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橫排版首次出版!錢穆先生論述中國文化的10段話 | 《國史大綱》姊妹篇

商務印書館 發佈 2024-04-29T04:17:28.640149+00:00

中國人現在不自由,不平等,國勢衰弱,遭人壓迫,事事都跟著人家後面跑,那是暫時事;01 02 03 04 05 06。

中國人現在不自由,不平等,國勢衰弱,遭人壓迫,事事都跟著人家後面跑,那是暫時事;難道中國人五千年來都在跟著人家腳後跟的嗎?就算是如此,難道它心中就真的沒有一條路線、一個嚮往嗎?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定有他自己所抱的希望與目的。如果沒有了,那麼他的生命就毫無意義與價值了。國家民族也如此。

——錢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華民族到了存亡危難之際。

國土淪喪,生靈塗炭,一時間,對國家命運、民族未來、文化前途的悲觀情緒瀰漫開來。

當此時刻,中國的前途何在?

中國文化的命運走向哪裡?

中國還能否取得勝利?

所幸,彼一時,公開著書堅信中國必勝的,除了發表《論持久戰》的毛澤東外,還有一位學者錢穆

全面抗戰爆發後,錢穆隨北大南遷昆明西南聯大,繼續從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出版《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等論著。

1940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

開篇扉頁上,他寫下,「本書謹奉獻於前線抗戰為國犧牲之百萬將士!」

《國史大綱》中處處可見作者憂患之情,對學生積極抗戰、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積極作用。有人整本抄錄,抄著抄著就泣不成聲。時評人寫道,這本教材使懦夫有立志, 病夫有生氣,讀之無不熱血沸騰。

在完成《國史大綱》後,錢穆開始著手撰寫《中國文化史導論》一書,思考綿延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的命運和前途:

我們國家民族的生含經綿延了五千年。但是這五千年生命的意義在那裡?價值在那裡呢?

中國近百年來所遭遇的環境,受人壓迫,任人蹂躪,可謂痛苦已極。假如有一時候,中國人又處在獨立自由,國勢興隆,幸福康樂的環境下,再讓他舒服痛快的過日子;那麼這時候,它又將怎樣地打算呢?他會又想做些什麼呢?

面對工業文明的衝擊,中國文化真的已經無法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嗎?

錢穆先生在書中說:

中國文化傳統,是有它的希望和目的的。

什麼是文化?要解答這問題,不單要用哲學的眼光,而且更要用歷史的眼光。

在《中國文化史導論》的修訂版序中,錢穆先生這樣寫到:

本書寫於民國三十年中、日抗戰時期,為余寫成國史大綱後,第一部進而討論中國文化史有系統之著作,乃專就通史中有關文化史一端作導論。故此書當與國史大綱合讀,庶易獲得著者寫作之大意所在。

閱讀本國歷史,不僅要探尋到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更要在歷史背後尋找到本國文化的根本性命題和特質,感受到對中國文化的信念和自信。相信《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這對姊妹書著作,能給大家帶來很多啟發思考。

《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的繁體豎排版作為經典版本,曾鼓舞無數學子,開啟幾代人的國史閱讀啟蒙。

今天,為了讓更多讀者能更方便地閱讀錢穆先生的經典著作,商務印書館正式首次出版了簡體橫排版《中國文化史導論》。

今天我們分享錢穆先生在書中的10段話,一起閱讀收藏吧!

