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

晉藝樂藝淘 發佈 2024-04-29T18:02:44.867404+00:00

我國漆器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河姆渡文化的瓜棱形木胎漆碗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工漆器藝。上到宮廷貢品,下到百姓的十里紅妝,到處都有著漆器的影子。

我國漆器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出現,河姆渡文化的瓜棱形木胎漆碗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工漆器藝。上到宮廷貢品,下到百姓的十里紅妝,到處都有著漆器的影子。但是,世界卻叫它「Japan」。

(圖1 采漆)

漆器,顧名思義,就是塗漆的器物。這個漆,指的是生漆,也叫國漆或大漆。漆器價格昂貴,原因之一,便是生漆的珍貴。漆樹只有我國少數地區有種植,一棵漆樹的整個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左右生漆,割漆時的刀口還不能超過十刀。每割十天需歇十天,每割一年需歇一年,因此古時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說法。生漆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特性,這也使得漆器即使相隔千年,也能綻放最初的光彩。

漆器製作技法繁多,例如描金、填漆、螺鈿、點螺、金銀平脫、堆漆、雕漆、斑漆等。基於這些不同的製作技法,漆器又分成了不同種類,例如螺鈿漆器、剔犀漆器、福州漆器、天水漆器、平遙推光、鄱陽漆器、宜春漆器、描金漆器、上海漆器、揚州漆器、桐木漆器等。

(圖2 剔紅雅集寶盒)

剔紅雅集寶盒,清乾隆年間,高11.6厘米,口徑33厘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盒圓形,平蓋面,矮圈足,通體髹朱漆。蓋面作圓形開光,內雕單線回頭天錦和水波錦紋,分別表現不同的空間。畫面正中山石聳立,芭蕉、松葉繁茂,山石前界出空地,在龜背「卍」字錦地上壓雕文人雅集圖:一長須長者正揮毫潑墨,左右兩長者和身後兩侍者面帶笑容地凝神觀看。人物眉須細膩,神情生動。蓋壁龜背錦地上雕刻各種團花圖案,具有較強的立體效果,此種裝飾圖案和雕刻手法為清乾隆時期的風格。盒上下口沿雕連續回紋。盒底髹黑漆,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蓋內黑漆地上有刀刻填金「雅集寶盒」四字器名。

(圖3 剔紅展示)

剔紅,又稱「雕紅漆」或「紅雕漆」,是雕漆的一種。

剔紅的原料是生漆,但是生漆並不是紅色,因此便需要調漆。關於調漆,悠久的歷史、無數的匠人給我們留下了標準化的數值。顏料和生漆的配比十分講究,一旦出差錯,便不可能調製出雍容華貴的朱紅色。與此同時,季節不一樣,配比也不一樣。這些問題都需要匠人去不斷嘗試。

漆的乾燥速度慢,在其半干不乾的時候會形成一層軟膜,在膜上可以再次刷漆。因此,工匠便需要在第一道漆干透之前,刷上第二道漆,且大多採用陰乾的方式。如此循環往復幾十遍乃至上百遍,以形成厚厚的漆層。之後,工匠便會在漆層上面剔出紋樣,難度十分大。等漆層徹底干透後,還需人工打磨掉剔刻時的刀鋒,才能最終變為成品。這一過程十分漫長,成本極高。在當今社會,剔紅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同時,根據漆色的不同,也有剔黃、剔綠、剔彩等等。

(圖4 剔黃山海龍鳳花卉紋圓盤)

漆器歷史悠久,對周邊國家的漆器製作產生了深遠影響。現如今國際上卻所知者寥寥,明明是最能準確表達中華民族內斂且溫潤強大的氣韻的漆器,卻被他人認為是日本的,稱呼其為「Japan」。拋開外國的評價,漆器在國內市場上也沒有取得很好的反響。

(圖5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國寶八橋蒔繪螺鈿硯箱)

原因之一是原料之困。漆器所用到的生漆,產量少,獲取不易。同時生漆特性使其被供應到工業、航天、軍工等領域,因此用來製作漆器的生漆變得更加短缺。生漆過敏也嚴重製約了漆器發展。有數據顯示,九成以上的人都對生漆過敏,不過敏的人可謂是百里挑一。現今製作漆器的匠人都對生漆過敏,只能硬抗,強行脫敏,這也使得許多人對漆器製作望而卻步。

(圖6 黑漆嵌螺鈿加金片嬰戲圖箱)

原因之二是工藝之困。漆器製作工藝複雜,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機器無法取代人工去完成漆器的製作。以剔紅製作中光漆為例,這一步需要工匠將漆層陰乾後再刷下一層漆,循環往復幾十乃至上百遍。這個步驟之複雜使機器無法取代工匠。

原因之三是市場之困。漆器原料昂貴,工藝複雜,這就決定了漆器價格不會太低。但科技的發展讓漆器出現了替代品:原料上,廉價的不健康的腰果漆、合成漆替代了天然的生漆;製作工藝上,出現了與雕漆十分相似的「鑄漆(用矽膠模具灌注化工合成的樹脂)」等等。鑄漆僅僅與雕漆外表相似,並不屬於傳統手工藝,但由於其價格低廉,依舊對漆器市場產生了衝擊。

原因之四是創新之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漆器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審美與傳統審美存在差異,若是一味地繼承傳統,會出現曲高和寡的結果,這並不利於漆器工藝的發展。因此,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是漆器行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無數匠人堅持漆器製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傳承漆器工藝中,國家也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宣傳,中國漆器一定會實現復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