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舞劇《金陵十三釵》: 娉婷身姿,跳出烽火歲月里「錚錚鐵骨」

新華日報 發佈 2024-04-30T04:35:20.056172+00:00

3月3日,舞劇《金陵十三釵》即將在揚州運河大劇院首演。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後,發生在一群藏在學校的女學生和躲避戰火的秦淮歌女之間的感人故事。

3月3日,舞劇《金陵十三釵》即將在揚州運河大劇院首演。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後,發生在一群藏在學校的女學生和躲避戰火的秦淮歌女之間的感人故事。2011年張藝謀將此拍成同名電影,此次的舞劇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編劇,著名導演郎昆執導,18位國家級院團舞蹈明星加盟。這部重磅出擊的舞劇會給觀眾呈現出怎樣的新視角?記者近日探班該劇,採訪了該部分主創人員。

此次舞劇總導演郎昆雖然多次執導央視春晚,但擔綱大型舞劇的總導演卻是第一次。如何運用新穎的舞蹈語言、舞台藝術演繹「金陵十三釵」以釵簪反抗刀槍的鬥爭精神,對整個團隊是個巨大的挑戰。經主創團隊反覆討論,導演組決定將核心點放在女性力量上,在真實可感的肢體語言中展現烽火歲月里一種溫柔堅韌的力量。郎昆表示:「她們娉婷的身姿下,恰恰是一副副錚錚鐵骨。」

這部舞劇把更多的細節聚焦到在殘酷無情的現實面前如何「保護幼小」這個更能觸動普遍人情感的主題上。對兩個主要人物玉墨和書娟的關係設計也獨具匠心。「故事敘事採用『雙女主』設計,一是書娟眼裡看玉墨,二是玉墨眼裡看戰爭。兩條線索是並行的。」該劇總編導、國家一級編導魏思佳介紹說,「與歌女們格格不入的書娟從玉墨身上逐漸感受到被關心被愛護的母性力量,玉墨則從書娟倔強的性格中看到了自己清純美好的童年,透過身邊人的遭遇看到國殤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巨大衝擊。」正是通過不斷引起『同頻共振』的劇情,使兩位女性角色在戰爭中的成長和惺惺相惜變得可感可信。

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藝術,演員們以優秀的肢體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鮮明的角色。玉墨的溫婉,紅菱的明艷,豆蔻的靈動,書娟的單純,主要演員的表演都讓人過目不忘。「玉墨這個角色目前有王家鑫、王雪柔兩個版本,兩個人都是中國舞蹈界的新生代頂尖選手,王家鑫腳下功夫和腿部線性非常好,王雪柔的情感表達更加濃烈,肢體語言利落有力量。兩個『玉墨』的表演都很有嚼頭。」魏思佳說。

作為總編導,魏思佳為打造角色的鮮明度費盡心思。「『十三釵』的舉手投足都有自己的專屬動作,比如玉墨的坐立行一直會微微佝僂著身子,表達一種性格的安靜沉穩和忍辱負重。」 和電影一樣,《金陵十三釵》最繞不過的一個意象就是旗袍。據了解「十三釵」有60多款旗袍,每件旗袍的顏色、款式甚至是搭配的耳環都根據角色特徵和故事情節精心設計。不僅如此,在音樂和燈光設計上同樣賦予了人物的專屬性。「比如玉墨的出場都是小提琴陪伴,而豆蔻的出場音樂則結合了南京的白局特色。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演員『是』這個角色,而不只是『像』這個角色。」

儘管這是一部表現女性力量的舞劇,但劇中依然有非常耀眼的男性角色。去年獲得舞劇「荷花獎」的《朱自清》主演周晨此次在這部劇中擔綱日本少佐。如何準確拿捏一個彬彬有禮的「文藝敗類」,讓他花費了很多時間揣摩。「比如向校長遞交邀請函的三聲問候。在完全沒有台詞的舞劇里,這幾聲的處理和肢體表現是我突破臉譜化塑造反派的關鍵點。」 老兵戴教官由青年舞蹈家張傲月擔綱,魏思佳對這個角色十分鐘愛。「女性角色一多,就容易讓舞台效果顯得過於柔軟,但戴教官的五次出場讓全劇有了明顯的『核心力量』,直到最後他鑽進坦克底下充當『人肉炸彈』的壯舉,像『猴皮筋』一樣平衡了全劇悲愴堅強的格調。在那場烽火歲月中,正是無數中國軍人和逃難人群中的『逆行者』,撐起了中國脊樑。」

作為一部以真實歷史作為基石的舞劇,《金陵十三釵》的出發點就是讓歷史不被忘記。舞台布景的核心設計是「108塊寫著遇難者名字的城磚」,這既是南京城的地理意象,又是國人心理崩塌和重新構建的心理意象,而「十三釵」就像鐫刻在城磚上千千萬萬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都不應該被忘記。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汪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