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創意作品項目——智慧社區命題

金臺資訊 發佈 2024-04-29T08:42:39.719924+00:00

命題背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區環境之中,社區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個現代小區,也可以是農村裡的一個村落或鄉鎮。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命題背景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區環境之中,社區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個現代小區,也可以是農村裡的一個村落或鄉鎮。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

本項目以智慧社區為主題,旨在促進青年學生關注國計民生並付諸行動,積極投入到幸福美好的未來社區生活的創意、設計和實現中。鼓勵青年學生通過關注真實的社區生活場景,結合調查研究,發現身邊的問題,發揮創造力,從人文、藝術和科技的角度綜合考慮,提出解決方案,設計原型系統,並完成相關作品的製作。

命題內容

本項目的主題方向為「智慧社區——社區服務」,鼓勵參賽隊伍大膽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通過參賽作品展示未來社區生活中智慧社區服務的解決方案。

未來的社區可以為居民提供哪些智能設施和公共服務?要求參賽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意,並通過原型系統加以展示。作品內容可以涉及社區環境的智慧監測、居民日常生活的智慧服務、社區的信息化管理等(不包含與社區垃圾分類有關的內容),例如(作品內容不限於以下示例):

社區環境的智慧監測>>

社區環境的智慧監測,對社區的生態環境和安全狀況進行監測和管理,保障社區的宜居和安全。

提供智慧、便捷的服務>>

為居民的購物、出行、醫療等日常生活需求提供智慧、便捷的服務,為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和休閒娛樂提供智能互動裝置或輔助服務,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社區信息化管理 >>

進行社區信息化管理,包括社區動態信息的智能發布和接收、鄰里智慧互助、村落和鄉鎮的信息化管理等,打造數字社區。

考查目標

考查參賽隊伍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考查參賽隊伍創意、創新、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呈現和展示等能力。

考查參賽隊伍多學科知識交叉學習和應用能力。

考查參賽隊伍的科研素養。

比賽規則

本命題面向大學組開展,每支參賽隊伍由2-4名參賽選手(建議包括不少於1名女性選手)和1-2名學校指導老師組成。同一選手不得跨隊參與同一命題比賽。鼓勵同省份內跨校、跨專業組隊。賽程共包括初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各階段規則如下:

初賽

初賽為作品評審,各參賽隊伍須按照以下要求提交作品文件:

(1)創意設計報告

1)內容要求:創意設計報告必須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①擬解決的智慧社區——社區服務相關的問題是什麼?

②你的創意是什麼?

③對相關文獻、產品、應用系統或使用者的調查研究報告。

2)格式要求:以圖文形式闡述創意設計報告,要求PDF格式,大小100M以內。

(2)作品方案

1)內容要求:作品方案必須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①作品設計思路、實現和製作計劃。

②作品創新點。

③材料清單和相關要求,包括軟硬體名稱、類型等。

④製作過程,至少包括5個步驟,每個步驟需配合圖片和文字說明。

⑤作品成果,包括外觀圖片、功能介紹、演示效果等,並提供必要的使用說明。

⑥團隊成員介紹和工作分工說明。

⑦團隊工作討論記錄表。

模板見附件1。

2)格式要求:PDF格式,大小100M以內。

(3)參賽承諾和聲明

參賽隊伍填寫參賽承諾和聲明,模板見附件2。列印簽字後掃描上傳,要求PDF格式,大小10M以內。

評審標準

(1)價值觀

作品能夠反映當代中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通過作品傳遞科技向善的理念。

(2)主題符合性

作品創意與「智慧社區——社區服務」的主題方向相契合,能夠通過作品反映出參賽隊伍對主題內容的思考;作品設計能夠很好地詮釋主題,內容健康、積極向上。

(3)科學性

作品主題、創意和應用等,均符合科學原理,沒有科學性錯誤。

作品展示過程能夠體現出相關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

(4)創新性

作品創意巧妙、獨特,體現出創作者的新奇想法。

作品使用簡單的方法或手段解決了相對複雜的問題。

作品能夠為實現某種目的提供一種創新的、有意義的改進方法。

(5)技術性

作品的設計合理、恰當地應用了相關技術。

作品綜合運用各種技術,包括手工製作、數字製造、程序設計、數字建模等。

(6)實用性

作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或能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

