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郡建置考

微遊棗莊 發佈 2024-05-07T12:27:02.212947+00:00

千百年來,發祥於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名門望族,總愛以「蘭陵」作為自己的籍貫和郡望,在其家譜的封頁上赫然印著「蘭陵王氏」、「蘭陵褚氏」之類的字樣。

說起棗莊市的歷史,總繞不開一個地名——蘭陵。千百年來,發祥於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名門望族,總愛以「蘭陵」作為自己的籍貫和郡望,在其家譜的封頁上赫然印著「蘭陵王氏」、「蘭陵褚氏」之類的字樣。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文人雅士,也愛將「蘭陵」二字用作別號,例如蕭炳號「蘭陵處士」,賈三近號「蘭陵散客」。

至今,這裡的人們依然不忘「蘭陵」。談起這裡的歷史,他們會自豪地介紹說:我們棗莊市的第一任市長,就是戰國時期的蘭陵令荀子;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蘭陵王高長恭,他的封地就在棗莊,後人為歌頌他的戰功和美德而創作了歌舞《蘭陵王入陣曲》;李白曾經遊歷棗莊,在做客蘭陵公府邸時盛讚「蘭陵美酒鬱金香」;「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我們棗莊人賈三近;新中國剛建立時的蘭陵縣城就在台兒莊,地處台兒莊古城地理中心位置的復興廣場就是當年蘭陵縣政府所在地;我的母校棗莊二中原名叫蘭陵中學,清代那裡曾建有蘭陵書院……

然而,經過兩千年的歷史變遷,「蘭陵」二字卻從棗莊市政區圖上消失了。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同意並批覆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一場關於「蘭陵」的「地名保衛戰」在坊間悄然打響。棗莊究竟是不是蘭陵?筆者將以此文告訴你答案。


蘭陵郡建置考

文/王密


作為一個二級行政區,棗莊市脫胎於歷史上的蘭陵郡。蘭陵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徐州轄郡之一,位於今棗莊市和蘭陵縣一帶,曾湧現出蘭陵公冉閔、蘭陵王高長恭等著名武將。

蘭陵郡的設立,與「八王之亂」終結者司馬越直接相關。據《晉書》記載,元康元年(291年)三月,隴西王世子司馬越因參與誅殺獨攬朝政的太傅楊駿有功而受封為五千戶侯。同年八月,司馬越晉爵東海王,「食六縣」。當時東海郡領12縣,約11100戶,故分其東部的郯、況其、朐、襄賁、利城、贛榆、厚丘7縣為東海國,西部的蘭陵、承、昌慮、合鄉、戚5縣為蘭陵郡。

關於蘭陵郡的建置情況,齊梁之際定稿的《宋書》卷三十五《州郡志》曰:「蘭陵太守,晉惠帝元康元年分東海立,領縣三……昌慮令,漢舊縣。承令,漢舊縣。合鄉令,漢舊縣。」據此可知,劉宋時期蘭陵郡領昌慮、承、合鄉3縣,郡治不詳。但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曰:「昌慮……劉宋泰始中為郡治」,《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三十亦曰:「元康元年分置蘭陵郡。劉宋移郡治昌慮,以蘭陵省入承縣。

後魏復置,屬蘭陵郡,北齊廢」。據考,泰始四年(468年)一月,宋蘭陵守將奉土降魏,蘭陵郡遂併入琅琊郡。泰始為劉宋年號,共使用了7年,其中泰始元年僅使用一個月,因此「泰始中」當指泰始四年(468年)左右。因蘭陵郡在泰始四年(468年)一月即併入北魏琅琊郡,故「劉宋移郡治昌慮,以蘭陵省入承縣」只能發生於泰始三年(467年)。此次調整行政區劃,可能還將蘭陵郡的戚縣和琅琊郡的繒縣併入琅琊郡即丘縣。

