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風采 一日盡覽 來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的一天

浙江日報 發佈 2024-04-26T09:53:37.162012+00:00

潮新聞 記者 喬韻鷗 曾福泉開展5個月,這場文化盛宴依然火爆。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自2022年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以來,深受觀眾喜愛。國博數據顯示,疫情影響逐漸結束後,「大系」成果展在一月中旬迎來觀展熱潮:春節7天長假共接待觀眾3.

潮新聞 記者 喬韻鷗 曾福泉

開展5個月,這場文化盛宴依然火爆。

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自2022年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以來,深受觀眾喜愛。國博數據顯示,疫情影響逐漸結束後,「大系」成果展在一月中旬迎來觀展熱潮:春節7天長假共接待觀眾3.5萬人次,此後觀眾量更以每周近50%的速度增加,周末預約觀展名額往往提前數天爆滿。據統計,近一個月來每日觀眾均在1萬人次以上,經常可達到1.5萬人次左右。

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大系」成果展話題度一直居高不下。觀眾紛紛留言——「龐大、震撼!這是所有看過《#盛世修典#》的人都會發出的感慨!」「只聞其名未見其貌的畫作都能在此看到,更輔有細膩的解讀,讓人拍案叫絕!」「沉浸在兩千多年的水墨丹青中簡直太治癒了!」

千年風采,一日盡覽。記者日前再次走進國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被傳世瑰寶的華美神韻所激盪起的文化溫情,記錄下「大系」成果展的一天。

觀眾在國博觀看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國家博物館供圖

【上午9:00】「我這是三刷了!」

初春的北京,早晨溫度只有個位數,但期待著觀展的人們已經從不同方向往國博趕來。上午9時,國博入口處人潮湧動,等待進館的觀眾已經排起長龍。

「我就是專門為看『大系』來的。用你們年輕人的話說,我這是三刷了。」外地趕來的王女士手裡握著一份「大系」成果展宣傳冊,她在離國博不遠的一家賓館開了3天的房間,只為能把這個展覽仔仔細細看全了。「時間寶貴,我每天巴不得剛開門就第一個進來。」她說。

記者發現,隊伍里像這樣二刷、三刷的觀眾比比皆是。「大系」成果展是國博近年來占地面積最大的展覽,展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三大版塊集中展出1700餘件歷代繪畫精品的出版打樣稿檔案,涵蓋了先秦漢唐、宋、元、明、清歷代重要畫作,以圖像、文字、視頻、新媒體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現出來,斑斕宏富,讓人目不暇接,值得反覆品味。

「大系」成果展在黨的二十大前驚艷亮相,原擬2022年11月底即結束,之後國博決定延長展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繼續展出,並持續到5月份。王女士為這個決定點讚。「去年因為疫情影響不便出門。過了年我特意給國博打電話問這個展什麼時候結束,聽說延續到五月,我特別開心!」

觀眾在國博觀看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潮新聞記者 喬韻鷗 攝

在黨和國家一個個盛事喜事的重要節點,「大系」成果展向世人全面展現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嶄新氣象,彰顯出文化精品傳承保護利用的現實意義,不斷凝聚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國博策展工作部有關人員告訴記者,飲譽中外的漢學家與藝術史家包華石教授不久前即和夫人一起來看展,僅宋畫部分就細細觀看了一個上午,讚嘆「這個項目貢獻太大了」!

「『倉儲式』展覽帶來海量信息,各種先進科技的融合應用提供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大系』成果展以其深厚的文化價值,源源不斷吸引著觀眾,我們衷心希望全國更多觀眾看到這場展覽。」展覽策展人說。

【上午10:30】「這種久違的幸福感難以言表」

來到「大系」成果展,在美國從事服裝設計的關女士與一個「老朋友」——《摹張萱搗練圖》驚喜重逢。

早年參觀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關女士第一次見到這幅宋畫名作,職業的注意力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交織在一起,畫中對唐代仕女們搗練、織線、熨燙等動作的生動描摹深深刻印在她的腦海。

「到國博看『大系』展早就列入了我這次回國的計劃事項。」關女士說,「去年就想回來,但受疫情影響跨國不易。好在沒有錯過。」

春回大地,活力重燃。對許多人來說,到國博看「大系」展,成為重拾「詩和遠方」生活理想的第一個目的地。

放大2倍的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長卷燈光特效圖旁圍滿了觀眾,甚至有人拿著放大鏡湊近觀看筆墨細節。

