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隋朝滅亡之後,李淵如何處理楊廣後人

對酒談歷史 發佈 2024-04-26T12:44:39.116525+00:00

這一方世界被目光聚集,許多人在回顧時,只看得到最閃耀的部分。拍打歷史的灰塵,會發現其實每一個人都曾被時光記錄。

改朝換代後,歷史舞台的高光就來到了新帝國的主人身上,文字、樂曲、服飾……都會一一慢慢覆上新的印記。

這一方世界被目光聚集,許多人在回顧時,只看得到最閃耀的部分。

拍打歷史的灰塵,會發現其實每一個人都曾被時光記錄。

哪怕那個人是隋煬帝楊廣。

他聲名狼藉,在後世看來極為糟糕。

沉稅重役讓百姓不堪其擾,只想讓他趕緊離開,別再總讓全天下都圍著他轉,受他奴役。

當他被真正推翻的時候,除了拍手叫好聲,還有以此舉事起兵的交鋒聲。

李淵也是其中之一。

但他很擔心自己師出無名,起義前也是反覆回還。

當他成了皇帝之後,他奉隋朝為正朔,追諡楊廣為煬皇帝。

他向台下所有人展示自己的仁慈。

那麼,隋煬帝的後人,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仁善的背後,是名聲生意,也有割不斷的血緣。

暴君之子,人人得而誅之?

身居高位的人,看得多,也看得通透,更不用說是從小出生在宮中的帝後嫡次子——楊廣。

心思深沉的他,暗地裡破壞著哥哥楊勇的名聲。

在一步一步的推動之下,最終順利當上了太子。

或許是在奪位的過程當中,過度壓抑自我,所以導致稱帝之後,極為放縱,窮奢極欲,窮兵黷武。

節約樸素,不貪圖享樂;恭敬守禮,不逾矩恣意;專一勤勉,不縱慾懶惰……但實際上,所有人都被騙了。

在位不過十餘載,惡名流傳千百年。

其中就包括當他繼位之後,對親族的殘殺。

這也是後世將隋朝和秦朝進行類比的相似處之一。

秦二世由於害怕被發現,自己的繼位不正當,於是先假傳旨意讓扶蘇自盡,又將屠刀對準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幾十餘人被斬首處死,還不算被逼迫自殺,以及害怕連累家人,自請殉葬的。

楊廣也是如此。

隋文帝臨終前,楊廣狼子野心暴露,但隋文帝已經無法阻止。

為了穩固皇位,楊廣偽造隋文帝的遺囑,逼迫楊勇自盡。

據《隋書》記載,高祖暴崩,秘不發喪……偽為高祖敕書,賜庶人死。

接著,他又通過誣陷、軟禁、流放等方式,逐一殺掉任何一個可能影響自己地位的人。

問題來了。

秦二世之後,項羽領兵又殺了一波秦朝皇室子弟,可以說秦始皇算是絕後了。

那麼隋煬帝的子女呢?

畢竟他是如此殘忍地對待別人及其子女。

史書記載,他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元德太子楊昭,在隋煬帝的不甚愛護之下,二十三歲的時候病故。

第三子夭折。

這裡就按下不再多說。

剩下他的嫡次子,和他不親,但也因他而死。

隋煬帝的嫡次子,楊暕其實非常像他,所以也為他不喜。

在隋煬帝被殺之後,楊暕也被亂軍追捕砍殺。

他當時甚至還以為是他的父親派人來殺他。可見父子關係之疏離。

小兒子楊杲,死的時候只有十一歲。

當時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亂,本想以毒酒自殺的隋煬帝被絞死,楊杲一直陪在隋煬帝身邊,被叛軍直接砍殺。

他的長女南陽公主,嫁給了宇文士及。

但,宇文士及為求富貴平安,投奔了李淵,將妻兒拋在亂世之中。

南陽公主自隋煬帝登基之後,便一直跟隨南巡。

她不僅生得美貌,而且心智堅定。

國破時,家散時,一直立志復國。

後來大勢不成,幼子被殺,便剃度出家。

宇文士及與她在洛陽相遇,感慨亂世不易,一度想要復婚,但被拒絕。

隋煬帝被殺,南陽公主氣度不變。

朝代更替,兵荒馬亂。

紛擾當中,書籍會遺失,房屋會被焚毀,所以人也很容易消失。

南陽公主最後的結局——不知所蹤。

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

言說至此,只餘下隋煬帝的另一個女兒。

二王三恪早作笑談

歷史上關於她的記載很少,她不像隋煬帝其他的孩子一樣,有標明的生母,或者清晰的人生經歷脈絡。

或許就是這一份不為人知,讓她得以活著,逃過大劫,還成了後來唐高祖李淵的兒媳婦,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還生下了兩位皇子。

為何她會擁有這麼好的未來?

時也,命也,李淵也。

隋煬帝登基之後,真面目漸漸顯露。

隋末楊玄感起義之後,各地紛爭四起。

而好結交仁人義士的李淵被隋煬帝猜忌,於是他便韜光養晦,直接收受賄賂、飲酒無度以作掩飾。

即使後來勢力壯大,也沒有輕舉妄動,認認真真幫著隋煬帝殺叛軍。

一直到隋煬帝以反叛不力,要提罪他,李淵覺得時機已到,才悠然起兵。

隋煬帝雖快速收回成命,但也來不及了。

隋唐兩朝放著一起說時,總有親近,因為隋唐本是一家。

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同父異母的親姐妹。

楊家與李家,本就有著血緣的羈絆。

雖然說,利益面前,不談感情。

但是,統治者太冷血,百姓必然會寒心。

於是,「二王三恪」的禮儀被李淵搬了出來。

這是堯舜禹禪讓時的制度,新王朝建立之後,要封舊王朝的皇室成員為王侯,並奉為上賓。

雖然是禪讓制的禮儀,其中邏輯,對於後來的世襲制並搭不上邊。

但是好用。

對百姓來說,可以彰顯君王仁德;對前朝來說,不必時刻憂心被殺,而狗急跳牆到處造反;對新帝來說,一舉兩得,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所以,對於兒子李世民娶隋煬帝的女兒,他沒有太多疑議。

等到他登基之後,也追封了隋煬帝,彰顯自己的仁德。

不止是唐。

宋朝的趙匡胤封李後主為違命侯,但又暗地折磨人家,最後找了由頭刺死。

明朝的朱元璋滅元,一邊北上追著蒙古人打,一邊封了人家的孫子做崇禮侯。

但,也幸虧這位公主遇到的李淵是個好人。

南下巡視、江都兵變、宇文捕殺等隋朝皇室應有的經歷記載中,都沒有出現她的身影。

《舊唐書》寫:「恪母,隋煬帝女也。」

這是史書中,對於這位隋煬帝後人的明確肯定。

母不祥的人,還有一個,那便是隋煬帝之孫,楊政道。

美名之下,人人皆知

當時,宇文化及兵變,並且幾乎殺戮了隋朝王室的所有男子。

但楊政道作為楊暕的遺腹子,逃過一劫。

竇建德殺掉宇文化及之後,楊政道和蕭皇后又落到他的手中,作為竇建德名聲的構建之一。

東突厥的處羅可汗,感念隋朝當年助其建國的恩德,便將兩人從竇建德手中,帶回了東突厥,還把東突厥境內的中原勢力,全部配給楊政道管治。

更是力排眾議,準備出兵幫著楊政道復國,但沒有來得及就已經去世。

等到貞觀四年,唐朝的將領李靖進攻並滅亡東突厥之後,蕭皇后和楊政道也投降李唐。

娶了隋煬帝之女的李世民,沒有虧待他們。

他先後封了楊政道做員外散騎侍郎和尚衣奉御,一直到唐高宗時期,楊政道才去世。

而當他去世之後,史書關於隋朝後人的記載,也就停在了這裡。

暴君之行,人人得而誅之。

但是暴君家人,也要殺得一人不剩嗎?

以現代的眼光看或許殘忍,但是在當時,的確是鞏固權力的需要。

好在隋唐兩朝的統治者們,屬於家中內鬥,相處間若有感情,還可以互相照拂一二。

也好在李唐的建立,是在一個暴君之後。

他們必須做出對比,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所以,他們必須要表現出「仁」與「善」。

擁護不僅來自百姓們的支持,也來自前朝大臣、前朝皇室、前朝將領。

即使,我們看到隋煬帝已然敗空了隋朝的根基,但唐朝的統治者無法忽略,來自前朝正統認可的誘惑。

美名之下的意圖,人人皆知。

對比在不間斷的勞役被無辜波及的百姓,對比被強徵到邊疆殺敵的農夫,對比無奈站到隋煬帝面前被挑選的女子,他們一度被皇室的榮光籠罩。

王朝覆滅,他們無人照拂,是理所應當的,有人保護,再得一世平安,又是極大的運氣。

說同情,說憤恨,其實只是應得應受罷了。

所以,在台上陰影處的前朝皇室後人,即使這樣被人看見,也是幸運的。

能夠安然無恙地來到台下,相信是活著的他們,當時最大的嚮往。

隋朝和秦朝,作為命運相似的王朝,常常被拿來比較。

但兩相對比,始終是隋朝更加幸運一些,或許為了統治的名聲增加讚譽,或許是為了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支持,但活著的人,尚算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畢竟任何時候,福禍總相依,也不會有永遠的保障。

看開了的皇室後人能夠平和地看待自己的處境,才是他們能夠存活的根本。

歷史不會眷顧任何一個人,每一個人只是活著這一生,然後被記錄。

待翻開下一冊史書,再看更多悲喜。

參考文獻:

《隋書》

《資治通鑑》

《北史》

《舊唐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