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孫宗慰繪畫展亮相央美美術館,他為中國繪畫留下一縷馨香

京報網 發佈 2024-04-29T08:27:29.999232+00:00

孫宗慰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他曾師從徐悲鴻先生,也曾跟隨張大千西行敦煌考察石窟藝術。

觀眾在研究孫宗慰上世紀40年代創作的《西域少數民族服飾冊》。

孫宗慰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他曾師從徐悲鴻先生,也曾跟隨張大千西行敦煌考察石窟藝術。昨天,「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以155件(套)珍貴作品梳理孫宗慰先生的藝術與人生。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恢復面向社會開放後的首個展覽。

八十年前西行之旅佳作露面

風塵僕僕的旅人牽著駱駝穿越黃沙,面前是一泓澄澈的月牙泉,這幅創作於1942年的《月牙泉》,記錄了孫宗慰當年西行之旅留下的驚鴻一瞥。1941年至1942年,孫宗慰由呂斯百舉薦,協助張大千赴敦煌等地考察石窟藝術,藉此學習民族傳統,寫生風俗民情。展覽展出了孫宗慰20世紀40年代在甘肅敦煌、青海塔爾寺的臨摹和創作,其中《蒙藏女子歌舞圖》更是其蒙藏題材系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1946年,孫宗慰隨徐悲鴻到北平任教後,直面社會變化,畫筆與時俱進,在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先後創作了一批反映古都風貌和民生之變的代表作。他堅持以寫實主義為基礎,描繪人生長河行旅中的移步換景。在展品中,20世紀50年代表現天津塘沽新港的一組作品尤其值得觀摩和研究。

展覽名為「心影馨香」,一幅幅創作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肖像與花卉、靜物,也展示了藝術家的心靈世界。孫宗慰45歲後疾病纏身,展覽最終以他開筆但未成的一件白描蓮花作為結束,以示其實踐啟程,事業未竟,但暗香浮動,引人入勝。

展覽展出了孫宗慰創作的一批反映古都風貌和民生之變的代表作。

93歲楊先讓憶師長言傳身教

在展覽開幕現場,孫宗慰先生學生代表、93歲的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楊先讓深情講述了上世紀40年代在國立北平藝專受教於孫宗慰先生的經歷,「我是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美術系的,我的太太張平良是1949年入校的,她那一班有靳尚誼、詹建俊等,我們都是在孫先生的門下開始學習繪畫的。」

楊先讓說,孫先生為人低調,不善言談,但在教學中對學生要求十分嚴厲。「他對學生很關心,曾替我交了一些伙食費,不許我還錢給他。我們見過先生唯一一次發火,是因為班裡有位同學逃課,該修改的畫稿一動沒動,人也不知去哪裡了。先生一氣之下取下畫板,打開教室門扔在走廊里,發出重重的咣當聲。」

回憶學生時代老師的言傳身教與深厚的師生情感,楊先讓感言,「以徐悲鴻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初期的教員體系是中國美術界的脊梁骨,我們是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就像是牧羊人,是我們的引路人,是給我們第一口奶的人,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觀眾欣賞孫宗慰《蒙藏女子歌舞圖》。

展覽弘揚藝術先輩優秀傳統

今年是孫宗慰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央美術學院策劃此次展覽,並將其列入「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活動,旨在增進對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之路的認識,進一步弘揚由藝術先輩開創和形成的優秀傳統。

「走進孫宗慰先生的藝術人生,我們能體會到他既與所處的時代同頻共振,又有自己的藝術獨創。」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談到,孫宗慰先生是徐悲鴻先生所倡導的寫實主義藝術的忠實踐行者,他在1940年代前往西部,一路西行至敦煌,認真研究和吸收借鑑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在文化溯源和藝術尋根中堅定了中國文化自信。

新中國成立後,孫宗慰先生走向港口、走向京郊大地、走遍祖國各地,感懷時代、感受生活之變,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熱潮和人民生活新變化的作品。「今天的青年學子不僅要學習他的技法與造型,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前輩們的精神。只有植根於中國大地,只有更深入地研究中國的繪畫傳統、藝術傳統和文化傳統,才能促進自己的藝術有轉型、有提升、有真正的創造。」范迪安說。

展覽將持續至3月26日。王廣燕攝

(原標題:著名畫家孫宗慰繪畫展亮相央美美術館——他為中國繪畫留下一縷馨香)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王廣燕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