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者》:無常,才是人生常態

智嫺讀書 發佈 2024-04-27T14:43:13.515304+00:00

茨威格曾說:「適度的堅持是執著,執著是良藥;過度的執著是執迷,執迷是毒藥。」在《同流者》中,主角馬爾切羅就是一個太過執著的人,他執著於讓自己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執著於隨波逐流,隱去身上一切的異常,這導致他不僅錯失幸福人生,也埋下悲劇的禍根。

茨威格曾說:「適度的堅持是執著,執著是良藥;過度的執著是執迷,執迷是毒藥。」

一個人太過執著,很少會有幸福感。

在《同流者》中,主角馬爾切羅就是一個太過執著的人,他執著於讓自己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執著於隨波逐流,隱去身上一切的異常,這導致他不僅錯失幸福人生,也埋下悲劇的禍根。

《同流者》是 「義大利現代文學三傑」之一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的代表作,這本書被稱為是義大利存在主義巨作,書中主角對自己不接納的態度,還有病態地追逐所謂的正常狀態,也道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彷徨。

1.童年時期的悲劇,為一生埋下禍患

馬爾切羅的不幸人生,在童年時期就初現端倪,一個是因為他的家庭,另一個原因是一場意外。

馬爾切羅出生在一個冷漠且混亂的家庭裡面。

他的母親很年輕的時候就結婚了,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她和孩子並不親近,在她的心裡,可能根本沒有給孩子留任何位置。

她每天都在家中匆忙進出,各種衣服胡亂丟在地上,電話沒完沒了,說話輕浮,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亂發脾氣。而且,她跟多個人保持情人關係。

她對馬爾切羅每天的關心,就是在晚上匆忙來到兒子的房間,和他說一聲晚安,然後馬上轉身離開。

作為一個母親,我很難想像如果每天不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只是匆忙地在睡覺前打聲招呼,孩子的內心會是怎樣的孤獨。而馬爾切羅就是在這樣的孤獨和冷漠中成長的。

馬爾切羅的父親比母親大很多歲,他總是給馬爾切羅一種很不安的感覺。父親很瘦,臉乾巴巴的,長滿皺紋。他很少會笑,即使偶爾有笑,也感受不到任何喜悅。

父親並不愛馬爾切羅,對他非常嚴厲,偶爾他記起來自己有個兒子,就會對著兒子大吼,甚至會很憤怒地痛打兒子一頓。

父親對馬爾切羅的嚴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馬爾切羅的母親。母親有很多情人,父親對此非常憤怒,他經常懷疑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這加重了他對馬爾切羅的嚴厲態度。

因為母親的原因,父親對她總有一些神經質,他經常正在吃飯的時候就開始吵架,把手邊的東西重重地摔在桌子上,對著母親大吼。有時,父親掐住母親的脖子,像是要把她掐死一般。

終於,在一次父親發瘋之後,他開始胡言亂語,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或許是受父親影響,馬爾切羅身上從小就有一些隱秘的暴力傾向,他看到路邊的小貓,就有想要殺死它的衝動,看到樹枝上的蜥蜴,也會殘忍地用藤條抽打它們。

從這些暴力中,馬爾切羅可以體會到一種喜悅的感覺。這種喜悅和興奮,很快又會轉變成悔恨和羞恥。他覺得自己這樣的性格不正常,應該對外保密。

他也會嘗試從小夥伴身上尋找相似感,如果他們和自己做一樣的事情,或許就可以證明自己其實是正常的,可是他的小夥伴卻拒絕和他一樣殘忍。小夥伴的拒絕,讓馬爾切羅更加確認自己的不正常。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他也嘗試過去跟父母說自己想殺死小貓的事情,希望父母能給他一些幫助。可是混亂的家庭和父母的冷漠,讓他的希望再次落空,他不得不用自己的方法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

為了逃離家庭的混亂、無序和孤寂,他迫不及待地想去學校,希望能從同學那裡感覺到一些正常的生活,但是學校對他似乎並沒有那麼包容。

馬爾切羅完美地繼承了母親美貌,端正的五官,甜美的相貌,他美的幾乎失真,像一個少女。這樣的相貌並沒有給馬爾切羅帶來好運,反而讓粗野的同學覺得他或許真的是一個女孩子。

於是他們取笑他是一個小女孩,說他應該穿女孩子的衣服。甚至有幾個學生惡作劇,在放學的路上把他按倒在地上,給他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在這樣的場景下,馬爾切羅遇到了那個改變他一生的人。

