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暗時代到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中世紀大學教育產生與發展演變

鍾哥看歷史a 發佈 2024-04-27T16:07:24.727706+00:00

歐洲黑暗時期社會背景伴隨著兩希文明的逐漸沒落,歐洲社會迎來了其長達五個世紀之久的「黑暗時代」。這一時期由於經院哲學統治著整個西方社會,導致希臘文明逐漸消之殆盡,「經院哲學」開始進入了其一統天下的漫長時期。

歐洲黑暗時期社會背景

伴隨著兩希文明的逐漸沒落,歐洲社會迎來了其長達五個世紀之久的「黑暗時代」。這一時期由於經院哲學統治著整個西方社會,導致希臘文明逐漸消之殆盡,「經院哲學」開始進入了其一統天下的漫長時期。

而漫長的中世紀對於古希臘的文化傳統不僅僅是一種破壞,對於兩希文明所創造下來的數學、哲學、以及科學更是一種迫害。教育在此期間更是重重受挫。最明顯的就在於其科學教育的停滯不前,整個歐洲社會籠罩在一片封建神學的教化陰影之下。教會勢力獨大,在社會中所宣揚的神學思想也荒謬離奇。經院哲學的發展同時帶有古典哲學教育思想的延續,使得中世紀的教育有了一線生機。社會發展雖停滯不前,但唯一讓西方社會看到希望的則是中世紀大學的誕生。

封建神學以及教會勢力的雙重影響之下,仍然有一批研究古希臘文化的學者對於發揚和繼承兩希文明的寶貴財富而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早期的中世紀經院哲學影響下,大學教育的課程安排也將神學與普通藝學院、神學以及法學院結合在一起。並且在所設定的課程科目上也以當時較為具有權威性質的「七藝」即分為「三科」和「四學」注為主要內容。重點宣揚的僅為宗教神學的教會目的。而僅僅因為這樣一種教育教學模式的簡單化,使得學者能夠有時間思索辯證理論性的問題。在此期間所產生的中世紀關於哲學與神學——理性與信仰的爭論也就此展開。而中世紀大學的產生,就是在這樣一種複雜兩難的處境下孕育而生的。

博洛尼亞、巴黎大學的產生及其影響

中世紀的大學教育是將托馬斯阿奎那的經院哲學為主要對象,伴隨著「神學」與「哲學」的激烈討論中而得以延續其歷史。兩希文明所產生的成就在逐漸瓦解,教會勢力獨大的背景下,在 12 世紀上半葉,兩所模板原型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孕育而生,雖名義上有著旨在為傳播經院哲學的教義以及神學思想而開設的「目的」,但其具體的授課性質以及真實的傳播思想與效果則使得「通識教育」的前身「博雅教育」得到了發展和延續其教育精神。

當時的社會背景催生了這兩所大學,而二所大學的產生同樣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巴黎大學作為與博洛尼亞大學管理性質不同的原型大學,其建校理念以及辦學宗旨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巴黎大學最早誕生於教師行會之間,所提倡並開設的課程中包括了「七藝」中涵蓋的內容,並且注重了對於人的素質的培養。這種「博雅教育」在中世紀的盛行都使得中世紀的黑暗歷史增添了其獨特的一盞亮光。

另一所母版大學——博洛尼亞大學被普遍認為是「學生型大學」,學生行會掌控著學校日常運作以及管理的大小事宜,而「將教師團置於一個僅能提供勞動的地位」。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全面宣揚時期

1.文藝復興運動產生社會背景

漫長的中世紀在即將走向腐朽社會各種弊端日益突顯之時,啟蒙主義思想家則紛紛著書立說,開啟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復興人文精神與宣揚啟蒙主義運動之路。此時,歐洲社會一方面面臨著啟蒙主義思想傳播的社會性運動,而一方面封建思想的腐敗、教會神學意識形態的統治則風雨飄搖。文藝復興運動指歐洲社會從 14 至 17 世紀開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對封建神學、反對教會勢力獨大宣揚人性、重新提倡古希臘文明與精神財富的蔓延至整個歐洲的大規模的思想革命運動。

這場宣揚並復興希臘理性運動,更多地是喚醒人類被禁錮的自我獨立意識,提出人的自身主體性、宣揚人的理性精神。而這對於教會勢力、封建神學無疑是一場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文藝復興運動」還提出了具體要求復興希臘理性、重塑對於整個社會的邏輯思維、恢復希臘文明中所創造出來的一系列寶貴財富的口號,歐洲社會長達三個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把整個壓抑、沉重、黑暗的中世紀帶來了曙光。

2.人文精神傳播對中世紀大學教育的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使得歐洲社會經歷了一個從經濟、政治、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重組和喚醒,社會被文藝復興運動的精神所感染,表現出了一幅異常繁榮的局面。而此時歐洲的大學教育也從最初「經院哲學」也悄悄發生轉變。人文主義精神起初是在大學校園之外的社會性大運動,人文精神進入到歐洲社會的大學校園、且影響著大學教育的發展甚至是經典課程的安排,其路徑卻歷經了艱難與曲折。

