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存成老茶,不是更有價值更好喝嗎?怎麼就不宜久存了?

小陳茶事 發佈 2024-04-27T07:37:26.553351+00:00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前段去朋友辦公室喝茶。茶過三巡,四處亂瞟的李麻花,瞥見他辦公室里有個帶玻璃櫥窗的柜子,老遠一看,擺著的全是茶葉。幾乎都是單泡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去朋友辦公室喝茶。

茶過三巡,四處亂瞟的李麻花,瞥見他辦公室里有個帶玻璃櫥窗的柜子,老遠一看,擺著的全是茶葉。

幾乎都是單泡茶。

有罐子裝的,有抽屜小盒裝的,細看茶名,幾乎全是有一陣子市面上流行的一斤十萬打底上不封頂的,天價茶。

邊把玩這些傳說中很遙遠現在卻近在眼前的茶,邊跟他閒聊:「這麼多好茶擺著,怎麼不喝呀?」

朋友微笑,「都只有一泡,哪捨得喝,且擺著吧。有的都放了好幾年。」

我調侃他:「那些朋友圈裡曬茶的人估計都跟你一樣,擺拍完了收起來放柜子,過兩天換個場景繼續擺拍,於是『土豪茶客』就誕生了!」

「但是,岩茶不宜久存,尤其是進了泡袋鐵罐里的,要是封口不緊,茶葉早早就變味了,你不怕嗎?」

這時候肯定有人抬槓,岩茶存成老茶更有價值更好喝,怎麼就不宜久存了?

諸位看官先不急,且聽村姑陳慢慢道來。

《2》

「岩茶有最佳飲用期」的說法是近些年才提出來的,以前的岩茶是——「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按照過去的說法,要有一定的存放年限,在時間賦予的自然發酵和轉化之下,茶湯越發紅艷,岩茶身價倍漲。

但是這般存放岩茶,是基於當時岩茶界普遍流行高火功,這種岩茶剛做出來的時候煙燻火燎,根本不宜馬上飲用。

須得隔上一年,才能漸漸褪火,適宜飲用。

過去的武夷岩茶焙火程度究竟有多高,是今天很多人想像不到的——剛焙出來的岩茶酥脆到一捏就斷,每一根干茶都透出焦香,似糊非糊,這會要是馬上喝還會燙嘴,多喝兩口嘴巴立馬起泡。

重火烘烤之下,茶葉含水量低,乾燥酥脆,必須封箱存放,靜待退火。

在退火的過程中,茶農們發現茶葉邊存放邊轉化,茶湯紅濃透亮,滋味醇厚順口,存得越久,越有陳年老酒的感覺。

存得久,加上轉化得好,便能獲得「三倍價」的好茶。

所以,武夷茶農才制定出岩茶的民間通行使用指南,那就是「隔年陳」,當季的岩茶不能喝,要放至第二年退火大半才行。

《3》

而現在的喝茶人,誰喝過這麼重火功的岩茶?

連見都少見。

這並不能怪喝茶人挑剔,不接受火功重的岩茶,是整個武夷山的流行趨勢。當前,岩茶在工藝上,正在不斷地「降火」。

在商人猛力追逐商業利益的現階段,你要告訴他們新焙的岩茶放一年才能銷售,他們立馬掉轉頭去下一家,告別你的時候,連衣袖都不揮一下。

他們在武夷山收茶時,別的要求沒有,只要茶葉一下焙就能入口,就能包裝起來上架銷售,精明如商人,對他們來說,把茶囤在倉庫里等一年再賣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於是,武夷山茶農們只能通過調整火功來達到商人的要求。

但是,這火功低了,時常導致茶葉焙不透,就讓岩茶生成了致命的缺陷。

焙火時,青葉遇到高溫表皮便會捲曲收緊,此時極有可能出現茶葉的表皮烘烤到位了,而火功卻並沒有延至茶葉內部的情況,過去,焙茶師會加大焙火力度,巧妙地讓茶葉內部也能焙熟。

而現在,制茶師小心翼翼,生怕熟了裡面,卻焦了外面,故不敢加火。

在火力不夠的情況,炭火無法深入到茶葉內部烘烤,讓殘餘水分淤積在茶葉內部。

剛開始,這些余水被茶葉表面的炭火壓制,還不會顯山露水,等到茶葉日漸退火,水分便從內部往外部滲出,從而促成了茶葉的快速「返青」。

這種茶,保質期,適飲期,都特別地短。

《4》

喝岩茶的人都知道,返青的岩茶雜味、異味、臭青味、苦澀味全面開花,不僅難喝,喝了還會讓胃不舒服。

鑑於如此情況,我們既然無法讓武夷山做茶人改變現下的焙茶技術和思路,不如就趁著每款岩茶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候喝掉。

不負岩茶不負我。

這便是村姑陳近期一直給喝茶人建議的「岩茶最佳飲用期」。

那麼,要如何判斷岩茶的最佳飲用期呢?

對初學者來說,比較簡單的判斷,就是看時間。

一般來說,岩茶焙出來後半年內要喝掉。

對於目前流行的中火岩茶來說,火功能控制茶葉的時間差不多就是半年,再往下存放,面火退完,茶葉內部的水分就要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了。

較懂茶的人,可以隔一個月把茶拿出來試喝一下,通過香、味、色等判斷這款茶還能存多久,會不會返青。

如果放置三五個月後的茶表現出來的香氣成熟帶甜,有微澀但不黏嘴,說明茶葉的穩定性還不錯,還可以放著慢慢喝。

如果香氣里甜熟之餘還有些許青感,那要提起警覺,連續幾天都試喝看看,青感還在,並且澀感加重,那便是臨界於最佳飲用期,要加速喝掉。

免得返青了,浪費一泡好茶。

《5》

每個時代,做茶的風向檣都在變化。

現在的做茶人,看不上老一輩的傳統焙火工藝,他們要改良,要創新,要適應現在瞬息萬變的市場。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鑽研出嫻熟的工藝,這一要看天份,二要看運氣。

放眼武夷山,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降低火功的同時又能保持岩茶的穩定性。

人人都在強調,文火慢燉,不至於傷其岩茶根本。

的確,如果工藝好的茶,雖然火點低,燉得透,還是能經得起存放。

不過,又有多少岩茶能真正做到如此呢?

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