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丹青黃賓虹

黃山網 發佈 2024-04-30T05:18:53.562560+00:00

歙縣中部,黃山東麓,屯溪盆地腹內,豐樂河逶迤而來。河上有橋,落於水中,如彩虹一般。臨河而立一古亭,一古村,亭曰賓虹,村名潭渡,為徽州望族黃氏的千年世居之地。

作者:陳發祥 朗誦:付春

歙縣中部,黃山東麓,屯溪盆地腹內,豐樂河逶迤而來。河上有橋,落於水中,如彩虹一般。臨河而立一古亭,一古村,亭曰賓虹,村名潭渡,為徽州望族黃氏的千年世居之地。村落中部,古樹茵茵下,巍然矗立著一棟建築,名曰「懷德堂」。此堂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為三間五架結構,前有廊廡,中設天井,後呈院落。院內假山玲瓏如靈芝,故曰「石芝閣」,入口處赫然懸掛一匾額,上書「黃賓虹故居」五個大字。

黃賓虹(1864—1955),生於浙江省金華城西南鐵嶺頭,一生歷經大清、民國及共和國三個時代變革,為徽商後裔。祖父黃孟輝別離徽州,常年經商浙東,父親黃定三於金華開設布莊,殷實富足。定三先生,承繼徽商「賈而好儒」的風氣,業賈之餘喜好吟詠,工擘窠大字,晚年善畫梅竹,與文人雅士往來頻繁。少年黃賓虹耳聞目濡,三歲入私塾,五歲便能識字過千,並略懂其中大意。

公元1872年,同村家侄,同治年間進士黃崇惺,於福建歸化知縣任上輾轉來金華,初遇8歲的黃賓虹,為其潛質所驚,特延請徽州名經師程健行為開蒙家師,面授四書五經,從此,黃賓虹開始了漫長而廣博的求學生涯。除程健行以外,黃賓虹求教的名師有名有姓者不下數十人,所學觸及詩、文、書、劍,乃至金石音韻,尤其是書畫名家,遍布江南各地。師從義烏陳春帆學寫真,揚州陳崇光畫花鳥,帝師翁同龢曾親自指教用筆之法,於蕭山倪易甫處得「(作畫)當如作字,筆筆分明」之秘訣,從懷寧山水畫師鄭珊處,求來「實處易,虛處難」六字心訣。

公元1888年,24歲的黃賓虹因父親從商失敗而回到故鄉潭渡村,於祖宅懷德堂開啟其近二十年的「歙縣時期」。徽州為程朱故里,文風潤澤,新安畫派的發源地,畫風鼎盛,乃明清二代徽商巨賈聚集之地,收藏巨富,可與吳越抗衡,加之潭渡黃氏族中,也不乏書畫聖手。黃賓虹沉醉於古畫金石、新安山水之中,或臨摹、或寫真、或把玩。

至今,徽州民間還盛傳黃賓虹痴心於畫的故事,其中三則尤為傳奇。20歲時,黃賓虹在歙縣汪溶家中,見到石濤的《黃山圖》,求借不成,歸來入夢後,見石濤於黃山雲海中作畫,醒來喜極,依夢作石濤畫像及《黃山圖》,並題詩曰:寂寞黃山覓隱淪,百年僧濟忽翻身,願君三十六峰影,莫浣紅飛十丈塵。一日,他於黟縣宏村借來一幅元人古畫,心情異常興奮,臨摹之心湧起,故而策馬揚鞭,飛奔不止,過豐樂河時,衝出潭渡橋,撞在橋頭一人家,人仰馬翻,黃賓虹不顧傷情,堅持臨摹三日,方去求醫。又一日,與家人同游黃山,盡興而歸時,已是夜晚,他人皆酣睡入夢,黃賓虹難止畫興,於燭光下默寫所見。此時,月光灑入畫室,月華如水,賓虹索性移步園中月下,在一塊岩石上作畫至拂曉,這或許是黃賓虹一生喜歡夜遊作畫的最早記述。

「歙縣時期」的黃賓虹,以深厚的文學修養為功底,涉略廣博,潛心涵泳,二十年如一日,以今人為師,以古人為師,循序漸進,如春風徐徐,得學問之趣,其樂融融,書畫之藝日日精進,人格修養時時見厚,為日後「師古而求變」,從「白賓虹」蛻變為「黑賓虹」,成為畫壇一代宗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