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蔚:歌劇《鸞峰橋》聚焦農村大地 每個人物都是從泥土中走出來的

寧德網 發佈 2024-04-27T05:35:23.772305+00:00

2月28日,原創歌劇《鸞峰橋》作為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在中央歌劇院上演,這也是該劇首次進京演出。

2月28日,原創歌劇《鸞峰橋》作為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在中央歌劇院上演,這也是該劇首次進京演出。歌劇《鸞峰橋》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寧德地委主要領導一行深入下黨鄉實地調研指導為背景,生動演繹了下黨鄉的鄉親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奮力擺脫貧困、走向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已經製作了數十部經典大戲的導演陳蔚表示:「這一次,我們將歌劇藝術聚焦於中國的農村大地,舞台上每一個人物都是從泥土當中走出來的。」

據陳蔚介紹:「《鸞峰橋》由中共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組織策劃,寧德市畲族歌舞團聯袂福建省歌舞劇院、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閩江學院聯合製作。據說,原本福建當地打算以鸞峰橋為題材做一部音樂劇,於是找到我。我一聽《鸞峰橋》心生歡喜,因為之前對鸞峰橋這個地方有所耳聞。最開始他們想做音樂劇,但是我覺得這樣一個重大題材還是做正歌劇更合適。鸞峰橋作為一個非遺的標誌性建築,本身就非常具有美感和音樂感,我覺得在這個地方發生什麼樣的故事,用音樂和歌劇展現都是最合適的,所以我們一拍即合,我馬上就帶著團隊去當地採風了。我這個人做任何戲都要採風的。只有通過採風,我們才會知道精準扶貧有多麼艱難。原本要開車兩小時,披荊斬棘走路三小時才能到下黨,但是我們現在開車一會兒就到了,這真的是巨變,它的變不是那種斷裂式的,它所有的傳統和美好的東西都保留的那麼好,包括鸞峰橋。當時陪我們的下黨鄉黨委書記,她能叫上所有路過的村民的名字,真是黨和人民是在一塊的。這種感覺讓我一下子沉到生活里,你深入進了生活就好像是摸到了他們的脈,摸到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從劇本的結構,到人物的設置以及音樂的結構,都花了很多的時間,深入生活、深耕創作,我覺得這一次是將歌劇藝術聚焦於中國的農村大地,這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從泥土當中走出來的。男一號鄉黨委書記大周就是卷著褲腿,聞著泥土的芳香為老百姓服務的。女一號呂薇扮演的翠紅姑娘,隨著愛人來到了下黨鄉,但是因為太窮了過不下去,就走了,之後下黨鄉變了,她又回來了。一個農村姑娘的命運和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完全連在了一起,這樣的故事非常適合用歌劇來表現。

陳蔚有自己的御用鐵軍班底,團隊高手如雲,陳蔚說:「每部作品我還是會挑的,讓大家去最適合的位置上工作,我的要求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不是合成的那幾天才是整體,而是在創作之初就不停的開會研究,我們對方案的論證是非常嚴苛的。歌劇就是一個綜合藝術,它需要非常嚴謹嚴密的配合。那麼在這一點上我是全管的,從劇本開始管起,到音樂,再到二度創作,所有的部門,小到一個道具我都會要求堅守品質。藝術上的這些細節代表的就是這部戲品質。我是絕不允許粗糙的,包括演員的表演,每一個台步、站位確實都是非常嚴苛的,但是我們的方法又是科學的方法。因為歌劇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它其實是非常科學的,假如你真的掌握了科學的密碼,你的創作是會如虎添翼的。」

作為福建一個非遺的標誌性建築,鸞峰橋的榫卯結構也被導演陳蔚賦予了特別的含義。她說:「黨和群眾就像榫卯一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你也是木料,我也是木料,大家一起聯手打造這座幸福之橋。」舞台上,隨著橋的幾次旋轉,舞美呈現出不同的意境。這座橋意味著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而在人們改變山村面貌的時候,鸞峰橋又是脫貧致富的見證者,此刻這座橋已經不再是物理空間的鸞峰橋,而是人們心中的一座擺脫貧困的幸福之橋。

歌劇《鸞峰橋》融合本地藝術家和國內一流業內專家,曾經數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的著名作曲家章紹彤先生擔當作曲,歷史學博士劉國平先生擔任藝術總監,同時與陳蔚導演有著常年合作經歷的青年編劇錢曉天與劉國平先生擔任聯合編劇。作為編劇之一的錢曉天說,劇中那些人物身上在生活都有原型,比如說當年給地委書記挑著扁擔送綠豆湯的老王,還有那個帶領大家造水電站的鄉黨委副書記老劉,在採風中他們和主創們坐在一起聊天、喝茶、回憶往事。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錢曉天的心,刺激了他將這些人作為戲劇人物原型搬上舞台的衝動。於是,在後來的劇本創作中,那個在下黨開幸福茶館的老王,就成了劇中的那個老王。那個帶領鄉親們搬送水泥的劉副書記,就成了劇中的大周。至於女主角翠紅的原型,則是當地一個陳列館的講解員。

在音樂創作上,陳蔚覺得這一次找到了中國原創歌劇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的一個特舒服的感覺,「特別是音樂文本和音樂的完全吻合度,它就是一個歌劇的劇本,它就是一個歌劇的音樂,結構非常勻稱,該有的序曲、詠嘆調、重唱、合唱,所有的元素都很自然,而且這些元素的組合特別貼切特別默契。該唱詠嘆調或者重唱的時候,它自然就有了,這是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陳蔚說,這種非常默契的狀態得益於作曲家章紹同和藝術總監劉國平兩位當地的大藝術家,他們幾乎在福建生活了一輩子,他們對於人文歷史、地域風情、地方音樂的極其深刻的了解為戲劇創作提供了大量養分。陳蔚感嘆地說:「這樣的故事真適合唱歌劇,章紹同老師是閩東人,他的根就在閩東這塊土地上,他的音樂不但有歌劇的大氣磅礴,裡頭有非常棒的合唱,展現農民的那種自強不息的群像,同時他的詠嘆調還都寫得非常的好聽入耳,重唱也寫得很好。」

《鸞峰橋》的首演以及在京的演出堪稱全明星版,幾位主演都是北京或者福建當地響噹噹的名角兒。男一號大周書記的扮演者高鵬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男中音歌唱家,扮演翠紅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呂薇,老王的扮演者是中央歌劇院男低音歌唱家田浩,而二林的扮演者王楊同樣是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歌劇演員,此外,劇中人陳丹和吳廠長的扮演者劉淘和劉明江都是福建當地很有影響力的著名歌唱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