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記:漳州南門溪憶舊

鴻源軒圖文廣告 發佈 2024-04-26T17:00:45.758684+00:00

九龍江西溪上承花山溪、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諸流,在南靖縣靖城鎮雙溪口匯合,流經文昌塔之側入薌城區域,經天寶、茶鋪、城南、龍文區小港、龍海市鎮頭宮,在三叉河與北溪交匯。

此文轉載致敬韓海榕老師,留下如此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

九龍江西溪上承花山溪、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諸流,在南靖縣靖城鎮雙溪口匯合,流經文昌塔之側入薌城區域,經天寶、茶鋪、城南、龍文區小港、龍海市鎮頭宮,在三叉河與北溪交匯。雙溪口至三叉河長35公里,為西溪下游幹道,客貨船隻川流不息,是薌城主要水運航線。

古代漳州的水路航運較為發達,航線四通八達,構成了內陸和沿海各地的貨物流通。明代著名的月港(今海澄)崛起,隨後錦江(今石碼)、石美、浦頭(二十七都)應運興盛,長達二、三百年之久,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自清代康乾盛世以來,城南南門溪港逐步興旺(明末清初戰亂原港埠幾乎毀盡),迅速成為漳州城區主要貨物集散中心、商貿港市。但由於航道淤積制約,陸運逐步替代水運,城南南門溪港興盛二百年,迅速衰落。

南門溪港位於城區南域,南門溪北岸,港岸西起三角港(瀛洲尾),東至九渡尾(皮革廠),長2170米,港域水面闊500多米,昔日水深,海水潮汐至港。民國期間,港口航道水位尚深,可通航60噸位大木帆船。航線溝通內地和沿海各地,時為城區繁華的商貿港市。

往昔南門溪港原是溪灘式自然港岸、簡易石踏步碼頭。民國8年(1919年)拆舊城,利用舊石料在南門溪北岸修建一條石砌駁岸,稱「澄觀道堤岸」。沿岸築有二十多座石砌駁岸碼頭(包括簡易踏步碼頭),可同時停靠百艘大小商船作業,日進出港口船隻多達五百餘艘。抗日戰爭初期,西溪下游堵江封鎖,從此港道逐漸淤積,水深僅1—3米,每遇洪水航道變化移位。

新中國以後,人民政府修建延伸江濱石堤的洋老洲尾和草寮尾兩段,多次組織船民清港除障,維持通航,並設置航道安全簡易標誌10多處。但由於上游森林過伐,水土流失嚴重,以及水利工程阻江建閘築壩等諸多因素,造成港域水位下降,航道淤淺,船舶入港靠泊作業困難。為了抵禦水患,1960年10月,澄觀道興建一條保護市區的防洪石堤,對堤外碼頭留設旱閘門十二座。此後南門溪港迅速衰落,水運物資多為陸路車運取代,繁華的港口於1982年後航運停航,碼頭閒置。

碼頭的分布概況:

  1、擺渡頭碼頭:古渡口,簡易踏步碼頭,1960年新建石堤駁岸,位於今瀛洲亭下游,是平和琯溪幫和南靖水潮船常泊點。

  2、豬仔圩碼頭:址在今洋老洲二巷,瀛洲橋上游,為西南護城壕碼頭,古代杉排、柴炭靠岸上水,民國期間為家畜、農產品圩場。

  3、春興埕碼頭:位於青年路南端,為石砌凸形八字狀踏步碼頭,為運載上游糧食、肥料船舶停泊點,年吞吐12000噸。

  4、八間仔碼頭:位於春興埕下游、壕溝口上側,簡易石踏步碼頭。1972年時,碼頭長3米,寬17.1米,為糧食、雜貨船舶停泊點。  

5、陳公巷碼頭:位於中山橋下游,原清惠宮(丁八夫人廟)前,為石砌駁岸碼頭,為運載紅糖、大豆等五穀貨運船舶停泊點,由於碼頭港道淤滯,六十年代已閒置。


  6、杉巷王爺廟碼頭:在延安路南端,因宏山鋸木廠邊有衡義殿祀池府王爺而名,石階駁岸碼頭,為木材、糧食、豆餅、化肥和五穀貨運船舶停泊點,因港道淤滯於六十年代閒置。


  7、擔水巷碼頭:在東閘口上側,於1924年增築,為凸形,石砌八字形踏步碼頭,為運載陶瓷、土紙、麻袋等貨運船舶停泊點。


  8、東閘口碼頭:在東閘下側、古丁方橋前,石階駁岸碼頭,為運載紅料(磚瓦)、菸葉、雜貨、土紙、黃麻、油料等船舶停泊點。


  9、臨江樓碼頭:在東閘口下游,以臨江樓客貨棧而名,石階駁岸碼頭,是琯溪、山城小汽船、木帆船常泊處,為上游航線客、貨運碼頭及紅料、雜貨船舶停泊點。

10、大路頭碼頭:緊靠臨江樓,石階駁岸碼頭(原丁方橋古碼頭),解放前曾經是漳廈電船(汽客船)和漳碼小客船停泊點。為運載稻穀、紅糖、藥材、五穀、雜貨等船舶停泊處。可泊8噸船,靠船6艘。