當義大利為主的歐洲大學紛紛開設人文主義教育的課程時,對於一貫以培養學生成為良好的青年,以及具備高素質的平行與道德的早期大學教育理念的大學校園不謀而合。在人文主義精神被大學校園所傳播宣揚之後,各所大學便使得「人文主義思想亦通過文學院逐步滲透到醫學院和法學院中,大學整體上呈現出強烈的人文主義傾向。」

人文主義精神已經逐漸開始影響和中世紀的大學校園,而在大學內部掀起了一陣以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為主的教育模式。而人文主義精神的教育理念逐漸從早期的「人文學科」,逐漸拓展到了法學、醫學院之中。使得教育呈現一片完整且和諧的局面。

3.啟蒙教育中滲透「人文主義」精神典範——以盧梭自然教育為例

歐洲社會在歷經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於17 至18 世紀進入到了啟蒙主義時期,也到了封建社會統治的最後時期。這一時期的特徵也隨著中世紀長達三百多年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洗禮,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封建貴族的統治荒淫頹敗,致使歐洲社會歷經了漫長的中世紀之後,社會在受到來自教育、科學、社會運動等多方面的影響下而發生重大變革。

大學教育的性質、教育管理甚至教學內容等各個領域層次在此時均發生著巨大變化。而這其中影響之大的當屬法國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教育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盧梭。

盧梭在其經典教育著作《愛彌爾》一書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觀點。主張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首先應尊重「人的自我意識」恢復人的獨立意識,主張還原「以人為本」的這樣一種自然教育的主旨,而不再是將人看作是教會神學的所禁錮的毫無主體意識的「人」。他在其書中無不顯示出其對於教育的真正理解以及對於人文主義精神真諦的詮釋。

3.「人文主義」精神與大學通識教育之逆轉

社會運動的產生,源於歐洲社會在歷經中世紀「自由教育(或譯博雅教育)」時期之後,封建統治的荒淫無道、教會神學統治的荒誕不羈等等一系列社會弊端日益明顯,由此所引發的一場從英國的革命運動所引發而波及整個歐洲社會的英、美、法三大革命運動——英國社會在歷經了從 1640 年至 1688 年而爆發的以權力為核心的「光榮革命」之後,走向了一條君主立憲制的相對完善的治國之路;

而美國效仿英國也進行了一場由 1774 發起的「獨立戰爭」而在 1775 年完成的「獨立宣言」運動,通過限制政府的權利,提出「自由憲政體制」以保證人民權利法案;

以及影響最大,涉及最久遠的於 1789 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通過以社會民主和民眾起義的方式而保證了全名利益與權利的實現。

經濟方面來自新興資產階級爆發的荷蘭革命、以及英國革命。經濟方面的影響,使得中世紀末期大學大規模的產生。而科學革命的發生卻是影響著「人文主義」為主的大學教育經典歷史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這一場聲勢浩大的科學革命由牛頓和哥白尼所發起,而引發了一場社會性的巨大變革。由其是他們在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方面的成就,以及由哥白尼 1543 年在彌留之際所發表的《天體運行論》。

其所造成的影響與轟動甚至引發了社會關於世界觀、方法論、本體論和科學與傳統封建教會神學之間的激烈對抗運動。這樣使得帶有強烈色彩的以人為本、注重人的自我意識形態這樣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的歐洲教育也隨之發生著重大變化。

總結

歐洲中世紀以來「人文主義」教育的起承轉合,歐洲中世紀從公元 476 一直延續到至公元 1453 年,而在這長達近十個世紀的漫長時間長河中,歐洲社會經歷了從兩希文明的沒落,中世紀黑暗封建神學統治期,以及文藝復興運動所帶起的一場關於人性回歸、古希臘精神回歸階段,同時文藝復興運動也為近代社會運動、工商業革命、以及科學革命奠定了以人性為主的意識形態基礎,甚至為 18 世紀啟蒙主義運動發生即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不僅僅將歐洲社會的性質從「神性」而轉向了「人性」,把人從黑暗的泥沼中解救出來,而大獲新生。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學教育在一片人文主義的光芒之下,將「通識教育」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頂峰。而此時的大學教育將科學理性與人文精神進行完美融合,所開設的課程也由原先簡單的「七藝」逐漸拓展到了建築學、法學、經濟學、倫理學、美術、地理學醫學等等,並在語言文學類添加了拉丁文以便更好地學習古希臘文明遺產。大學教育的目的也開始以發展學生自身素質與擁有多方面的能力相結合的這樣一種教學理想。

社會大變革,使得教育也受到了重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一躍變成了社會的主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