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全球車市:中國銷量大跌35%,歐洲連增六個月

金融界 發佈 2024-04-28T17:56:43.220947+00:00

2023年伊始,全球汽車市場基本延續了年末的復甦態勢,主要得益於供應鏈限制、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的半導體短缺等不利因素有所緩解。

2023年伊始,全球汽車市場基本延續了年末的復甦態勢,主要得益於供應鏈限制、新冠疫情蔓延導致的半導體短缺等不利因素有所緩解。其中,美國車市延續了去年年末的增長,歐洲車市連續六個月保持同比增長,但受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無法使美歐車市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中國車市的情況則較為疲軟,跌幅高達35%,特別是政策離場,乘用車產銷疲軟,春節假期提前到1月等因素促使整體車市下行。

根據蓋世汽車整理的20個國家的汽車銷量,1月份,只有中國、德國、泰國、俄羅斯、越南和挪威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並且銷量下滑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59.4萬輛和164.9萬輛,同比下降34.3%和35%,環比下降33.1%和35.5%。中國汽車市場開局不利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春節假期提前至1月,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退出,年末廠家衝量效應,消費者提前透支部分需求,企業生產經營時間減少等。展望今年第一季度,中汽協表示,我國汽車工業穩增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汽車消費恢復還比較滯後,預計一季度終端市場仍將承受較大壓力,需要政策持續提振。

德國1月的銷量同比微跌2.6%,是歐洲五大主流車市中唯一一個銷量呈同比下跌趨勢的市場,主要受到德國電動汽車補貼政策下調的影響。而隨著俄烏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到2023年,俄羅斯車市依舊處在西方制裁的重壓下,銷量同比大跌63%,是全球遭受打擊最大的汽車市場。

相比之下,挪威1月的銷量的跌幅慘重,同比大跌77%,環比下降95%,創下了自1962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挪威公路聯合會(OFV)解釋稱,多個因素造成了銷量的下跌。首先是俄烏局勢升級和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限制;其次,挪威自2023年1月起開始對所有乘用車徵收新的重量稅,導致絕大多數新乘用車價格大幅上漲,去年年末的大規模購車熱潮,以及年初的消費者需求驟降。

在東南亞汽車市場,泰國和越南1月份汽車銷量也較去年同期有所下跌。其中,越南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大跌43.7%,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的銷量數據過於強勁,當時越南經歷了2021年新冠疫情封控後購車活動的大幅反彈。其中,起亞在越南的銷量下降62%;馬自達銷量下滑49%;標緻的銷量暴跌81%。泰國的銷量同比下跌5.6%,主要是因為半導體短缺導致部分車型交付延遲。

除了上述幾個國家外,蓋世汽車整理的其餘車市的銷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漲。

其中,作為全球第二大車市,美國1月輕型汽車銷量約為104萬輛,較去年同期供應嚴重受限的市場增長了約4.5%,但仍是自2014年以來同期第二低的銷量水平。儘管美國汽車市場的供應有所改善,但消費者需求在經濟壓力下開始減弱。高昂的價格、不斷上升的利率和較低的激勵措施正在影響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就在1月底,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再次上調25個基點,以應對高通脹。這是自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第八次加息,也是另一個影響消費者汽車購買力的因素。此外,美國1月裁員人數也創兩年多來新高,主要是受經濟衰退影響的科技公司裁員所致。

歐洲1月新車註冊量為911,064輛,同比增長11%。得益於西班牙和義大利新車銷量的強勁增長歐洲新車銷量連續第6個月保持增長。其中,西班牙的銷量同比大漲51.4%,而去年同期西班牙新車市場受到了菲洛梅娜(Filomena)風暴的嚴重影響,銷量大跌26%。雖然半導體和其他零部件的供應問題有所緩解,但汽車製造商目前仍在應對通貨膨脹和經濟放緩。不過,歐洲汽車市場連續6個月的增長趨勢點燃了車市從新冠疫情低迷中反彈的希望。

總的來看,雖然中國汽車市場顯露疲態,但隨著政府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並協同地方出台的促進汽車消費等政策,以及節後各地大規模基建工程陸續開工,為中國汽車市場後續的平穩發展注入了「強心劑」。雖然經濟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利率上升等挑戰正在衝擊美國和歐洲車市,但彭博行業研究的分析師預計,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銷量下滑後,歐洲汽車市場今年的銷量可能會同比增長5%至10%,其他機構和車企也預計美國車市今年將恢復增長。其中,豐田汽車和通用汽車預計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將同比增長約9%。