當馬爾切羅在回家的路上被同學羞辱的時候,一個人叫停了他們,並把他們罵走。他邀請馬爾切羅上車,以送他一把槍為誘惑,將馬爾切羅帶回了家。這個人就是利諾。

利諾本來是一個聖職教士,可是由於行為不端,而失去了聖職。他的不端行為,大概就是對孩子有不正當的行為,馬爾切羅就是他的又一個目標。

可是利諾也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既厭惡自己的行為,又控制不住想接近獵物。他把馬爾切羅帶回來又放回去,放回去之後又不甘心,於是再一次用手槍作為誘惑,將馬爾切羅帶回了他的住處。

面對利諾的瘋狂,馬爾切羅拿起了手槍。利諾無法控制自己,他跪在地上,祈求馬爾切羅可以殺死自己。馬爾切羅很害怕,也很清醒,他覺得自己應該滿足這個男人,於是他扣動了扳機。利諾側身倒了下去,馬爾切羅趁著外面沒人,迅速離開了那裡。

馬爾切羅再也沒有見過利諾,也再沒有聽過關於他的任何消息。他在恐懼和不安中長大成人,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公職人員。

一邊是混亂的家庭,一邊是童年時期因為無知犯下的過錯,這兩件事情,為馬爾切羅的一生定下了基調。

他變得陰鬱而憂愁,不接受自己的任何特質,時刻都讓自己顯得跟別人一樣,似乎只有隨波逐流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人。

2.正常外表下,每個人都是無常

長大之後的馬爾切羅為了讓自己回歸正常生活,決心完成兩件重要的事情。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從小到大都不正常的生活重回正軌。

馬爾切羅要完成的兩件事情很簡單,一件是找個正常的人結婚,讓自己過跟別人一樣平庸的生活,那才是正常狀態;另外一件事,則是用來掩蓋這些年因為殺死利諾帶來的愧疚。

然而馬爾切羅不知道的是,那些他認為正常的人,其實都有不為人知的無常經歷。

首先是他的未婚妻茱莉亞。他帥氣的外表和憂鬱的氣質,對茱莉亞有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馬爾切羅對茱莉亞沒有任何關於愛的情感,但是他堅持要與她結婚,這樣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結婚之前,他們一直保持著克制,雖然茱莉亞很熱情,但是馬爾切羅卻認為,過早地發生關係,會讓他們之間陷入混亂,像他父母的生活一樣。一直到婚禮完成之後,馬爾切羅都認為妻子是一個處女,非常地肯定。

但是在新婚之夜,茱莉亞卻向他坦白,在父親去世之後,茱莉亞一直被父親的一個做律師的朋友侵犯。

剛開始茱莉亞還是一個學生,律師只是偶爾在她家裡強迫她。後來律師對茱莉亞的母親說她不是學習的料,不如早早開始工作。母親感恩於律師在丈夫去世後一直對家裡的照顧,對律師的話言聽計從。

於是茱莉亞被安排到律師的辦公室做秘書,茱莉亞無法擺脫律師的控制,只能麻木地放棄了掙扎。兩人的不正當關係一直保持了6年之久,直到茱莉亞遇到馬爾切羅,律師仍然不肯放手。茱莉亞以死相逼,律師才不得不答應讓她開始正常地戀愛。

面對妻子的坦白,馬爾切羅雖然吃驚,卻並不在意。畢竟,和他混亂的家庭以及他回歸正常的決心比起來,這些事情顯得微不足道。

馬爾切羅要完成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他作為特務要完成的一次刺殺任務。馬爾切羅固執地認為,只有用另一場死亡,才能消除之前利諾的死亡為他的內心帶來的影響。

當時的執政者是墨索里尼,對於他的法西斯統治,國內有成千上萬的青年擁護者。馬爾切羅作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自然也要成為一個擁護者,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和別人一樣的人。他這次的刺殺任務,就是協助殺手,去刺殺夸德里,一個反法西斯的人。

在和夸德里接觸的過程中,馬爾切羅認識了夸德里的妻子麗娜,並為她著迷。這是馬爾切羅第一次為一個女人陷入愛情,他對妻子都沒有這樣的情感。而他喜歡麗娜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麗娜額頭上的亮光讓他感受到純潔,這種純潔似乎能洗刷掉父母帶給他的混亂和墮落。

僅僅有那麼一兩個小時,馬爾切羅對麗娜幾乎陷入了瘋狂,他在心裡幻想著自己能夠為麗娜不顧一切,拋下剛剛結婚的妻子,放棄自己的刺殺任務,只為了能和麗娜在一起。儘管麗娜對他表現得非常冷淡,他也毫不在意。

