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光明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4-04-30T08:49:08.232430+00:00

2月24日,由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保護協會、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承辦的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專家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召開。

2月24日,由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保護協會、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承辦的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專家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西夏文專家史金波,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會長劉惠平,財通證券北京分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孫建維,杜偉生等古籍修復專家,《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代表約20人出席會議。研討會由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主持。

不久前,「塞北流金 煥發新彩——國家圖書館西夏文獻保護修復成果展」開幕式在國圖•津灣文創空間成功舉辦,本次專家研討會系該展覽的配套活動,旨在致敬為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劉惠平認為,項目成功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得益於我們史學專家、文獻專家和修復專家的傾情付出,為文獻續命提供了重要保證。本次研討會既是專家、同仁對這個項目的專業總結和未來規劃,也充滿著方方面面對國家古籍保護工作的期待。希望未來能吸納更多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投身國家古籍保護事業,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中華文脈貢獻力量。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陳紅彥和項目修復團隊關於項目情況以及實施過程的工作匯報,現場觀看修復後文獻並展開點評。史金波先生認為,本次修復是國家圖書館第二次系統性修復館藏西夏文獻,修復狀態達到預期成果。他總結本次修復工作有三大特點:一是難度大,修復前文獻破損較嚴重,對修複方案、修復操作要求高,修復團隊很好地克服了困難,完成了修復任務;二是要求高,因為文獻極其珍貴,所以要求修復人員嚴格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件內容、樣式、裝幀等原始風貌;三是質量好,修復後的文獻有很大研究整理價值,在修復過程中,所存殘渣、碎片得到完好保留,對版心等細節的處理做到了合理細緻。由於文獻含金量高,可供研究的細節多,將對西夏學,文獻學、版本學等學術研究提供實物佐證,建議儘早開展相關工作,發掘文獻價值。

杜偉生對修復團隊的付出給予肯定,認為該項目是近年來古籍修復難度最大的一項,在推進過程中,學術專家的參與十分重要,尤其在修複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學界深度參與有效提升了方案合理性。雖然修復過程中採取的操作技術複雜,但修復成果令人滿意,期待加大成果發布和宣傳展示力度,以饗讀者和學界。針對實施過程中對存疑之處,如裝幀類型等需持審慎態度,與會專家建議修復人員與學者保持合作,將項目修復成果規範化、科學化,盡力避免謬誤。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本次研討會效果良好,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順利完成,充分體現了各方力量的良好配合,特別是來自財通證券的公益資助,有力推動了項目向科學化、規範化發展。項目修復團隊圍繞與會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就後續整理利用、成果發布等工作提出了初步規劃。西夏文獻保護修復項目的順利完成,有賴於社會力量的支持,是多方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優秀案例,具有示範效應,有力推進了古籍修復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為古籍保護事業儲備了後續人才。未來,國家圖書館將攜手中國古籍保護協會,進一步推進對修復後西夏文獻的合理利用,推動成果發布和轉化,向業內分享成果,助力國家古籍修復保護事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雪)

關鍵字: