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西塞山

太湖邊上有點田 發佈 2024-04-26T14:42:24.092037+00:00

3月5號下午,湖州市小西街舉辦了一場講座,主題是《遇見西塞山》,主講人是湖州市宣傳部副部長謝占強老師,我也有幸現場聆聽。謝部長從以下五個方面對西塞山作了精彩的闡釋:一.西塞山在哪裡?史上有過爭論,西塞山就在湖州。1.

3月5號下午,湖州市小西街舉辦了一場講座,主題是《遇見西塞山》,主講人是湖州市宣傳部副部長謝占強老師,我也有幸現場聆聽。


謝部長從以下五個方面對西塞山作了精彩的闡釋:

一.西塞山在哪裡?史上有過爭論,西塞山就在湖州。

1.和張志和同時代人:在湖州作刺史的顏真卿有兩文寫到張志和;湖州杼山妙喜寺僧人皎然有三首詩提到張志和。此外,與他年代相近的詩人還有李肇、朱景玄、張彥遠都提到過張志和在湖州。

2.梳理張志和的行跡:浙江金華出生,長安短暫為官,湖州煙波釣徒,會稽閉門隱居。

3.張志和的湖州朋友最多,最鐵,在湖州的記載最豐富。他在湖州的朋友有顏真卿、皎然、陸羽等人。顏真卿的《碑銘》中云:「尋復貶南浦尉,經量移(量移:就近安排的意思),不願之任,得還本貫。」「浮三江,泛五湖,自謂煙波釣徒。」其中所說的三江五湖,習慣性指稱湖州一帶的水系。

4.湖北大冶所在地的記載:清康熙《武昌府志》指出:「西塞山漁父乃湖州之西塞,非大冶也。」他們也認為是吳越之西塞,不必疑。《大明統一志》記載「景象殊不類」,是說西塞山詩詞中的景象和湖北大冶相差很大,不相類。他引用的是洪邁在《西塞漁社圖》中的題跋等資料中的西塞山景物,與荊楚西塞山相比,「殊不類」,因為寫荊楚(湖北黃石)之西塞山都是歷史興亡與懷古之作:「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空愁。」而湖州的西塞山寫的是漁家生活與場景。又引載多部《湖州府志》載明,西塞晚漁在元明之際,已成為吳興八景之一(吳興即現在的湖州)。


二.湖州的西塞山在哪裡?

嘉泰年間《吳興志》雖沒有直接記錄西塞山,卻有這樣的記載:「釣魚灣,在烏程縣(湖州)十七都,相傳為張志和釣魚處。」十七都就是弁山南麓的霅水鄉,李結畫《西塞漁社圖》上有李藺題跋的回憶……

1.西塞山城南說

南宋倪思關於西塞山充滿詩性的闡釋,困擾了湖州人數百年。明清學者認為倪思的西塞山在城南說有誤。乾隆《湖州府志》和光緒年間的《烏程縣誌》都引用了鄭元慶的《石柱記箋釋》來考證。

2.西塞山城西南說

出自明成化、弘治、萬曆年間的《湖州府志》,均標註為離成二十五里。

3.西塞山城西說

崇禎年間《烏程縣誌》等多部府志都記為西塞山在湖州城西。茹瑺寫湖州名相嚴震直的《嚴公神道碑》中記載嚴震直去世後「葬於烏程縣西塞山。」

結論:湖州的西塞山是在湖州城的西部。

三、為何叫作西塞山?

1.鎮山越藩陵邑。水路時代,西塞山是水、陸交匯的地方,此地時有戰亂,三國時設吳興便是與此地勢有關;唐宋時已成型的湖州運河水系,以湖州府城為中轉站,向西延伸,連通長興、安吉,運抵廣德;明代宋旭畫的《湖州十八景》也說明了西塞山的地勢險要,是金陵至蘇、杭的水路要道;又引用明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地圖資料,西塞山地勢情況,看圖介紹西塞山之為「要塞」,一目了然。


四.湖州西塞山到底是哪座?

引用《烏程縣境正西方圖》選自《浙西水利備考》(1878年)說明西塞山是一列山,不是一座山;《烏程縣五里圖局部》選自《浙江全省輿圖並匯水陸道里記》光緒九年(1893);民國《吳興明細全圖局部》;最新航拍西塞山數張全景。明確:湖州西塞山,是一列山,相當於是群山,而不僅僅是一個山頭。


五.湖州西塞山文化意蘊和內涵

1.隱逸與雅集

隱逸一直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和嚮往的主題,古代不一定要做出什麼成就,和隱逸相關就有可能出名,比如史上就有《隱逸傳》,裡面的人並不都是高官人等,隱逸,從俗世中跳脫出來,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漁歌子,詞牌名,古代文人士大夫經常以「漁父」為題表達自己對山林的嚮往之情,他們希望通過漁父形象的描寫,漁父成為隱逸生活的代名詞。

張志和在與顏真卿等人的唱和中,他不僅以飄然絕塵的隱士風度為眾人所折服,其「願為浮家泛宅」也是一種行為藝術。其核心是:隱逸是脫俗的氣度,風景如畫的自然山水與人文關懷。在湖州生活很多年的詩人皮日休筆下的漁歌子,就是小漁村寧靜祥和,人人勤勞,自得其樂的生活場景。

張志和因作漁歌子而聞名於世,後世用「漁歌子」作為詞調之體,故張志和被推為詞家之宗。


2.生活方式

唐代張志和「不須歸」的漁父形象,瀟灑、閒適、自由浪漫的生活,成為士大夫們理想化的生活境界;到了宋代,宋人又對漁父形象加以改造,漁父不僅名利不掛心,逍遙自得,而且是一個極有文人修養的漁父。

3.美學範式

張志和之後,漁隱的美學意味更為濃厚,美學風格境域更為闊大,人格更為自由灑脫。李結《西塞漁社圖》上的題跋,有數十人,這些題跋,十分鮮明地體現了隱逸文化特質,大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證明吾道不孤,形成精神上的相互支持,成為宋代文化隱逸精神的新型特徵表現。其中題跋的有范成大、周必大、趙雄、王藺、閻蒼舒、尤袤等人中,有詩人、臣相、畫家等,他們追求的隱逸風度是大家的共識。有宋一代,上至皇帝將相,下至士大夫隱逸文化的共識,這種意境的形成,與湖州的山水是分不開的。

到了元代,《水村圖》是趙孟頫為隱居在江南的友人錢德鈞所創作的一幅紙卷山水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所畫的水村汀渚、小橋漁舟,一片江南平遠山水的景色。雖是平淡無奇,從審美角度來說,就是山水清遠。謝部長說,他曾坐船從和孚出發到湖州,這一帶景物與畫中一般無二。趙孟頫是湖州人,他的夫人是湖州德清人,趙孟頫常在湖州與德清之間來往,他畫的水村,就是湖州山水。乾隆寫的詩有一句就是:「苕霅溪山吳苑畫,瀟湘煙雨楚天雲。」「苕霅」就是湖州的兩條溪流,湖州山水的文人意象,體現在湖州有它獨特的地方。

今天的講座非常精彩,現場座無虛席,我按時到場,卻只能坐在後面。不過,好在全場認真聽講,就連地上掉根針都聽得見,我也做了兩千餘字的筆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