1.人類文化的三大類型

人類文化,由源頭處看,大別不外三型。一、遊牧文化,二、農耕文化,三、商業文化。遊牧文化發源在高寒的草原地帶,農耕文化發源在河流灌溉的平原,商業文化發源在濱海地帶以及近海之島嶼。三種自然環境,決定了三種生活方式,三種生活方式,形成了三種文化型。此三型文化,又可分成兩類。遊牧、商業文化為一類,農耕文化為又一類。

遊牧、商業民族向外爭取,隨其流動的戰勝克服之生事而俱來者曰「空間擴展」,曰「無限向前」。雇耕民族與其耕地相連繫,膠著而不能移,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祖宗子孫世代墳墓安於斯。故彼之心中不求空間之擴張,惟望時間之綿延。絕不想人生有無限向前之一境,而認為當髏具足,循環不已。其所想像而祈求者,則曰「天長地久,福祿永終」。

遊牧、商業文化,常為富強的,而農業文化則為安足的。然富者不足,強者不安,而安足者又不富強。以不富強遇不安足,則雖安足亦不安足,於是人類文化乃得永遠動盪而前進。文化必有刺激,猶如人身必賴滋養。人身非滋養則不能生長,文化非刺激則不能持續而發展。文化之刺激,又各就其個性而異。向前動進的文化,必以向前動進為刺激。

2.中國:古代惟一的大型農國

獨中國為古代惟一的大型農國,因此其文化發展,獨得綿延迄於四五千年之久,至今猶存,堪為舉世農業文化和平文化發展最有成績之惟一標準。然中國雖以大型農國,幸得捍禦遊牧文化之侵凌而發展不輟。

中國則為舉世惟一的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而其所缺者,則為新科學新機械之裝備與輔助。然則中國之改進,使其變為一嶄新的大型農國而依然保有其深度之安足感,實不僅為中國一國之幸,抑於全世界人類文化前程以及擧世渴望之和平,必可有絕大之貢獻。

3.中西方的歷史觀

西方人看歷史,常偏向於「空間」的與「權力」的「向外伸展」:中國人看歷史,常偏向於「時間」的與「生長」的「自我緜延」。西方人的看法,常是「我」與「非我」兩個對立。中國人的看法,只有自我一體渾然存在。雙方歷史形態之不同,以及雙方對於歷史觀念之不同,其後面便透露出雙方文化意識上之不同。

4.中西雙方對於人生觀念和人生理想的異同。

「自由」(Liberty&Freedom)詞是西方人向來最重視的。西方全部歷史,他們說,即是一部人類自由的發展史。西方全部文化,他們說,即是一部人類發展自由的文化。「人生」、「歷史」和「文化」,本來只是一事,在西方只要說到「自由」,便把這三方面都提綱挈領的總會在一處了。在中國則似乎始終並不注重「自由」這個字。

中國人一向在農業文化中生長,自我安定,不須向外尋求,因此中國人一向注重向內看,注重在時間方面看,便不見有嚴重的兩體對立,因此中國人也不很重視自由,又不重視聯合了。中國人因為常偏於向內看的緣故,看人生和社會只是渾然整然的一體。這個渾然整然的一體之根本,大言之是自然、是天;小言之,則是各自的小我。「小我」與「大自然」混然一體,這便是中國人所謂的「天人合一」。

5.中西雙方的宗教信仰。

西方人常看世界是兩體對立的,在宗教上也有一個「天國」和「人世」的對立。在中國人觀念里,則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人不看重並亦不信有另外的一個天國,因此中國人要求永生,也只想永生在這個世界上。中國人要求不朽,也只想不朽在這個世界上。中國古代所傳誦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便從這種觀念下產生。中國人只想把他的德行、事業、教訓永遠留存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上。中國人不想超世界超社會之外,還有一個天國。因此在西方發展為宗教的,在中國只發展成「倫理」。

6.中國民族譬如一大水系

中國民族譬如一大水系,乃由一大主幹逐段納入許多支流小水而匯成一大流的。在歷史上約略可分成四個時期。

第一期:從上古迄於先秦。這是中國民族融和統一的最先基業之完成。在此期內,中國民族即以華夏族為主幹,而納入許多別的部族,如古史所稱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之類,而融和形成一個更大的中國民族,這便是秦、漢時代之中國人了。亦因民族融和之成功,而有秦、漢時代之全盛。

