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九仙山情懷

齊魯壹點 發佈 2024-04-30T00:01:27.296348+00:00

文/席波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文學家。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調往密州(今諸城市,含現在的五蓮縣、高密市、青島市黃島區部分區域)任知州,於熙寧九年(1076)冬,離任密州。

文/席波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文學家。

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調往密州(今諸城市,含現在的五蓮縣、高密市、青島市黃島區部分區域)任知州,於熙寧九年(1076)冬,離任密州。

在知密州兩年的時間,蘇軾與九仙山結下了不解之緣,曾數次遊歷九仙山、馬耳山,並多次在詩詞中盛讚九仙山、馬耳山,還曾為九仙山題寫「白鶴樓」、「留月」,題刻在丁家樓子西南山峰石壁上,吸引了歷代喜好山水的許多文人雅士慕名而來,九仙山名氣也日益俱增。

蘇軾卸任密州知州,即將赴距華山不遠的山西省河中府(今水劑)上任知府時,收到時任樂清縣令的摯友周邠寄來的《雁盪山圖》,由感而發寫下《次韻周邠二首》,其一是:

「指點先憑採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

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台落手中」(將赴河中,密邇太華,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也)。

詩中的「二華行觀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詩句,將當時包括五蓮山在內的九仙山,與全國名山華山比肩媲美,且視九仙山為京東(京東東路,治所在青州,範圍包括今山東省全部和河南、 安徽、江蘇各一部)冠壓群山的名山。

蘇軾赴密州之前,已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享有文壇領袖之譽。他曾遊歷諸多名勝,又從號稱「人間天堂」杭州通判任上來密州,對於所歷勝跡,自有評贊尺度,為何對九仙山獨有鍾情?這在他的注釋中作了明確回答:「將赴河中,密邇太華,九仙在東武(諸城),奇秀不減雁盪也」。

關於九仙山,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有這樣的記載:「(諸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盪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

據專家稱,九仙山石主要是中生時代和遠古時代形成。景區內的斷裂構造經億萬年大自然的造化,山勢峭拔,怪石突兀,形態各具,惟妙惟肖,潭泉洞池相間,自然景觀多而集中。

蘇軾對於九仙山的記憶和情感是深刻的,有一種始終無法拂去的情懷,這從他即將調往河中時所寫的另一首詞《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中可以看到:

「前瞻馬耳九仙山。

碧連天。晚雲間。

城上高台,真箇是超然。

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

去翩翩。點輕煙。

人事淒涼,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這首詞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馬耳山和九仙山的難捨難離之情,情深意切,催人淚下。

蘇軾是位高產的大作家,其詩作中提及九仙山以及馬耳山的就有六七首之多。

確實,蘇軾對於九仙山那是情深意切。

在九仙山陽,萬壽峰下,有一古村,村名就和蘇軾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這個古村,就是丁家樓子村。

在丁家樓子村西南方向耀眼的位置,有一巨石,石頂有二十餘米平台。台面南側有孔徑約五公分、等距離一線整齊排列的九個人工鑿孔,東南側有石牆基礎,東北側有石灰痕跡。

石東石南有石刻,皆曰:「白鶴樓」。石東為豎排楷書,陰刻,上款無法辨認,下款為「熙寧九年九月末」,為宋代石刻。石南為橫排楷書,右刻「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左刻「明萬曆四十年丁耀斗摹此」,楷書,陰刻(將圖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這裡,就是蘇軾白鶴樓遺址。

也許是多次遊獵的經歷,愛極了這方山水,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軾再次來到九仙山,在山陽處覓得一方寶地,建了一座白鶴樓。

樓西山峰有摩崖石刻:「第一山」。

樓後煙雨澗有石洞,洞前一座石炕,炕側有題刻:「留月」。清朝道光版《諸城縣誌》有記載,行家對兩處石刻研究表明,亦出自蘇軾之手。

可惜的是,蘇軾所建白鶴樓,因為中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最大一次地震郯城大地震被毀。隨著九仙山山崩地裂,白鶴樓也轟然倒塌,只留下一片遺蹟和蘇軾的幾處題刻。

白鶴樓消失了,古村留下來了,古村也因為白鶴樓而得名「丁家樓子」。

白鶴樓幾百年之後,丁家樓子又來了一位隱士,他叫丁惟寧,有專家考證,他就是蘭陵笑笑生。他在村東修建的丁公石祠,與村西的白鶴樓遺址,成為九仙山文化與歷史的見證。

位於山東五蓮的九仙山,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其「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的奇景名聞遐邇。

九仙山毗鄰大海,聳入九霄,既有山的厚重,又有海的寬廣。九仙山的這種氣質和襟懷,滋養著這裡的每一個人,也為蘇軾的詞作提供了豐厚的源泉與靈感,為一派豪邁詞風注入了能量與底氣。

同樣,九仙山也因為蘇軾和他的讚譽、詞作和題刻,更加有底蘊,有仙風,有故事……

壹點號 微風又起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