成書於北齊天保五年(554年)的《魏書》卷一百六《地形志》曰:「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承城。領縣四,戶三千四百二十四,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桃山、孤山。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據此可知,北魏占領蘭陵郡後,曾一度將其撤銷。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復置蘭陵郡,治承城,領昌慮、承、合鄉、蘭陵4縣。天保七年(556年)十一月,精簡州郡縣,蘭陵縣遂併入承縣。蘭陵郡的昌慮、合鄉兩縣,蕃郡的永福、永興兩縣,魯郡的新陽、陽平兩縣,彭城郡的薛、留兩縣,均併入彭城郡蕃縣。至此,蘭陵郡僅轄承縣。

隋唐時期的典籍對蘭陵郡的建置情況記載較為簡略。成書於唐貞觀十年(636年)的《隋書》卷三十一《地理志》僅曰:「蘭陵舊曰承,置蘭陵郡。開皇初郡廢。」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以南朝齊藏榮緒《晉書》為底本,參酌郡籍,兼綜互訂,編著形成《晉書》,其卷十五《地理志》但云:「元康元年,分東海置蘭陵郡」。此前成書的《北齊書》《周書》和此後成書的《南史》《北史》《元和郡縣誌》均未記載蘭陵郡的具體情況。

宋元以降,對蘭陵郡建置情況的記載相對較多。成書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的《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三曰:「惠帝元年,分東海之蘭陵、承、戚、合鄉、昌慮五縣置蘭陵郡,理承城。按此前承縣裡今縣西一里,漢承縣故城是也。開皇三年罷郡。」似稱晉代蘭陵郡理承城。但前文已考,蘭陵郡在劉宋泰始中曾移治昌慮,北魏時省入琅琊郡,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復郡後治承城,故《太平寰宇記》謂蘭陵郡「理承城」,很有可能指的是隋代撤郡前的情況。

元代著作《齊乘》在沿用《太平寰宇記》說法的同時,又提出:「古承縣城,嶧州城西北小城,《寰宇記》曰:『前承縣裡今縣西一里,漢承縣古城也』,晉以後蘭陵郡或理今州城,或理鄫。此城自為承縣,宋始移焉」。康熙《嶧縣誌》沿用《齊乘》之說,並明確指出:「嶧州舊城,周十餘里,北枕鳳麓,西臨氶河,晉蘭陵郡、宋氶縣俱理此城」。始明確稱晉代蘭陵郡治氶河東岸,即宋氶縣城、元嶧州城所在區域內。清中葉,《大清一統志》曰:「氶縣故城……元康後屬蘭陵郡,宋因之,後魏武定五年移郡治此」,仍然認為武定五年(547年)後蘭陵郡才移治氶城,即今嶧城區壇山街道岳台子村一帶。

晉代蘭陵郡「治氶城」之說晚出,早期的典籍未見有此記載。蘭陵郡以「蘭陵」為郡名,建置之初自當治於蘭陵縣。相傳位於今台兒莊區泥溝鎮境內的鵝鴨城遺址曾為蘭陵郡駐地。據當地村民孫晉友稱,明人賈三近第九孫賈文殿(筆者按:應為賈文煉)移居鵝鴨城,其墓碑載有「自古傳說鵝鴨城是蘭陵郡治」字樣。村人又傳鵝鴨城為鵝鴨郡或鵝鴨城郡。清乾隆年間,賈三近六世孫賈思敬到其祖籍地西坊上村憑弔時,曾作詩文《鵝鴨城序並詩》,詩曰:「父老傳說鵝鴨郡,鸞聲仿佛仍在即……」。今人賈傳偉稱,20世紀80年代他任鵝鴨城村村長期間,有位棗莊來的專家到該村考察歷史文化,曾送他一本繁體字書籍,書中有關於鵝鴨城郡的記載。鵝鴨郡或鵝鴨城郡,或即晉代治於鵝鴨城的蘭陵郡。

棗莊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網站於2021年6月24日發布的《棗莊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稱:「鵝鴨城遺址是一處時代延續較長,地層及文物較複雜的一處城址,對研究西周、東周、漢代城址的發展概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遺址東北緊鄰蘭城故城。

