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國:《永樂大典》,一部巨著見證民族興衰

悟會隨語 發佈 2024-04-29T15:43:29.468858+00:00

《永樂大典》,永樂五年完成,收國內各種書籍,分類編纂為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達3.7億多字。說到《永樂大典》,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永樂帝朱棣,這本典籍,就是明成祖朱棣下令舉全國英才編修而成的巨著,編纂隊伍前後多達3000人,歷時共5年,終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是中華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永樂大典》,永樂五年(1407年)完成,收國內各種書籍,分類編纂為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達3.7億多字。可惜在1860年英法聯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遭到侵略軍毀滅性的野蠻破壞,有的被兵馬踐踏或焚燒,有的被掠往外國,現仍藏於國外的圖書館、博物館。這部無價的文化瑰寶被摧毀殆盡。據近數十年尋覓,存世者僅有810卷,其中有大半尚在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書櫃或庫房中。

以上文字,摘自故宮博物院官網。短短數語,既描寫了《永樂大典》作為古代巨著曾有的篇幅規模,也向我們展現了它歷經劫數後淒涼的境況,令人唏噓。可以說,《永樂大典》這一本古籍,承載著我們民族太多的興衰與榮辱

說到《永樂大典》,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永樂帝朱棣,這本典籍,就是明成祖朱棣下令舉全國英才編修而成的巨著,編纂隊伍前後多達3000人,歷時共5年,終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是中華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和「鄭和下西洋」事件一起,共同見證著那個時代國家的繁榮興盛。

《典籍里的中國》,給我們講述的,卻是另一個與《永樂大典》有著緊密關聯的人物。他叫陳濟,是《永樂大典》的編纂總裁,人稱「布衣都總裁」。陳濟從小博學,記憶功底也很強。他飽讀天下典籍,卻始終沒有考取過功名,被人稱為「兩腳書櫥」。他的前半生,不被人看重,只有父親、恩師等少數人給過他理解支持。直到40歲那年,陳濟才以布衣被舉薦為《永樂大典》的編纂總裁,終於開啟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帶領編纂隊伍為我們留下這傳世名典,也讓自己在歷史中存下足跡

《永樂大典》成書後,只抄錄一份,此稱「永樂正本」;至嘉靖朝時,為防正本有損,又復抄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兩「副本」均只典藏皇家,未在民間流傳,並被人們所熟知。歷經朝代更迭、內憂外患,多數盡招偷盜、搶掠、焚燒,正本去向成迷,副本也僅存400餘冊於國內,其餘另有400餘冊流離於境外。《永樂大典》的顛沛流離,也是中華民族間經苦難的歷史見證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開展了對《永樂大典》的搜集整理工作,對其現仍存於世的800餘冊進行了縮印精裝出版,使其珠還合浦,歷劫重光,讓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新時代再次得以展現。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自信了,我們的古籍才有人去守護,在時光的流轉中,永遠煥發光彩!

向文化的創造者向致敬,向文化的守護者致敬,向文化的傳承人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