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歐洲上位,美國走上霸權道路,又為何終將宣告覆滅?

朝子亥 發佈 2024-04-27T00:57:22.331702+00:00

而對於美國人來說,美洲大陸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應許之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一窺美國的崛起之路,其中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西方世界自古便有「應許之地」的神話傳說,那是一片流著奶和蜜的沃土,是上帝賜予它那最虔誠民族的獎賞。而對於美國人來說,美洲大陸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應許之地」。當最初一批歐洲殖民者來到這片未知的新大陸,他們不會想到自己將創造出一個未來控制整個世界的超級大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一窺美國的崛起之路,其中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一、應許之地

《聖經·創世紀》中記載:「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對於1620年,登上五月花號的那100多號人來說,他們正是拋棄了自己在英國的一切,秉承著上帝的旨意前往未知的美洲大陸。

這並非是第一艘從英國啟程駛往北美的移民船隻,但卻被當做美國社會發展的標誌。究其原因就在於這艘船上的人們為美洲大陸帶來了舊世界向新世界轉變的信條。船上載有一批英國清教派分離主義派的信徒,這是英國清教中最激進的一派,在英國受到國教的迫害,於是一部分教徒決定遷居北美。

正是在這群教徒的帶領下,在登陸北美大陸前,五月花號上的人員簽署了一份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在這份公約中,擬定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實行自治管理。在彼時整個歐亞大陸還處在皇權和神權統治的時代,北美的荒涼之地,一群被舊大陸遺棄的人在他們不自知的情況下,為未來的美國奠定了民主管理的基石。

和封建社會的天賦神權、天賦皇權相比,這種有著最初民主色彩的自治團體,無疑是一種進步。雖然「自由、民主」這兩個詞語已經被西方尤其是美國給抹黑搞臭了,但毫無疑問,它們永遠是人類需要為之努力的方向。

真正的廣大民眾的「自由、民主」從未實現過,而歷史上的資產階級民主,也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民主。

五月花號的這份公約,也被稱為美國的出生證明,而等到美國真正的誕生,還得到1776年美國打贏獨立戰爭後,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從1607年英國人在北美沿岸建立第一個殖民地開始,英國不斷地開墾擴張,到了18世紀30年代,英國在北美東海岸已經有了13個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政治體制依照英國建立,但英國本土對待殖民地的態度則是把它當做攫取財富的工具

殖民地東北部工商業發達,是主要的工業區;中部有著平原優勢盛產糧食;南部氣候溫暖,種植園經濟盛行。整個北美殖民地成為了英國的原料供給地和工業品的傾銷地,長期的經濟盤剝,助長了殖民地的反英情緒,尤其是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實行分而治之的辦法,割裂不同殖民地的聯繫,挑撥它們之間的矛盾,好讓自己的殖民統治能夠更加穩固。

這一套是英國的慣用手段,殖民印度時也是如此。不過和印度社會長期處於種姓制度高壓之下不同,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本就是為了逃避歐洲的戰亂和壓迫才跑到新大陸的,他們更具有反抗精神

在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之下,北美殖民地最終決定武裝反抗英國,當然這之前,殖民地民眾也曾向英國國王提交請願書,並未提獨立之事。但這些抗議均被英國政府以武力鎮壓。

為什麼面對群眾的抗議,統治階層總是選擇以武力鎮壓,而絲毫不願讓出一些利益給民眾呢?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人類社會的歷史,不外乎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鬥爭罷了。

以北美殖民地的軍事實力,難以與英軍抗衡,因此戰鬥打得十分艱難,只能採取伺機破敵,等待外援的方針,而這個拯救了美國命運的外援,就是遠在歐洲大陸,一向和英國不對付的法國。

1777年夏,英軍將領伯戈孤軍深入,遭到美軍的襲擊,損失慘重,五千名英軍向美軍投降。此戰大振美軍士氣,也促使了法國、西班牙、荷蘭先後向英國宣戰。隨著形勢逆轉,焦頭爛額的英國既要應對歐洲戰場,還要兼顧北美戰場,逐漸感到力量不支,最終決定停戰,被迫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如果沒有歐洲各國向英國宣戰,單憑北美殖民地的實力,根本難以抵擋英軍的進攻,美國恐怕也就不復存在了。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美國,還是個亟待發展的弱小國家,究竟走怎樣的發展道路,成為了擺在美國面前的第一大難題。

二、發展契機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美國獨立後雖然建立了新型的政治體系,但在經濟基礎上,還需要面臨選擇。究竟是走北方的工業道路,還是走南方的種植園經濟?