2023年伊始,中國新能源車市開年不利,產銷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同比下降6.9%和6.3%,環比下降46.6%和49.9%,市場占有率為24.7%。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國補退出、春節假期提前至1月、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擾亂著市場的平穩運行。不過,新能源車市也出現了新的局面。首先,在政策層面,「國補」退出,「地補」接棒,自1月以來,數十個省市出台相關政策,或延長購車補貼時間,或提供新能源補貼,或發放消費券等等。而在市場層面,中國新能源車市掀起了一陣降價潮,特斯拉、小鵬、蔚來、極氪、問界等車企紛紛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降價。

相比之下,歐洲電動車市依舊欣欣向榮,實現了增長。在2023年的第一個月,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為157,990輛,同比增長3%,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9%降至17%。其中,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3,551輛,同比增長13.9%,市場份額為10.3%;歐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64,439輛,同比下跌9.2%,市場份額為7.1%。

其中,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大跌32%,市場份額跌至15%。自2023年1月起,德國新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開始正式實施。其中,德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取消,而此前消費者最高可享受4,500歐元的補貼。受此影響,德國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大跌53%至8,853輛,市場份額為4.9%(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市場分析機構預計德國此類車型的銷量將在2023年全年持續走低。

德國純電動汽車的補貼力度也有所降低,其中售價在4萬歐元以下的車型補貼從6,000歐元降至4,500歐元;售價在6.5萬歐元以下的車型補貼從5,000歐元降至3,000歐元。消費者紛紛在新補貼政策實施前購買了電動汽車,德國純電動汽車銷量也因此同比下跌13.2%至18,136輛,市場份額為10.1%。市場分析機構認為,德國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對銷量影響並不太大,市場應該在第二季度達到平衡。

即使供應鏈短缺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德國經濟將繼續面臨重大阻力,這必將影響到今年的汽車市場。其中,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能源大戶,將面臨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而消費者正面臨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2023年,德國整體汽車銷量不太可能實現增長,但電動汽車的需求可能會保持相對上漲,這至少意味著德國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將繼續增長。

作為歐洲電氣化速度最快的市場,挪威1月電動汽車銷量同比暴跌80%,環比暴跌96%,市場份額從2022年同期的90.5%大跌至76.3%。其中,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從83.7%下跌至66.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從6.8%增至9.8%。挪威電動汽車銷量的暴跌也離不開政策調整的影響。自2023年1月起,挪威開始對價格超過50萬克朗(約48,248美元)的新電動汽車徵收增值稅,對所有乘用車徵收新的重量稅,導致消費者需求驟降。

挪威的新政策對電動汽車和非電動汽車市場都有影響,但非電動汽車市場遭受的打擊更大。其中,碳排放量相對較高的汽油車輛目前的稅率要高得多,促使挪威1月的汽油車銷量從2022年12月的2,503輛大幅下跌至36輛。對於深受挪威消費者青睞的中型SUV,實際支出比以前高出大約8%至10%,甚至更多。而對於最流行和最實惠的入門級純電動汽車,挪威消費者的實際支出現在比以前大約高出5%。

因此,與其他動力系統的車型相比,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實際支出相對較小。等到挪威的新政策常態化,消費者和車企逐漸適應,挪威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增長。此外,價格更便宜、尺寸更小的純電動汽車更受挪威消費者的喜愛,等到挪威市場可以提供各種更平價的車型和更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挪威將進一步加快把剩餘非純電動汽車銷量轉化為純電動汽車,完全成為一個純電動汽車市場。

全球電氣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全球新能源車市的發展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導致銷量發展趨勢波動,但從總體來看仍是向好發展。就從中國新能源車市來看,為了延續2022年的良好勢頭,中國工信部將圍繞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持續發力,加快新體系電池、汽車晶片、車用作業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並儘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而從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來看,車企和零部件企業紛紛加大在歐洲的電動汽車相關業務的投資力度,充電基礎設施也在加速完善,歐盟也計劃推出2035年禁售內燃機新車的規定,一些歐洲國家也在配合市場調整政策,短期的挑戰不足以阻礙電氣化的長期發展趨勢。

本文源自蓋世汽車每日速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