作品可以為某一領域中常見的問題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指導方案。

作品設計合理,成本控制合理。

(7)參與度

作品方案內容完整,能夠展示創作過程。

作品成果演示順利。

複賽

複賽可採用現場演示、作品展示和答辯方式進行,考查參賽隊伍的作品操作能力、現場表達能力以及表演展示能力(演示形式不限)。

複賽參賽選手和學校指導老師須與初賽一致,如個別隊員因特殊原因無法參賽,需向賽區組委會提出申請,但不可替換其他人員參賽。複賽規則由各賽區制定,須保障本賽區評審規則公開、公平、公正。大致規則可根據以下建議開展:

提交內容建議

(1)作品方案

內容和格式要求與初賽相同。

(2)作品視頻

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重要製作過程、作品操作和演示過程等。

要求5分鐘以內,MP4、AVI、MOV或FLV格式,大小100M以內。

(3)作品代碼

C、C++、C#、Java、Python 格式,100M以內。

(4)展示 PPT

大小100M以內。

(5)海報材料

圖文並茂的展板設計稿,JPG格式,大小100M以內。

(6)參賽承諾

(7)作品成果

現場提交,可為實物、模型或其他形式成果。

陳述形式說明

(1)鼓勵參賽隊伍圍繞參賽作品主題及內容選擇恰當的演示形式,鼓勵選手在答辯過程中重點展示作品創新點、技術點等專業水平。

(2)作品陳述不設人數限制,凡報名參賽選手均可參加(不允許指導老師參與)。

(3)陳述過程可輔以視頻、PPT等配合說明。

(4)作品演示說明:要求參賽作品(實物、模型或其他形式)能夠體現其設計原理及主要功能。

評審標準及注意事項

評審標準主要從完整度、創新性、技術性、實用性、科學性以及現場表現等幾個方面考慮,重點考查作品創作的專業水平。

評審採用打分制,參賽隊伍陳述完畢後,評委進行打分,並按照平均分的高低確定排名。如遇作品同分且無法判別獲獎等次的情況,由評委現場對同分作品進行投票或打分來決定獲獎等次。

評委遵循迴避原則,如遇本單位參賽隊伍作品,則該評委不打分。

決賽

決賽參賽選手和學校指導老師須與初賽、複賽一致。同一位學校指導老師若指導多支隊伍參賽,最多不超過2支隊伍入圍決賽。

如有賽區承辦單位老師參與指導,可增加1名賽區指導老師,每位賽區指導老師最多指導2支隊伍。

決賽由大賽組委會組織,最終規則將於比賽前約一個月公布,詳見大賽官網。

其他要求

參賽作品要求

1.提交作品不得為本大賽往屆全國總決賽獲得一、二、三等獎的作品。

2.提交作品不得為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獲得一、二、三等獎的作品。

3.大賽組委會將對提交的參賽作品進行抽樣檢查,重點對作品原創性等開展查新、查重審核。如有違規,一經查實,取消參賽資格。

參賽紀律

1.答辯過程中,僅該參賽隊伍的學生成員入場答辯,其他人員(包括分賽區領隊、參賽隊伍指導教師等)不得進入場內。

2.各參賽隊伍須提前將答辯內容按要求提交組委會,答辯過程中不得對作品結構功能進行調整。參賽期間,參賽隊伍自行保管參賽作品。

3.如對比賽有異議,可向大賽監審委員會反映。比賽現場服從大賽監審委員會的決定和指令。

參賽隊伍責任及義務

1.入圍作品的隊伍有義務參加大賽舉辦的相關展示和交流活動。

2.參賽隊伍須承諾作品為團隊原創研究成果,大賽主辦方享有對其提交作品的無償的永久的公益性宣傳、展出、出版及其他使用權。

點擊下載附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