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預告丨青蓮衫子藕荷裳——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展

吳文化博物館 發佈 2024-04-26T17:51:34.946410+00:00

葉聖陶先生曾在《藕與蓴菜》一文中這樣描述:「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巾,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軀幹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康健的美的風姿。」

葉聖陶先生曾在《藕與蓴菜》一文中這樣描述:「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巾,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軀幹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康健的美的風姿。」寥寥數語勾畫出水鄉婦女的服飾與勞動之美。

江南水鄉婦女自古便有自己流行的服飾,蘇州(原吳縣)東部一帶的農村地區更為講究,其中又以甪直鎮最富有代表性。

甪直古名甫里,是江南水鄉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望陽澄湖,南臨澄湖、萬千湖,西靠獨墅湖、金雞湖,鎮內市河與吳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大直江相通,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豐富的水系孕育了水鄉的特色和富繞,以甪直為代表的蘇州(原吳縣)東部地區,早在五六千年前就開始了水稻的種植。此後數千年,當地居民因地制宜,世世代代耕田種稻,稻作農業逐漸成為其主要的生活來源。

在此背景下,一代代農村婦女在勞動中,創造發展了包頭巾、拼接衫、襡裙、襡腰、胸兜、拼襠褲、卷膀、百衲繡花鞋等獨特的水鄉婦女服飾。這些服飾最初是為了適應田間勞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水鄉女子的聰穎靈巧將這些普普通通的土布衣衫裝點得精細多姿。她們梳盤盤頭,身著俏麗的拼接衫,下穿襡裙拼襠褲,足蹬一雙繡花鞋,從少女到老婦,在光陰流轉中演繹著水鄉女子平凡又踏實的一生。

2005年6月,甪直鎮文體中心將該服飾命名為「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並成功申報為蘇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6年5月,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凝結著水鄉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與造物智慧,是近代甪直鎮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縮影,不僅呈現了形式多樣的藝術特徵,也是甪直水鄉民俗文化、民間技藝得以展現的重要媒介。因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常被讚譽為「蘇州少數民族服飾」。其蘊含著的眾多珍貴的有形及無形資源、物質和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持續深入地研究與傳承。

甪直水鄉婦女日常穿著的服飾,主要有包頭、拼接衫、襡裙、襡腰、胸兜、拼襠褲、卷膀、百衲繡花鞋八大件,此外還包括鬢角兜、長裙、夾襖等。隨年齡和季節的不同,產生豐富的變化。按年齡可分為中青年婦女服飾和老年婦女服飾兩大類。按季節可分為春秋季服飾、夏季服飾和冬季服飾。舉行禮儀活動時,還有專門的甪直水鄉婦女禮儀服飾,包括婚禮服和壽衣等。

其中春秋季服飾的特點最為突出,面料多用花布、土布、深淺士林布等,色彩對比鮮明,艷而不俗,幾種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裝剪裁得體,縫工精細,裝飾性很強,拼接、滾邊、紐絆、帶飾、刺繡等裝飾工藝很好地顯示了服裝的風格特徵。既可穿用于田間勞作,也可用於「打蓮廂」「唱山歌」等文娛活動。

包 頭

形似等腰梯形,尾部墜著彩色吊穗,女子行動時,吊穗也有節奏地晃動,形成鮮明的裝飾效果。包頭既具有攏發、抵風、遮陽以及防蟲的實用功能,又具有點綴服飾,美化生活的審美趣味。

胸 兜

又稱「肚兜」,菱形,頸窩處貼邊繡花,系一條紅帶或銀鏈條掛於頸上,左右兩角各系帶子,在後背打結。盛夏時節,水鄉婦女在農閒納涼時常單穿肚兜,自然率真又大膽活潑。

拼接衫

拼接衫是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八大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被稱為「大襟拼接衫」或「接衫」。其拼接之處均為水鄉婦女勞作時易磨損的部位,一旦破損,可直接局部更換,代替了傳統打補丁的縫補方式,巧妙延長了使用壽命。

襡 裙

襡裙由兩大塊裙片構成,長度齊膝,裙腰兩側收褶,腰頭兩段加上系帶。襡裙不僅使得婦女腰部有支撐力,不受風寒侵襲,細腰寬身的設計更能勾勒出婦女婀娜的身姿。在平疇田野間方便時,亦可起遮羞作用。

