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諡號中的三個「最高級」:文正、文忠與文襄之比較

軒轅讀史 發佈 2024-04-30T07:11:41.217360+00:00

清朝在「文」字開頭的諡號中,可以說以文正、文忠和文襄三個級別最高,名臣數量也最多。其中,「文正」級別和標準可謂最高,但獲諡大臣中濫竽充數者亦有之;獲諡「文忠」者皆為名臣,含金量最高;而「文襄」到了晚清時要求被提高,難度可謂最大。

清朝在「文」字開頭的諡號中,可以說以文正、文忠文襄三個級別最高,名臣數量也最多。

其中,「文正」級別和標準可謂最高,但獲諡大臣中濫竽充數者亦有之;獲諡「文忠」者皆為名臣,含金量最高;而「文襄」到了晚清時要求被提高,難度可謂最大。

一、「文正」:級別標準最高

「文正」的級別和標準可謂最高,「惟`文正'二字不敢擬,悉出特恩。」有清一代共有8人獲得此諡號。

其中,名臣有湯斌(理學名臣)、劉統勛(治世能臣)、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但也有如曹振鏞(私德尚可,但政績平平)和4位以帝師身份受諡的大臣(嘉慶帝師朱珪、咸豐帝師杜受田、同治帝師李鴻藻、光緒帝師孫家鼐),他們其實與「文正」的標準相差有些大,有「名不副實」之嫌。

二、「文忠」:含金量最高

「文忠」的級別僅次於文正,清代共有10人獲此諡號。

相比獲諡「文正」的8位大臣,這10位獲諡「文忠」的大臣含金量高了許多,除了非翰林出身的周天爵最後特諡「文忠」外(平定太平天國中年僅八十仍衝鋒在前,最後病死軍中),其他諸臣皆有功於社稷,都可謂實至名歸。

三、「文襄」:晚清時期要求最高

「文襄」主要是賜給文能安邦武能開疆的大臣,共有14人得此諡號。

清朝前中期得諡「文襄」的名臣有圖海(平定吳三桂)、福康安(一生征戰南北)、兆惠(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于敏中(狀元宰相)等,而晚清就只有左宗棠(收復新疆)張之洞(特諡)二人獲此諡號。

咸豐帝時對獲諡「文襄」的要求有所提高:「文武大臣或陣亡、或軍營積勞病故而武功未全者,均不得擬用『襄』字。」正是咸豐對「襄」字的特殊規定,晚清得諡「文襄」者僅二人,而張之洞的「文襄」還是「特諡」。


附:古代文臣武將的諡號等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