蘭城故城位於今泥溝鎮蘭城村,舊稱「蘭陵縣」,或曰「蘭城」、「蘭城店」。康熙《嶧縣誌·地理志·古蹟》曰:「蘭陵縣,(嶧縣)東南四十里,亦蘭陵別築者,今不可考」(《嶧縣境圖》標註為「蘭城」)。雍正《山東通志·古蹟志》曰:「蘭城,在(嶧)縣東南四十里,按蘭陵城入蘭山境,此其別築在嶧界內。」《續山東考古錄·兗州下·嶧縣》曰:「隋蘭陵縣故城,在東四十里,今蘭陵店(此廢蘭陵城)。」《棗莊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亦稱:「蘭城故城是一處典型的漢代城址,其城址結構規整,文物內涵豐富,為研究漢代城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蘭城故城當為蘭陵縣故城,簡稱「蘭城」。

蘭城西1.5公里有王莊村(屬左王房村),村東100米有王墓頂遺址,傳說為三國時期蘭陵侯王朗墓。《棗莊總覽》記載,左王房村有王朗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朗之子王肅嗣蘭陵侯。康熙二十四年《嶧縣誌·地理志》記載:「王肅墓,嶧東南二十五里。」王肅墓約在蘭城故城西北十五里,以里程推之,或即今所謂之「梁王墓」。因該王朗墓處蘭城故城西郊,王肅墓略遠,而兩墓距漢蘭陵縣城俱約有35里之遙,故可推測,魏晉時期的蘭陵縣城可能已經移治於此。西晉元康元年(291年)設蘭陵郡時,郡城設在蘭陵縣城西南的鵝鴨城,故稱蘭陵郡,民間俗稱為鵝鴨郡或鵝鴨城郡。

東晉東寧二年(324年)正月,後趙將領冉瞻率軍入據蘭陵郡。同年,其子冉閔生於蘭陵郡。咸康四年(338年),冉閔被後趙任命為并州刺史兼北中郎將,進封武德王。他多次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深得民心。冉閔還勸誡百姓抵制佛教,因而得罪了當朝國師——天竺僧人佛圖澄。為詆毀冉閔,佛圖澄在看到殿石下棘草蔓生時,便對國君石虎吟唱道:「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冉閔字棘奴)。石虎聽罷,立掘殿下石看,果然棘草蔓生。當時還有讖言曰:「後趙將亡,滅石者陵」。石虎想到冉閔為蘭陵人,遂貶其職,並下旨將蘭陵郡更名為武興郡。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冉閔建立冉魏政權。永和七年(351年)八月,冉魏的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奉土歸晉,武興郡遂恢復稱蘭陵郡。此後,蘭陵郡一度為前燕、前秦先後占領,建置如舊。

綜上考證,蘭陵縣可能在魏晉時期移治今蘭城故城。蘭陵郡設於西晉元康元年(291年)八月,治蘭陵縣城西南的鵝鴨城,領蘭陵、承、戚、合鄉、昌慮5縣,屬徐州。東晉咸康四年(338年)至永和七年(351年),蘭陵郡一度更名為武興郡。劉宋泰始三年(467年),蘭陵縣併入承縣,蘭陵郡治移至昌慮城,戚縣併入琅琊郡即丘縣。次年,蘭陵郡併入琅琊郡,同時恢復蘭陵縣。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復置蘭陵郡,治承城,領昌慮、承、合鄉、蘭陵4縣;同時,壽張縣併入彭城縣,其北部傅陽縣故地劃歸蘭陵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十一月,蘭陵縣併入承縣,昌慮縣、合鄉縣併入彭城郡蕃縣,蘭陵郡僅領承縣。隋開皇三年(583年),省蘭陵郡,承縣直屬於徐州。

蘭陵郡的管轄範圍,最初涵蓋今棗莊市市中區、嶧城區、山亭區全部,台兒莊區運河以北地區,薛城區東半部,滕州市東南部,以及蘭陵縣大部(不含西北部及東南部);劉宋泰始三年(467年),失今蘭陵縣東北部區域。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增今台兒莊區運河以南區域。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失今山亭區北半部和滕州市東南部區域。至此,蘭陵郡的管轄範圍為今棗莊市市中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全部,山亭區南半部,薛城區東半部,以及蘭陵縣西南部一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