這幅作品的真跡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已有千年之壽,2017年全卷展出時引發了故宮排隊打卡潮,但幾乎沒人有時間駐足細看。

如今,現場觀眾能夠將《千里江山圖》一覽到底。人們沿著燈箱漫步,仿佛每個人都可以和另一個時空的王希孟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觀眾在國博觀看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資料圖片

記者見到了專門從河北趕來看展的潘阿姨,她放慢腳步,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千里江山圖》裡有人嗎?」一個6歲左右的小女孩突然問媽媽。還沒等一旁的媽媽反應過來,潘阿姨和藹地接話說:「當然有啊,你看畫裡的林間和小船上,都藏著小小的人呢。」

「真的有,媽媽你看。」小女孩興奮得小手比劃著。

潘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從小便喜愛書畫,尤好山水,但直到退休之後才真正開始入門。「如今來到博物館,置身『大系』展覽,我覺得我的生活回來了,熱愛回來了,我的希望也回來了。」潘阿姨的眼角閃著淚光,「這種久違的幸福感真的難以言表,很滿足。」

【中午12:00】「看懂每一幅畫的精髓」

午飯時間,展廳里依然有不少觀眾穿梭來往。

在「漢唐氣象」展區,美術工作者鄧女士正在給身旁的朋友及孩子們講述《敦煌星圖》裡的故事:「你看這幅畫非常有意思,古人把不同的雲朵形狀用筆描繪出來。」

去年「大系」展剛開幕時,鄧女士就在展廳里泡了一整天。「國慶假期觀眾極多,我都是從人牆後踮起腳看畫的。」她說,「今天和朋友一起第二次來,發現不少上次沒看過的畫作,看過的畫裡也能找到新的趣味。趁著中午人相對少一些,再多轉轉。」

觀眾在國博觀看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資料圖片

在書法展廳,北京市民王女士正仰著頭尋找蘇軾的筆跡。她大學讀的是物理專業,疫情期間,突然對人文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一家人都在練習書法。她說:「下次帶老公孩子一起來看展,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提升自己。」

「常看常新,覺得來幾次都看不夠。『大系』展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體驗精神愉悅的極致享受。」鄧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要更透徹地了解這些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看懂每一幅畫的精髓,這樣才能更好地將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出去,傳承下去。「這既是我現在的本職工作,也是一份責任。」

【下午4:30】「班裡一半同學都來看過展」

臨近閉館,記者準備結束一天的採訪時,發現不少家長和孩子還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一對母女正圍在清代郎世寧的《嵩獻英芝圖》前小聲討論著。這幅畫中有蒼松、雄鷹、靈芝、山石、流水,色彩豐富,有屬於郎世寧風格的鮮明、絢麗和濃重。

「畫裡的水流和花朵繪製的太逼真了!」上小學四年級的儀瀞舟讚嘆道。她特別喜歡繪畫,在學校經常繪製手抄報。這次觀展,許多目之所及的作品,可能都會成為她下一次創作的靈感和借鑑。

「我們是從赤峰來的。在網上搜索到了『大系』在國博有展出,特意趕在開學前帶孩子來看看。」儀瀞舟的媽媽說。

觀眾在國博觀看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資料圖片

國博策展工作部有關人員說,經常能在各個展廳里看到孩子們背著畫夾,席地而坐觀摩名畫。2月28日,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近500名師生專程來看展,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美育教育活動。「當看到偌大的青綠畫卷在靛藍的展廳中靜靜陳列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華貴明艷的色彩、壯闊秀麗的山川……我感覺那是一種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是一種雄壯又沉靜的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生邱天留下這樣的感觸。

「唐朝人喜歡將駿馬的鬃毛修剪成瓣狀當裝飾,分成三瓣的馬就叫三花馬,五花馬就是五瓣……」北京市民劉先生指著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的馬兒,給讀初三的兒子講解歷史知識,男生認真地在本子上記錄著。

「疫情一過就開始預約,好不容易才約到合適的時間段,沒想到近半年過去這個展覽依舊這麼火爆。」劉先生說,兒子班裡一半以上的同學都來看過「大系」成果展,「你去看國博看畫展了嗎?」已經成為同學間交流的熱門話題。

「通過看展我了解到,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我們這樣,把自己國家的古代繪畫體系完整梳理,再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瑰寶影像收集起來集中展示,讓大量珍稀圖像文獻又活了起來。」劉先生說,希望孩子們都能來看看千年丹青里描繪的中華大好河山,開闊心胸,薰陶心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