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文化及服飾變遷——秦朝

歷史研學愛好者 發佈 2024-04-28T19:49:04.454154+00:00

前段時間,我們分享完了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幾個諸侯國的文化和服飾,今天我們來分享秦國完成大統一成為秦朝後,秦朝的文化和服飾分別是什麼。

前段時間,我們分享完了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的幾個諸侯國的文化和服飾,今天我們來分享秦國完成大統一成為秦朝後,秦朝的文化和服飾分別是什麼。

按老規矩,還是先來看看秦國滅十二國完成統一後的領土是在哪些區域呢?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統一六國後,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一個以咸陽為首都的幅員遼闊的國家。全盛疆域遼東西高原嶺南陰山,為西漢鞏固漢地奠定基礎。

在分享春秋戰國各諸侯國時,已經分享了秦國的文化,那秦國變為秦朝後,文化又有哪些變化呢?

1、統一文字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體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體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當時還流行一種書法,叫做隸書,比小篆更簡便。

2、五德學說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機構和制度,而且還採用了戰國時期陰陽家的終始五德說,以辯護秦朝的法統。

終始五德說認為,各個相襲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順序進行統治,周而復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與水德相應的數是六,所以符傳(古代符信之一。用於出入門關)長度、法冠高度各為六寸,車軌寬六尺;水德主刑殺,所以政治統治力求嚴酷,不講究「仁恩」和「義」;與水德相應,曆法以亥月即十月為歲首,等等。

3、封禪大典

秦始皇還確定了一套與皇帝地位相適應的複雜的祭典以及封禪大典,擇時進行活動。秦始皇在咸陽附近仿照關東諸國宮殿式樣營建了許多宮殿,並於渭水之南修造富麗宏偉的阿房宮。咸陽宮殿布局取法於天上的紫微宮,儼然是人間上帝的居處,天下一統的象徵。

他採取這些措施,是要表示他在人間的權力與上帝在天上的權力相當,從而向臣民灌輸皇權神秘的觀念。皇權神秘觀念,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思想基礎。

4、焚書坑儒

秦始皇對分裂割據的思想和政治傾向,也進行了鬥爭。當時的一些儒生、游士,希望復辟貴族割據局面,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引證《》、《》、百家語,以古非今。

「焚書坑儒」是秦朝為了國家政權安定統一的所執行的政策,也是對當時中國文化的一次摧殘。

「焚書」政策針對當時的書冊文物,只保留對民生以及執政所需的,大量對秦政權無益的珍貴文獻從此失傳,春秋戰國的百家言論在這段時期受到嚴重的摧殘。

「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個被中國歷史所記錄的國家政權對知識分子大規模的逮捕行為。

前面我們提到過,秦國尚黑,所以服飾皆為黑色。秦完成大統一後,服飾有沒有什麼變化呢?

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國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服裝樣式較簡單,而且開始將古代做為常服的袍,正式穿著。在軍事上,也效仿趙武靈王胡服,即揚棄周制的上衣下裳韋弁(biàn),改為上襦下褲便於騎射的形式。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周人的圖騰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陰陽五行之說,所以認為是秦的水滅掉了周的火。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於他減去禮學,對於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因此秦代妃嬪夏天穿「淺黃藂羅衫」、披「淺黃銀泥雲披」,而配以芙蓉冠、五色花羅裙、五色羅小扇、泥金鞋,以襯托它。

始皇冠服制度上,廢除六冕,只採用一種祭祀禮服。官員頭戴冠,身穿寬袍大袖,腰配書刀,手執笏板(上朝用的記事工具),耳簪白筆。當時的男子多以袍服為貴,袍服的樣式以大袖收口為多,一般都有花邊。百姓、勞動者或束髮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領長衫,窄袖。

好了,關於秦朝的文化和服飾就分享到這裡,明天我們接著分享漢朝的文化和服飾。感謝您的關注與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