第二期:自秦、漢迄於南北朝。在此期內,尤其在秦、漢之後,中國民族的大流里,又容匯許多新流,如匈奴、鮮卑、氏、羌等諸族,而進一步融成一個更新更大的中國民族,這便是時代的中國人了。這又因民族融和之成功,而有隋、唐時代之全盛。

第三期:自隋、唐迄於元末。在此期內。尤其在隋、唐以後,又在中國民族裡匯進許多新流,如契丹、女真、蒙古之類,而再進一步形成明代之中國人。這裡第三次民族融和之成功,因而有間代之全盛。

第四期:直自滿洲入關至於現代,在中國民族裡又繼續融和了許多新流,如滿洲、羌、藏、回部、苗等,此種趨勢,尚未達到一止境。這一個民族融和之成功,無疑的又將為中國另一全盛時期之先兆。

7.中國人的民族國家觀

中國人很早便知以一民族而創建一國家的道理,正因中國民族不斷在擴展中,因此中國的國家亦隨之而擴展。中國人常把民族觀念消融在人類觀念里,也常把國家觀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觀念里。他們只把民族和國家當作一個文化機體,並不存有狹義的民族觀與狹義的國家觀,「民族」與「國家」都只為文化而存在。因此兩者間常如影隨形,有其很親密的聯繫。「民族融合」即是「國家凝成」,國家凝成亦正為民族融合。中國文化,便在此兩大綱領下,逐步演進。

在中國,則上古時代,雖然有許多關於民族的分別名稱,但越到後來,越融和越混化而成一體。秦、漢以後的中國,其內部便很少有民族界線之存在。這不可不說亦是中西文化演進一絕不同之點。因此在西洋歷史裡,開始便見到許多極顯明極清楚的民族界線。在中國史里,則只說每一部族都成為黃帝子孫,這正是中國古代人心中民族觀念之反映。

8.中國人的家族觀

人道應該由家族始,若父子兄弟夫婦間,尚不能忠恕相待,愛敬相與,乃謂對於家族以外更疏遠的人,轉能忠恕愛敬,這是中國人所絕不相信的。家族是中國文化一個最主要的柱石,我們幾乎可以說,中國文化,全部都從家族觀念上築起,先有家族觀念乃有人道觀念,先有人道觀念乃有其他一切。中國人所以不很看重民族界線與國家疆域,又不很看重另一個世界,可以說全由他們看重人道觀念而來。

要考察到中國古代人的家族道德與家族情感,最好亦最詳而最可信的史料,莫如一部《詩經》和一部《左傳》。《詩經》保留了當時人的內心情感,《左傳》則保留了當時人的具體生活。《詩經》三百首里,極多關涉到家族情感與家族道德方面的,無論父子、兄弟、夫婦,一切家族哀、樂、變、常之情,莫不忠誠惻怛,溫柔敦厚。惟有此類內心情感與真實道德,始可以維繫中國古代的家族生命,乃至數百年以及一千數百年之久。倘我們要懷疑到《詩經》裡的情感之真偽,則不妨以《左傳》裡所記載當時一般家族生活之實際狀況做比較,做證驗。這便是中國民族人道觀念之胚胎,這便是中國現實人生和平文化之真源。倘不懂得這些,將永遠不會懂得中國文化。

9.中國文化的追求與理想

中國文化是一種傳統愛好和平的,這已在上文述過,因此中國人始終不肯向富強路上作漫無目的而又無所底止的追求。若論武力擴張,依照唐代國力,正可儘量向外伸展。但即在唐太宗時,一般觀念已對向外作戰表示懷疑與厭倦。中國人對國際,只願有一種和平防禦性的武裝。唐代雖武功赫奕,聲威遠播,但中國人的和平頭腦始終清醒。在唐代人的詩里,歌詠著戰爭之殘暴與不人道的,真是到處皆是,舉不勝舉。中國人既不願在武力上儘量擴張,向外征服;同時又不願在財富上儘量積聚,無限爭奪。在唐代的社會情況下,無論國外國內貿易,均有掌握人間絕大財富權之機會與可能。但中國人對財產積聚,又始終抱一種不甚重視的態度,因此在當時一般生活水平雖普遍提高,但特殊的資產階級,過度的財富巨頭,則永不產生。

