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涇河:一場折射出時代影像的戀愛

作家涇河 發佈 2024-04-29T02:13:46.165870+00:00

一場折射出時代影像的戀愛——讀高鴻的小說《布貼畫》文/涇河讀罷《布貼畫》後的幾天(《延河》雜誌2022年第11期刊登),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被觳觫到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延續幾個春秋,就如同一陣風颳過,消失的無影無蹤,心中一直有一種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

一場折射出時代影像的戀愛

——讀高鴻的小說《布貼畫》

文/涇河


讀罷《布貼畫》後的幾天(《延河》雜誌2022年第11期刊登),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被觳觫到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延續幾個春秋,就如同一陣風颳過,消失的無影無蹤,心中一直有一種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立體的,有故事中的畫面,也有一首熱歌在耳畔迴響,那是《一場戀愛》中的旋律:長發落寞/如你看著我/思念訴說/眼神多像雲朵/這一場戀愛/我期待的女孩/她身影清澈/多麼晶瑩的無奈/這一場戀愛/過去和現在/無論晴朗破碎/總會有一轉身的等待......

著名作家高鴻的中篇小說《布貼畫》,作品信息量很大,讀後感觸很深。小說描寫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改革開放初期,油田青年工人安緯國和醫院護士梅悅然之間的愛情故事。「布貼畫」是安、梅二人的愛情信物,小說以布貼畫為標題,無形中為小說打上了青春愛情類小說的烙印。小說以倒敘的手法,以意識流的風格,講述了一場三十年前的愛情故事。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敘事語言豐富細膩,充滿了浪漫色彩和詩情畫意,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社會的環境和氛圍,有鮮明的年代感,對於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來說,一切仿佛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發生在自己的眼前——

油田青年工人安緯國,通過刻苦自學,拿到了英語大專文憑,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油田,還是鳳毛麟角的事,因此他被披上了油田稀有人才的光環。油田職工總醫院舉辦一期護士英語培訓班,安緯國被請來做英語教師。在培訓班上安緯國認識了作為學員的護士梅悅然,梅悅然出身於工人家庭,在城市長大,著裝入時,長相甜美,長髮披肩,嗓音甜美,溫婉纖柔,令安緯國怦然心動。心有靈犀一點通,梅悅然也對青年才俊安緯國一見鍾情。她不斷地找各種藉口接近安緯國,拐彎抹角地打聽到他大哥家在北京的地址,去那裡看望了安緯國的母親;在他生病時,又專程去宿舍看望他,並給他帶去了一張布貼畫,親手掛在了他的床頭。布貼畫上是一幅西方的風景,畫面上有兩個著裝時尚的青年男女手拉著手,眺望著遠方。這幅布貼畫給安緯國傳遞了「你有情、我有意、我們一起走向未來」的愛情信息,再加上梅悅然給他帶飯、買藥、噓寒問暖、關懷體貼,使安緯國確認梅悅然對他有情有意。幾個月後,安緯國給梅悅然寫了平生第一封「情書」,然而這封情書,陰差陽錯地沒有傳到梅悅然手裡,丟失了。在隨後的一年裡,兩個人你猜我的心思,我猜你的心思,互相去找對方,竟然都沒見上面,兩人戀愛的激情逐漸冷卻下來。一年後,梅悅然鼓足勇氣來看望安緯國,梅悅然說明了沒收到情書的實情,兩個人互訴一年的相思,四目相對,愛恨交織,相擁而泣,一切誤解便煙消雲散,至此,兩人正式墜入熱戀中。

半年後,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後的日子,溫馨而浪漫,兩情相悅,愛如潮水,琴瑟和鳴,出雙入對。然而,蜜月就是蜜月,不是蜜年,更不代表會甜蜜一輩子。婚後才發現,農村長大的安緯國和城市長大的梅悅然,在生活方式、人生態度、待人接物等方面,有那麼多的不相同:梅悅然喜歡交際、喜歡熱鬧、喜歡出風頭,而安緯國喜歡獨處、喜歡安靜、喜歡低調。尤其在八十年代末期,中國進入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時代,各種國外、港台的生活方式首先被年輕人所接受,美容打扮、開派對、K歌、參加舞會等成為時尚,而這些都是安緯國所不喜歡做的。傳統的安緯國總讓時尚達人梅悅然悶悶不樂,家庭氣氛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人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得到解放,商人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經商、全民下海成為社會的新潮流,金錢至上也被許多人接受。有一份鐵飯碗的正式工作,已經不再那麼令人羨慕,而萬元戶、暴發戶成為社會的新寵。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在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婚姻觀等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燈紅酒綠的世界裡,安緯國排斥著、堅守著、警醒著,而梅悅然接受著、沉醉著、迷戀著,最後終於拜倒在了金錢的腳下,在各種有錢的、不三不四的男人中遊走和鬼混。看著妻子離自己、離家庭越走越遠,安緯國鬱悶、痛苦、無奈,常常心緒不寧。要不借酒澆愁,要不通宵達旦地打麻將消除鬱悶,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梅悅然懷孕了,然而在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倆人又產生了分歧,安緯國想要孩子,而梅悅然以參加培訓班為藉口,拒絕要孩子,梅悅然在她母親的攛掇下,沒有徵得安緯國同意做了流產手術,為此安緯國和岳母大吵一場,自此,倆人徹底鬧翻。梅悅然又恢復了以前放蕩不羈的生活,倆人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越吵越凶,互不相讓。單位讓安緯國去二連浩特輪崗,回來發現妻子和醫院的紈絝子弟李曉鬼混在了一起,給他戴上了一頂鮮艷的綠帽子,令他顏面盡失,尷尬萬分。冷戰一段時間後,倆人同屋居住卻形同陌路。安緯國正經歷著等待出國手續的漫漫長夜,而梅悅然見他出國無望,便逼著安緯國離婚,於是倆人維繫五年的婚姻結束了。離婚後,安緯國淨身出戶,唯一從家裡帶走了那幅梅悅然送給他的布貼畫。離婚後,梅悅然才告訴他,當年那封情書她收到了,只是生氣他在信中沒有直率地表達對她的愛,而是拐彎抹角地說想給母親找個兒媳婦的話。安緯國才解開了當年初戀時的疑團。

