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同志的智慧

文四爺和他的朋友們 發佈 2024-04-27T17:49:38.626398+00:00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尤其是二戰後,很多國家都實現了民選政府,執政黨在制定對外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選民的利益和意見,這都導致各國的外交都越來越務實。

作者/文四爺

一切從實際出發,搞好和世界的關係。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尤其是二戰後,很多國家都實現了民選政府,執政黨在制定對外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選民的利益和意見,這都導致各國的外交都越來越務實。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對很多意識形態接近的國家是非常慷慨的。

比如,阿爾巴尼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曾持續大量援助了阿爾巴尼亞20多年,特別是在中國處於三年嚴重困難時期,當時國內出現了很大困難,仍然慷慨解囊向阿方提供幾十萬噸的糧食援助阿爾巴尼亞但是後來,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阿爾巴尼亞卻恩將仇報,批評中國是修正主義,與中國翻臉。

在80年代,鄧同志經過認真的思考,通過對當時國際形勢的深入分析,他以極大的智慧制定了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務實政策。

應該說,在國與國的交往中,各國最核心的都是考慮本國的利益,而不是以意識形態來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國家利益至上,這應該是基本原則。

1989年10月,鄧同志在會見外賓時,曾充滿智慧的指出,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於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並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放下歷史恩怨,不計較制度和形態的差別,求同存異,廣交朋友,這是一種大智慧。

這使得中國的發展獲得了很好的國際環境,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與世界的交流都開始大大加強了。

韜光養晦,做好自己的事。

中國有一句名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如果一個人,總愛自我吹噓,喜歡自鳴得意,那肯定會遭人嫉恨。

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守拙藏才,國家之間大體邏輯也一樣。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國際局勢用風雲變幻可能還有點輕了,準確一點可以說是驚濤駭浪。

當時國內情況前所未有的複雜,國際上更是蘇聯和東歐各國一夜之間解體,兩極格局瞬間坍塌。

在大風大浪中,更顯出鄧同志的智慧。

面對當時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國,很多人勸中國要扛起大旗。

鄧同志曾苦口婆心的勸大家: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

他認為,現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就是發展好自己,這才是核心關鍵。

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有些國家會恐懼,有些國家會敵視,面對這些情況,鄧同志富有戰略性的指出:我們的態度是,朋友還要交,但心中要有數。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在外交活動中,要趨利避害,不為自己樹立對立面。

他還特別強調:「要埋頭實幹,發展自己,而且越發展越要謙虛。」

鄧同志的智慧是跳出了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表象,而是錨定了自我發展的大道,大道至簡,發展才是硬道理。

他叮囑大家:「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

事實證明,在後面幾十年的各種風浪中,中國按照鄧同志的戰略,越是大風浪,越能創奇蹟,國家贏得了極大的發展。

避免爭論不休,一心一意謀發展。

鄧同志再三告誡大家,一定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

鄧同志對機遇做出了特別透徹的分析:「一方面國際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是有利的,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大戰短期內打不起來,世界向多極方向發展,我國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斷改善,我國可以『下決心一心一意搞建設』。

在搞建設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阻力和雜音很多,面對新事物,不理解是正常的,如果陷入爭論,那很容易陷入泥潭,很多機會就錯失了。

鄧同志曾說過:「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應當說,鄧同志的「不爭論」既是他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又是一種大智慧

中國之所以能走出困難、走出世界經濟史上的發展奇蹟,絕對不是靠的不是誇誇其談,也不是靠所謂的批評和揭示,而是靠改革者腳踏實地的奮鬥,扎紮實實的拼搏。

曾經的中國,特別擅長打嘴仗,爭來爭去,你批我,我斗你,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錯失了發展的機遇,結果不是愈爭真理愈明,而是愈爭離真理愈遠,導致我們的經濟建設、科技水平、群眾生活遠遠地落在別的國家後面。

其實,每個人的認知,經歷,學識都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可能會有完全截然相反的見解。

要想做一番事業,並不是要讓大家都思想高度統一,而是要讓大家的奮鬥目標能夠凝聚在一起,對於普通人來說,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把日子過好,收入能增加,普通人也能得到尊重。

鄧同志深刻的看到了這個,改革開放的事業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在於求同存異,積極去取得大家對於謀求幸福生活的最大公約數,從而凝聚起眾志成城的力量。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人的一生,對比歷史的長河,其實非常短暫,很多人是幸運的,過去能在鄧同志智慧指引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鄧同志的智慧,未來仍然將給我們寶貴的力量。

-全文完-

如果喜歡,請關注文四爺的頭條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