根據唐人小說,只見說:許多大食、波斯商人在中國境內經營財利積資巨萬,但中國人似乎並不十分歆羨。詩歌文藝絕不歌頌財富,這是不需再說的。這不僅由於中國政治常采一種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不讓私人財力過分抬頭,亦由中國人一般心理,都不肯在這一方面奮鬥。

我所說的中國傳統和平文化,決不是一種漫無目的,又漫無底止的富強追求,即所謂權力意志與向外征服;又不是一種醉生夢死,偷安姑息,無文化理想的雞豕生活;也不是消極悲觀,夢想天國,脫離現實的宗教生活。中國人理想中的和平文化,實是一種「富有哲理的人生之享受」。深言之,應說是富有哲理的人生體味。那一種深含哲理的人生享受與體味,在實際人生上的表達,最先是在政治社會一切制度方面,更進則在文學藝術一切創作方面。

10.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世界大同」,「天下太平」

「世界大同」,「天下太平」,這是中國古人理想中的一種人類社會。所謂「凡有血氣,莫不尊親」,這就是中國文化所希望達到的理想了。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文化是「人類主義」即「人文主義」的,亦即「世界主義」的。它並不只想求一國的發展,也不在想一步步的向外擴張它勢力,像羅馬,像現在一般壓迫主義、侵略主義者的西方帝國一般。惟其如此,所以使中國文化為可大。

若要具體一點講,可以舉幾個例。像孔子,他的祖先,是商朝之後宋國的貴族,後來逃往魯國。但孔子一生,就並不抱有狹義的民族觀念,他從沒有想過滅周復滴的念頭。也不抱狹義的國家觀,他並不曾對宋國或魯國特別地忠心。他更沒有狹義的社會階級觀念,他只想行道於天下,行道於全人類。所以孔子實在是一個人類主義者,世界主義者。又像墨子,我們不能詳細知道他的國籍和出身,只知他一樣是沒有狹義的國家觀和階級觀的。至於莊子、老子,那就更沒存所謂國家觀、階級覲了。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最後還是要平天下。這個理想,到秦始皇時代,居然實現,真成天下一家了。所以中國文化,開始就普遍的擺在一個大地面上,希望只要交通所達,彼此都相親相愛,結合在一起。他們的最高理想,就是奠定一個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全人類和平幸福的社會。

中國文化史導論

(簡體橫排版)

錢穆 著

2023年2月出版

ISBN:978-7-100-21639-5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書寫作於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在完成《國史大綱》後,首部系統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的經典之作。

錢穆先生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及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進而提出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本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本書是商務印書館新近推出的錢穆經典著述簡體橫排版之一種。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歷任燕京、北大、清華、西南聯大、齊魯、華西、江南等大學教授,創辦香港新亞書院。著有《國史大綱》《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系年》《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朱子新學案》《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其一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傾注了無限深厚之感情與深切之關注。舉凡史學、文學、政治學、地理學、宗教學等方面的研究,他無不涉獵,並成就斐然。他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一座高峰。

目 錄

第一章 中國文化之地理背景

第二章 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和

第三章 古代觀念與古代生活

第四章 古代學術與古代文字

第五章 文治政府之創建

第六章 社會主義與經濟政策

第七章 新民族與新宗教之再融和

第八章 文藝美術與個性伸展

第九章 宗教再澄清民族再融和與社會文化之再普及與再深人

第十章 中西接觸與文化更新

附 錄 中國文化傳統之演進

補跋

珍藏本 套裝

《錢穆國學經典 · 珍藏本》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珍藏本 書目:

  • 《國史大綱》

  • 《先秦諸子系年》

  •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 《中國文化史導論》

  • 《國學概論》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史記地名考》(上、下冊)

01 02 03 04 05 06

end

每日一書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每日一詞

《新華典故詞典·八磚學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