清明光亮,視力大大增加。韭葉露更是神奇,可以治白癜風頑疾。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組成露水的氫、氧原子結合的「共價鍵」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使得各種植物表面凝結的露水各自存在不同的功效。更重要的是,由於露水吸附在不同的植物表面,故此植物中一些有益的化學物質都會滲入到露水之內,從而對人的身體產生益處。

我們介紹完了露水的妙用,也是時候揭開明目囊神秘的面紗了。明目囊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對此,相關歷史學家進行了合理的考證。研究表明,早在漢武帝之前,就有人用五彩絲囊,盛柏葉露食之。《唐會要節日》中也曾提到,稱民俗中有用清露來潤洗眼睛的做法,並且其使用的工具就是用錦彩製成的繡囊,名為眼明囊或者明目囊。

具體做法就是將明目囊掛在花朵的花蕊之下,從而承接花上流下來的甘露。搜集到一定量的花露之後,就可以像滴眼藥水一般,將其滴在眼睛之內,從而保證眼睛更加清明。據說後來還成為千秋節的一種節日習俗,可見當時的百姓對花露的普遍接受度相當高。

談到這裡,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特別大的漏洞,就是使用錦彩製成的繡囊是如何承接露水的?畢竟錦彩製成的錦囊,具備極強的透水性,故此,我們還是大膽推斷,所謂的錦囊承接露水,實則就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提出質疑的絕非是現代人,就連古人也是如此。

宋代馬永卿在《懶真子》一書中提出疑問稱:絲囊怎麼可以收集露水呢?這不是全漏光了嗎?由此看來,絲囊承接露水,實則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質疑。不過可惜的是,我們的猜想一直得不到認證,畢竟明目囊尚且沒有實物出土,故此而言,我們只能等待實物出土,如此才能破解其中的秘密。

考古是一種讓我們接近古人,探尋古人生活的一種方式,故此而言,我們只有知道自己的來路,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

參考資料:《古老的歌》 李偉同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