想要發展工業,除了有工廠、機器之外,還需要有大量有過基礎教育的人來勞動。而南方的農業經濟同樣也需要人力來種植。這種從不同的經濟利益出發的分裂,逐漸在美國形成了南北兩大利益集團,而唯有戰爭才能解決這個利益矛盾。

如今我們知道,只有發展工業才是正確的,但彼時的美國人不知道啊。就算知道,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又有誰能心甘情願地作出犧牲呢?美國南部種植園的棉花產業幾乎成為了美國農業出口的最大產業之一,而相比於北方的工業,南方的財富全都出自土地和奴隸勞動

這種血腥的對人力的無情壓榨,註定了南方種植園經濟的不可持續。南北戰爭的爆發,也成為了決定美國未來命運走向的關鍵一戰。

為什麼發展資本主義工業在那時才是強國之路?相比於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資本主義的大工業生產,可以說是對人力的更進一步利用。生產力越是發展,人類的分工便越進一步細化。換句話說,一個民族、國家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最明顯地表現在分工的發展程度上。

古人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現代社會又豈止360行。一個新職業的誕生,也就意味著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更進一步的分工。

資本主義的本質是逐利的,它不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生產出來的剩餘僅僅供給少數統治階層享用。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它生產商品不是為了自己的使用,而是為了銷售賺錢。譬如一個皮鞋廠,生產出來的數以萬計的皮鞋,也不是供工廠老闆自己穿的,而是拿到市場去賣,賺的錢一部分再接著投入生產之中。

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邏輯是先用錢去買商品即原材料、機器、勞動力,再賣掉生產出來的商品去換錢,如此循環往復。可是別忘了市場上不只有一家公司、工廠在生產,而是處在無時無刻的競爭中。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商品堆積如山,再也賣不出去,經濟危機也就來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它讓人們擺脫了過去那種分散的、愚昧的生產生活,它讓越來越多的人集中在共同的勞動場所里,為著完成同一件商品而勞動。生產的高效率,帶來了高額的利潤回報。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這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發展掃清了一切障礙,至此美國的發展,向著工業化的道路大踏步地前行,開啟了追趕歐洲的階段

彼時的歐洲大陸正在經歷著什麼呢?19世紀60年代的歐洲,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了西歐,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正在竭力維持他的統治,而普魯士還在追求著德意志國家的統一。為了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普魯士在1870年7月向法國宣戰,戰爭還沒持續多久,法軍就節節敗退,拿破崙三世更是親率10萬法軍在色當向德國投降。

法蘭西難道這麼弱嗎?這是因為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並不穩固,而普法戰爭前夕的普魯士軍隊是歐洲大陸最強的軍隊。在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投降不久,即9月4日,巴黎城內爆發革命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由資產階級組成新政府。隨後的巴黎公社革命更是震撼了整個歐洲。

而英國在19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失去了工業壟斷的地位,被美國逐步趕超。這其中除了工業革命時期先發國家技術壁壘積累的還不高之外,還源於美國在戰後重建期間國內政治穩定,通過西進運動吞併了大量的土地,為美國的工、農業發展開闢了廣袤的原料供應地和市場。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期正好趕上了歐洲戰亂不斷,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陷入戰爭陰雲,複雜的政治局勢阻礙了歐洲各國進一步的經濟發展。同時美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片未開發的西部土地給美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三、競爭和霸權

美國經濟崛起的這些條件在21世紀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也有相似表現。中國經濟是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開始騰飛的,彼時的美國剛剛經歷「911」事件,將戰略重心轉向中東反恐,選擇和中國握手言和,給了我們和平發展的時間。同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美聯儲降息事件,讓國際資本發現了中國這個穩定的巨大潛力市場,從而積極進入中國。

有了工廠和機器還得需要有人來生產,中國數億的勞動群眾,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商品的生產、消費全都依靠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而這個群體愈是龐大,它所能迸發的力量就愈是驚人。「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資本主義不是完美無瑕的,相反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它既承襲著過去社會的廢墟又孕育著新社會的胚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構築了它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這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競爭」,這是資本主義的底層邏輯,如果沒有自由競爭,那麼也就不存在什麼資本主義社會了。

這種競爭是為了爭奪有利的銷售市場以獲得更多利潤,它不僅表現在商品市場上公司之間的競爭,也以國家之間的競爭為表現形式。競爭貫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一個人的存在不能為公司帶來利潤,也就是說不能為資本而工作,他就會被無情地拋棄。在龐大的資本機器中,每個人都如齒輪般連接運轉著。而這種競爭,只是以個人、企業、國家為其外在的表現形式,它的本質是資本的增殖。

於是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終究會走向戰爭。正如在國內市場的自由競爭中終究會出現一個或幾個壟斷集團,成為壟斷各行業的大財閥。而在國家之間的競爭中,也終究會出現一個或幾個最強大的國家形成對全世界的壟斷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皆是各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奪利益而挑起的戰爭,正是通過這兩次大戰,讓美國登上了霸權的寶座。

隨著壟斷組織的發展,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逐漸融為一體,美國也就發展成為了通過金融資本掠奪全球財富,其國內經濟、政治由少數人掌控的國家。那一抹獨立戰爭時期的自由、民主色彩,也在此過程中消失殆盡。

隨著一戰接近尾聲,美國也迎來了它從成立之初發展的第一個高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1929年經濟大蕭條還沒到來。十年間美國社會傳統的清教徒道德趨向崩潰,享樂主義大行其道。

空前繁榮的美國社會飲下了用戰爭果實釀造的勝利美酒1929年的大蕭條卻突然打碎了這一切的光鮮和奢華,當時的美國上流人士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十年的繁榮、百年的發展,會在一夜之間陷入空前的蕭條。

這場發源自美國進而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如魔咒般纏繞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一再地向世人宣告著這個世界一切表面的繁榮都如夢幻泡影,受它奴役的也正是埋葬它自身的掘墓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