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繳獲3000床毛毯,政委王直卻命人全部剪碎?數千人免受凍傷

將令如山 發佈 2024-04-27T05:03:28.314428+00:00

通過劉雲剛的回憶,我們仿佛也看到了曾任20軍89師政委的王直是如何發揮聰明才智,保護數千人免受凍傷的。

《海峽都市報》曾登載過記錄長津湖戰役將領遺物捐獻全過程的文章。其中有講述到劉雲剛先生捐獻王直將軍遺物的故事。通過劉雲剛的回憶,我們仿佛也看到了曾任20軍89師政委的王直是如何發揮聰明才智,保護數千人免受凍傷的。

熱血勇赴寒冰場

王直將軍對女婿劉雲剛和兒子王東炎的影響非常大,相比於劉雲剛,王東炎對王直將軍更為了解。王東炎先生曾經專門為父親寫過一篇誕辰紀念文。

文章中,王直將軍擁有非常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這是因為王直自從入伍參軍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擔任著所屬作戰部隊的政治工作領導。

而除此以外,王直還擁有特點鮮明的作戰指揮藝術。這從王直在長津湖戰場上的決策表現就能看出來。

時值1950年11月初,王直和師長餘光茂奉命率領9兵團20軍89師入朝參戰,當時軍列從山東袞州出發,越往東北地區走,政委王直越來越不安,他感受著冬天的寒氣,敏銳地意識到此行所面對的敵人除了美軍,或許還有嚴寒。

畢竟他們的行動很倉促,大家基本上都是到火車上以後,才知道自己即將出國打仗。9兵團會突然收到入朝的命令,與鄧華的建議有很大關係。

早在志願軍入朝之前,鄧華就注意到美軍飛機增加了在鴨綠江地區偵察掃射的次數,這讓鄧華很擔憂,他找到洪學智,與洪學智一對,二人均認為美軍已經注意到中國軍隊在進行集結行動。

這意味著中國志願軍如果要入朝,一定要非常迅速地集中過江,基於此,鄧華和洪學智聯合向彭老總提出建議:最好讓志願軍的4個軍一起過江,以前制定的「2個軍一起過江」,在當前敵人頻繁的偵察掃射下,很容易受到狙擊。

此外,鄧華還提出,必須得「儘快增調部隊」,因為中方無法獲取制空優勢,敵我雙方的差距又非常大,僅讓13兵團入朝,很難保證前線作戰優勢,也無法保障後勤穩定。

彭老總很認同鄧華的觀點,在組織志願軍4個軍一起跨過鴨綠江以後,宋時輪接到急令,要求他帶著9兵團儘快入朝。

從戰役結果來看,9兵團的強勢插入讓志願軍在第一、二次戰役中的贏面明顯增大,但從過程來看,由於安排很倉促,這導致9兵團在朝鮮戰場上出現了大批人員凍死、凍傷的情況。

唯有王直和餘光茂帶領的89師,凍傷減員甚至沒有破百,9兵團中最少的。

未雨綢繆定生死

89師能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極寒天氣中戰鬥和避免過多減員,一是因為王直意識到寒冬的威脅後,就迅速組織師團政治機關加強防寒防凍的宣傳工作。

二來王直在列車停靠東北後,要求所有指戰員儘可能籌集棉大衣,最大限度地確保每名戰士都可以穿上防寒衣物。

可由於時間太短,部隊內還是有一部分戰士沒有領到棉帽、棉鞋以及棉手套。等進入朝鮮後,哪怕戰士們已經穿了棉大衣,仍然被凍得瑟瑟發抖。

王直太清楚寒冬對人體,尤其是耳朵、四肢的傷害,於是和師長餘光茂動員大家,將一些棉被拆掉,做成棉帽以及棉手套,分發給此前沒有領到棉帽、棉手套的戰士。到宿營時,大家就擠在一起取暖睡覺。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89師已經準備得相當充分,如果再出現凍傷也只能痛罵賊老天了。不得不說89師很幸運,他們是9兵團中最早入朝,最早與嚴寒對抗的部隊,但入朝後沒多久,他們便與美陸戰一師第7運輸大隊遭遇。

靈活機變立戰功

當時部隊內有些戰士穿著單鞋,這導致他們的腳不可避免地出現凍傷,王直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搞點保暖的東西,恰好美第7運輸大隊送上門來,一番打鬥後,89師繳獲了3000床毛毯。

按照慣例,這些毛毯其實都應該上交,但王直沒有這樣做,他命令戰士們立刻將毛毯全部剪碎,然後將其分發給沒有棉鞋的戰士,戰士們互相幫忙,把這些毛毯碎片製作成包腳,以此來保證腳不會在極寒天氣中被凍掉。

說實話,如果沒有王直的神來一筆,89師或許也會像9兵團的其他作戰部一樣,凍死、凍傷數千人。

雖然從管理慣例上來講,王直犯了大錯誤,竟然擅自做主處理戰利品,但他也因為這個「錯誤」,數千人免遭凍傷。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89師因為凍傷而導致的減員,只有40多人,占全師人數的0.4%左右,最大限度地保存了89師的戰鬥力。

當長津湖戰役進入最後階段的追擊時,89師從所有作戰部中脫穎而出,成了唯一一個能成師建制展開追擊的部隊,而且他們也取得了讓志司讚不絕口的重大戰果。

據《決戰朝鮮》一書披露,東線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部隊的確取得了輝煌的戰略性大勝利,可其間傷亡也格外地觸目驚心:

「東線傷亡4萬餘人,其中凍死凍傷就有3萬餘(1000多人凍死)……9兵團中部分部隊的凍傷減員一度達到22%,這可以說是我軍戰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凍傷教訓。」

也是因為此戰直接凍掉了9兵團的元氣,在之後的第三、四次戰役中9兵團一直在休整,直到第五次戰役,9兵團才正式出現在前線戰場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