《布貼畫》這篇小說有以下幾個看點:

一是有鮮明的時代感。這場戀愛不同於《創業史》中梁生寶和徐改霞的愛情,也不同於《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而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大潮洶湧時期,人們思想觀念、行為觀念發生劇烈變化的大背景下,一對年輕人從相知相戀,走向婚姻,到反目離婚的過程,是時代在愛情生活中的折射,人物的形象具有標本意義,是一幅形象描繪那個年代青年人婚戀行為的素描畫。

二是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著名文學大師季羨林曾說過:我寫《人生漫談》已經寫了三十多篇為什麼還沒有碰愛情這個題目呢?難道愛情在人生中不重要嗎?非也。只因它太重要了,太普遍了,但卻又太神秘,太玄乎,我因而不敢去碰它。愛情是人類社會繞不過去的話題,不同時代的愛情不同,同一時代的愛情同樣千差萬別,在《布貼畫》中作者高鴻力圖藉助一對戀人的心靈對撞,展示一對普通人,在實現現代化歷程中,所經歷的精神洗禮、靈魂再塑、人格成熟、身份蛻變,這直接觸及到人物心靈的深處,所以,沒有超強的寫作功力,是難以囫圇的呈現一個龐雜的情感故事的全貌的,這一點《布貼畫》或者說作者高鴻是一個成功的典範,給文學史中留下了一對全新的文學形象。

三是意識流手法的熟練切換。布貼畫以三十年後主人公的機場偶遇開始,以意識流手法,打破傳統小說按故事發展的先後次序展開的窠臼,而是隨著主人公的思維鋪陳故事,有倒敘、有插敘、有夢境、有註解、有補充說明等,故事不受時間、空間、邏輯、因果的制約。故事的構建有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這些經典意識流作品的風格。

四是小說語言的豐富性和抒情性。這篇小說尤見語言功力,遣詞造句,出奇別致,清麗流暢,錯落有致,對繁複的細節,作者敘述時又特別有耐心。抒情性的詩性描寫,比比皆是:

——時令才過了清明,太陽已經很有分量了,烤烘烘的。桃花謝了,杏花開了。杏花謝了,梨花開了,千樹萬樹,白皚皚的像雪。

——作為油田總醫院的院花,生活中的梅悅然是矜持的,甚至是冷艷的,驕傲得像個公主。可是每當看見他,那朵花便盛情綻放,明媚嬌艷,多姿多彩,令人心猿意馬,欲罷不能。

——緯國心如撞鹿,砰砰亂跳。他輕輕地吻了一下她的耳廓,然後是臉頰。朦朧的光暈中,儘管看不到她劉海下的容貌,卻可以清楚地看見她兩邊臉頰連同後面修長白皙的脖頸整個都紅了,嫣紅透白煞是好看,像一枝傲雪的寒梅,佇立在幽靜的山谷中,恬靜優雅地逕自綻放......

五是作品和人物寓意的深刻性。作品的寓意性,表現在作品的故事性和人物的象徵性里。安緯國和梅悅然的戀愛過程,也是一個帶著農耕文明烙印的青年和帶著現代文明符號的青年,在一場戀愛、一場婚姻、一個家庭中觀念碰撞的展示。一切只有所指,沒有寓意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說到最後,我還要闡明的是,著名作家高鴻的這篇成功之作,在我看來,有明暗兩條主線,一條是明線:是安、梅兩人從相識、到相戀、到結婚、到離婚的情感故事。另一條線是暗線:是經過三十年風霜洗禮的安緯國,對初戀梅悅然依然情有獨鍾念念不忘,這一點首先表現在「這些年來,他漂洋過海,生意做得很大,但依然獨身」。另一點,三十年來,他去過北京、四川眉山、油田總醫院等地找過她,追逐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安緯國這次是準備去沿海某城市尋找她,沒想到卻在機場安檢時偶然相遇。小說交代了梅悅然依然孑然一身,再未成家,似乎在暗示了梅悅然對安緯國也余情未了。種種鋪墊,為兩個主人公破鏡重圓打下了伏筆,也給讀者留下了大大的想像空間。作者似乎不想讓讀者對現代人的愛情那麼絕望,而在告訴讀者: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作者簡介

涇河,作家,本名趙忠虎,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散文、小說、文學評論發表於中國作家網、陝西作家網等網絡平台以及《陝西日報》《西安晚報》《華商報》《三秦都市報》《咸陽日報》《中國青年》《中國作家》《當代》《西北文學》《陝西文學》《長安學刊》《華文月刊》等報刊。出版有小說集《白馬河之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