襡腰穿腰

襡腰通常由一小一大兩層異色棉布拼合而成,兩層棉布間藏一口袋,用以放置隨身物品或播種所需的種子。襡腰外緣多以異色布條滾邊,既作裝飾也防止破損。

穿腰又被稱為「作腰板」「穿腰板」,兩端縫有紐扣可與襡腰連接,由多層布料衲成,質地硬挺,給予腰部撐托之力,減輕婦女們彎腰勞作時的疲憊感。女子們常在穿腰上繡制精緻靈動的紋樣,以此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拼襠褲

拼襠褲是甪直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民間較為常見的褲裝式樣之一。褲腰肥大,褲長僅過膝蓋,短而窄的褲腿使婦女們在稻田裡勞作時活動方便,不被蚊蟲叮咬。拼襠褲多由深色布與藍印花布拼接,不僅延長了拼襠褲的使用壽命,還豐富了整體的視覺效果。

卷膀

卷膀普遍用於江南水鄉地區的勞動生產之中,上下端用布帶裹在腿肚上,可抵禦風寒,防止塵土雜草侵入和蚊蟲叮咬,避免褲腿沾染泥漿。若下水田勞動,可隨即取下,非常方便。

繡花鞋

繡花鞋層層衲底,鞋面上刺繡精美的吉祥圖案,後跟縫繡花鞋拔。布鞋鞋尖上翹的稱為「扳趾頭」,多穿用於禮儀活動。鞋尖向前拱出的稱為「豬拱頭」,多為日常穿著。有趣的是,百衲繡鞋是不分左右的,永遠不會穿錯。

改革開放前,甪直水鄉地區的婦女,每逢農閒季節都留在家裡縫製服飾。年輕姑娘常常跟隨母親與鄰里鄉親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通過傳、幫、帶的形式,開始學習針線活。一般來說,姑娘到出嫁之前基本上能獨立縫製。千百年來,水鄉婦女服飾就通過這樣的形式代代相傳。

勞動婦女們厲行節儉,在裁衣縫繡時也貫徹了物盡其用的造物理念。服飾主體部分,多用大幅完整的面料,剪裁完衣片的邊角料用來製作接袖、衣領、包頭拼角等小面積部位,既變廢為寶,又使服飾主體與局部細節和諧統一。

在形制結構、色彩紋樣的表達上,水鄉婦女們以親近、模仿大自然為源,融合自身的認知、情感和經驗,使其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她們飽含對生活富裕安樂的美好憧憬,對自然的無限熱愛,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創造力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水鄉婦女服飾。

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的生存發展,與甪直的生態環境及生產方式息息相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蘇州地區農耕經濟逐步轉型,城市化發展迅速,民風民俗也隨之變化。傳承了千百年的水鄉婦女服飾的「實用性」逐步淡化,呈現出與現代城市生活不適配的特徵。同時,積澱著千百年稻作文化與生活經驗的服飾製作工藝也瀕臨失傳。

近年來,吳中區及甪直鎮政府圍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作了大量發掘、搶救、傳承、弘揚等工作。如成立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博物館,以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為載體每年舉辦「中國·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文化旅遊節」等,但由於生存土壤的缺失,其保護仍然存在著許多丞待解決的問題。

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吳中博物館對館藏的一百餘件甪直水鄉婦女服飾,進行了系統的清點、分類、登記造冊等工作,並採取清洗、修補、除皺等保護措施。期間,走訪調查了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博物館、傳習所等保護展示場所,對甪直非遺工作主要負責人、裁縫師傅及水鄉婦女進行口述採訪記錄,為其保護傳承工作留下階段性的調研成果。

「青蓮衫子藕荷裳——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展」將於3月8日至6月11日在吳文化博物館二樓吳頌展廳展出。屆時,我們還將推出豐富的課程、手工坊、服飾體驗等活動,誠邀您來了解更多甪直水鄉婦女服飾背後的故事,體驗別有情致的蘇州水鄉民俗!

「匠藝對談」觀眾招募

時間:2023年3月8日

一、15:00-16:00 開幕觀禮

15:00-15:20 開幕儀式

15:20-15:30 甪直連廂表演

15:30-16:00 甪直水鄉婦女創意服飾走秀

二、16:00-16:30 匠藝系列文化對談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一樓報告廳

報名人數:50人

報名通道:以下為「匠藝對談」活動的報名連結,開幕儀式活動可在吳文化博物館一樓,特一展廳前觀看。

(☝識別或掃描小程序碼進入預約界面)

特展預告

青蓮衫子藕荷裳——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展

展覽時間:2023年3月8日-2023年6月11日

展覽地點:吳文化博物館二樓吳頌展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