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聞宇新作:敬畏滿月

拂曉哨位 發佈 2024-04-26T02:14:32.067642+00:00

1970年入伍21軍,1976年進入蘭州軍區政治部從事文學創作。曾任《西北軍事文學》常務副主編,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敬畏滿月

作者:楊聞宇 推薦人:王皇義

楊聞宇,1943年生於陝西省西安東郊。1969年畢業於西北大學。1970年入伍21軍,1976年進入蘭州軍區政治部從事文學創作。曾任《西北軍事文學》常務副主編,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後寫過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多篇散文作品被各類文庫、大系、選本收錄。


日月經天,晝夜不息。人生在世上,誰個沒見過月亮呢?

兒時,月地里行走,身影緊隨,跟著「戴月荷鋤歸」的父兄回到家中,月色接踵入戶,依舊澄明如水,仍然可見自個兒投在地上的清晰如畫的身影。現在不同了,多處市聲鼎沸,霓裳爍動,待到滅燈之後,仰望天際,才能找到面容憔悴、黯然獨行的月亮。

萬物生長靠太陽,那麼,月升月沉,與我們的生活是什麼關係呢?

我這書房落地窗面臨黃海,看書倦怠時,就靠在椅上眺望海天。夜靜關燈,月兒便皎潔地呈現於空曠遼遠的空際。靜靜地看著月亮推移,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希望」二字。

春天解凍時,枯禿的樹枝,土裡的種子,冬眠的細蟲……無不懷有萌動、復甦的強烈願望。願望就是希望,而美好的希望,又總是與春天連襟的。這個世界上,凡是抱著熱切希望、富有蓬勃活力的創業者,哪一個不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呢?從朔日起始,月兒一天比一天皎潔,上升途中,不斷地充實著、彌補著自身的不足與缺陷。魯迅先生認為「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這個話很有可能就是他在望月時的感觸。「希望是生命的源泉」,是茁壯成長的巨大活力。人的青春,正像從東方升起的月亮,希望的逐步實現,正依附於不斷上進的途中。

人的感情與理念行進的軌跡,是希望在先,欲望後隨,二者是流水一樣地連綿遞進。在這裡,很少有人留意:希望會潛移默化而成為欲望,而希望與欲望的質地,完全是兩碼事。

人啊!隨著年齡遞增,在切身利益不斷提升、相繼滿足的途中,會變得越來越實際。最初的純潔的希望,會在不知不覺中演變成欲望(健全的欲望,屬於正常的精神素質)。只因為欲望的指向是日趨現實,不斷地與衣食住行之類的切身利益溝通、接軌,於是,無形之中,也就與如月初升時的希望拉開了距離。當複雜的欲望徹底取代了單純的希望之時,所謂的初心、初衷,便很難立足了。

當欲望日益強勁之時,人也就不知不覺地跨上了很難駕馭的脫韁之馬:經商者,盼著賺個盆盈缽滿;愛河裡的弄潮兒,花好月圓之後,仍感到饑渴難耐;仕途上的熱衷者,連連攀升,腳底總也踩不住個知足的台階……「世上無如人慾險」,欲望不斷地膨脹,會悄悄然轉化為欲壑。「欲壑」一旦形成,個人會將全副精力投注於實惠利益的追索與攫取,有似於長蛇之入壑,那力量的強大是無可比擬的。

希望是何時何地轉化為欲望?進而又怎樣變成欲壑的呢?

月有陰晴圓缺,皎月之完美,人間很是仰慕,「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隆重的中秋節,顯示著人們誠摯的景仰之情。實際上呢?人們所仰慕的「圓滿」境界,最應當引起警惕。圓滿的潛台詞就是轉機,盛極必衰,滿盈則虧,完美與缺憾是緊相依偎著的,月亮一旦圓滿,清輝當即減褪,開始下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圓滿境界,全都是電光石火、稍縱即逝的。問題是,人們已經習慣成自然,絕少去留意。

有鑑於圓滿的短暫,朱光潛先生認為:「在現實界決沒有所謂極樂美滿的東西存在」,「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先生並未否認希望、欲望俱屬於發展、前行的動力,潛在的問題是,希望、欲望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發生異化的變數最大、最烈。諸多社會實踐反覆證明,希望之轉化成欲望,繼而致成欲壑,正如月之升沉,屬於不可抗禦的發展規律。

在這裡,洪應明的話也耐人尋味:「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孽,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壯時、盛時,不就是人們所迫切期望著的圓滿之時嗎?

月之光暈,變化不息,盈滿之際,正是微妙轉折之當口:山登絕頂,就該下折;花紅得泛紫,自當萎謝;弓扯到極限,就有可能斷弦——人生的一切圓滿狀態,比如大富大貴、炙手可熱、安枕無憂、紅得發紫、首屈一指、空前絕後之類的現象,盡都潛伏著轉機。

從古到今,追求圓滿者數不勝數,敬畏圓滿者實在寥寥。

圓滿與完美,這是一回事。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永遠是更為現實的,一絲不苟的——事到圓滿,轉機一概是神速的、迅捷的。

杭州靈隱寺有一副對聯:「每有山峰,豁開眼界;常將月露,洗淨心塵」。人生於世,唯有明白「轉機」二字的真切含義,才會對自己所孜孜追求的目標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一日三省,高度警惕,這樣穩步向前的人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完美的境界。


聲明:拂曉哨位編發,未經作者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