很快,馬爾切羅的幻想就被打破了,他絕望地發現麗娜是真的對他不感興趣。因為麗娜是一個同性戀,她執迷於馬爾切羅的妻子茱莉亞,對茱莉亞糾纏不休。

茱莉亞是一個正直善良的女孩,她深愛著馬爾切羅,並且果斷跟麗娜劃清界線。但是馬爾切羅就缺少這麼一份清醒。

即使他知道麗娜不正常的性取向,即使他知道麗娜是因為茱莉亞才和自己親近,他也義無反顧地和麗娜進行一種不恰當的糾纏。直到茱莉亞絕決地跟麗娜斷清聯繫,麗娜也絕決地拒絕了馬爾切羅。

馬爾切羅對於正常的生活,始終缺少一種正確的認識。他對麗娜的不斷糾纏,幾乎又讓他陷入混亂的深淵。

茱莉亞的善良幫助他從麗娜的混亂中擺脫出來,但是卻沒有阻止另外一件悲劇的發生。在茱莉亞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馬爾切羅完成了他的任務。

命運的齒輪繼續向前,在馬爾切羅的執著中,未來的悲劇似乎不可避免。

3.無常,才是人生常態

在完成了結婚和刺殺這兩件事情之後,馬爾切羅和茱莉亞過了幾年正常的生活。他們分期付款買了自己的房子,生了一個孩子,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美好,茱莉亞每天都感恩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直到戰爭打破了他們的小日子。戰爭本身並沒有為馬爾切羅帶來影響,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墨索里尼的倒台,導致之前支持法西斯的人也轉變態度。一夜之間,反法西斯成了主流,人們載歌載舞慶祝墨索里尼倒台。

風向的改變,影響了很多人,很多以前支持法西斯的人被清算,馬爾切羅也被舉報了。本來幸福的小家庭,一下子變得搖搖欲墜。

本來馬爾切羅是有機會轉變的。在他刺殺夸德里的時候,夸德里不斷讚揚他身上仍然保有善良的基因,勸他放棄法西斯立場,進入反法西斯聯盟。可是那個時候,反法西斯被認為是犯罪,是不被認可的,一直追求和其他人同流的馬爾切羅,自然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馬爾切羅協助刺殺了夸德里,也殺死了他擺脫法西斯的機會。後來的一些事情證明,那次刺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當時意法兩國正準備簽署一項和平協議,而他們在巴黎的刺殺行動,在某些程度上影響了和平協議的簽訂。

馬爾切羅太想擺脫過去了,太過於執著,執著追求自己所謂的正常生活。所以他失去了判斷力,沒有看清時局,一錯再錯。

馬爾切羅準備和妻子搬去鄉下避難,在離開之前,他又一次遇到了利諾,那個他本以為早就被他殺死的人。原來當時利諾被救了回來,死掉的是同病房的一個人,當時的報紙進行了錯誤報導。

利諾恭喜馬爾切羅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馬爾切羅卻痛斥利諾毀掉了他的一生:「在你認識我的時候,我可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啊!但是認識你之後,我就再也不是了,永遠都不是了。」

利諾也很驚訝,他對馬爾切羅說:「我們所有的人原來都是天真無邪的......難道我就不是嗎?但最終,我們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失掉了這份天真.....這就是正常狀態。」

利諾的話點醒了馬爾切羅。終其一生,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為了使自己從一件原本不存在兇殺案中解脫出來;而利諾的話讓他明白,即使他沒有遇到利諾,他還是會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失掉一份天真,那些事情他還是會去做的。

這一刻,馬爾切羅放下了一切,不再追求所謂的正常狀態,看清了那些虛無的假象。或許人生無常,才是正常狀態。

在馬爾切羅開車帶著家人回鄉下的路上,他們遭遇了一次空襲。本來空襲的目標是機場,可是因為他們的路過,飛機也對他們進行了無差別掃射,沒有人從那輛車上活下來。

4.象徵時代的精神彷徨

對於從小家庭不幸的孩子,似乎特別渴望一種正常,能夠像別人一樣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馬爾切羅的家庭為他的一生定下了基調,他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對自己人生的否定,他執著追求時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彷徨。

到底什麼才是正常的人生狀態?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同,答案也不一樣。在生活中對自己多一些肯定,不過分執著於人生中的意外,鍛鍊出一顆強大的內心,積極應對人生的無常變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