  11、七星巷碼頭:在大路頭下游,1924年增建,凸形石砌八字形踏步碼頭,為運載紅糖、豆餅、化肥、菸葉、茶葉、花生等貨運船舶停泊處。1937年10月,七星巷為漳州海關址。


  12、塔仔腳碼頭:在七星巷碼頭下游,石階駁岸碼頭,為運載棉紗、布匹、紅糖、日雜百貨等貨運船舶停泊處。1972年可泊7噸位船,靠船6艘。


  13、垻仔橋碼頭:古碼頭,址在南河市場口,石階駁岸碼頭,為運載水果、柴炭、五穀、豆餅等貨運船舶停泊處。


  14、新橋電船碼頭:位於東新橋下側,石階駁岸碼頭,為漳碼廈汽船、木帆船停泊處。民國時期,碼頭有竹篷搭成的售票處和候船亭閣,竹亭閣於1949年初被洪水沖毀。為載運旅客、行李包裹、棉紗布匹、日雜百貨等的客貨兩用碼頭。

  15、帝君廟碼頭:在電船碼頭下側(原為水潮埕古碼頭),關帝廟前,石階駁岸碼頭,是石美、石碼、海澄、浮宮和北溪客貨船舶常泊處,包括木、竹排、魚貨、水果等貨物上水。

  16、五通碼頭:在帝君廟碼頭下游,竹排沃與草寮街相接的大榕樹前,石階駁岸碼頭,是廈門貨運機帆船、大木帆船的常泊處,杉排、竹排停泊上水。

  17、靈興宮碼頭:在五通碼頭下游,靈興宮前,簡易石階踏步碼頭,同安花生油船起駁碼頭,因每趟都為宮廟添油答謝,故亦稱油王廟碼頭。解放後為農運船舶停泊點。

  18、九渡尾碼頭:位於草寮尾陶器廠前,古渡口,解放後新築單向石階踏步碼頭,亦稱交力埕碼頭,為運載陶瓷、茅草、稻草、農肥等農運船舶停泊點。

1960年6月9日大洪災後,南門溪河道淤積日甚,船舶不能靠岸作業。龍溪航管總站於當年冬季,在大路頭碼頭下側,新建一座鋼筋混凝土棧橋式碼頭,雙向式台階,長18米,寬5米,深12.3米。1961年又於塔仔腳碼頭駁岸,新建鋼筋混凝土棧橋式碼頭一座,雙向式台階,長20米,寬5米,深10米,距水面高3.7米。兩處新建碼頭均可停靠貨運汽車進行裝卸作業。 

 1982年後,漳碼廈航線停航,碼頭淤塞廢置,唯新建兩座棧橋式碼頭,今為機動車裝運溪沙使用。洋老洲春興埕碼頭也為裝運溪沙使用。


  此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南門溪畔還有以下專用碼頭:


  1、蜈蚣山水塢,木材公司專用,是停泊木材(排)和起水碼頭。


  2、中山橋南,驛路街柴炭碼頭。


  3、頂洲紅林窯,紅料(磚瓦)、茅草碼頭。


  4、新橋南望高樓,水果和殼灰碼頭。


  5、中山橋燒灰巷,殼灰碼頭。


  6、洋老洲伙夫窯碼頭,在今瀛洲亭址。


  7、竹排水塢在竹排沃廟前,沿岸停泊。


  8、「尿船仔」碼頭,東鄉、南鄉運載人糞尿的農運船,停泊於草寮尾和東閘口兩處,農民挑尿桶入城買尿,倒入船「肚」集中運回;西鄉「尿船仔」停泊于洋老洲擺渡頭,都以尿桶盛裝,不倒入船「肚」,船比較「乾淨」。


  9、紅料(磚瓦)簡易碼頭,在東閘口至臨江樓碼頭之間,有2—3座為單向碼頭。

作者簡介:韓海榕,原閩北一林場場長,退休後居於漳州,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漳州地方文史的研究,有「漳州地方史活字典」之稱。2007年4月去世,享年70歲。

供稿:薌城區政協文史委


圖片:南風僑批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